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中药有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19:36
【摘要】:电化学传感器凭借响应快、便捷、灵敏、低成本、前处理简单、应用于在线分析等优势成为了分析检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目前,电化学传感器技术主要被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监测等方面。近年来,化学修饰电极在传感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而纳米材料则作为发展化学修饰电极的关键支撑点,已展现了优越的性能。如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类等纳米材料已在诸多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和趋势。这些材料无疑都具备着独特的空间结构和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因此,构建新颖的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是目前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趋势。本论文基于一些材料的特性,研制了几种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中药材中有害物质的准确、灵敏检测分析。本论文的研究和考察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1)Mg-Al-LDH-p-m-ABSA修饰玻碳电极的研制及对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实验基于脉冲电位电聚合法制备得到聚间氨基苯磺酸膜修饰的玻碳电极(p-m-ABSA/GCE),并将适量的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滴涂到修饰的电极表面结合p-m-ABSA得到复合材料修饰电极(Mg-Al-LDH/p-m-ABSA/GCE)。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对传感器电极表面形态学和有效面积进行了表征和考察,优化了间氨基苯磺酸聚合时间、Mg-Al-LDH修饰浓度、扫描速率、缓冲液pH等实验条件,并研究了农药甲基对硫磷(MP)和杀螟硫磷(FNT)在Mg-Al-LDH/p-m-ABSA/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制得的Mg-Al-LDH/p-m-ABSA/GCE对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甲基对硫磷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1~20.0μM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83,检出限LOD为33.0 nM(S/N=3);杀螟硫磷的氧化峰电流和其浓度分别在0.01~5.0μM和5.0~60.0μM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36和-0.9927;还原峰电流和其浓度在5.0~60.0μM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881,杀螟硫磷所得检出限3.5 nM(S/N=3)。修饰的电极可成功用于中药样品厚朴和黄芩中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分析检测,结果满意。2)Pb~(2+)、Cd~(2+)、Cu~(2+)、Hg~(2+)在ILS-Mg-Al-LDH修饰活化玻碳电极上的阳极溶出电化学行为及同时分析检测实验利用离子液体(ILS)对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进行性能优化,得到ILS-Mg-Al-LDH分散液,并将ILS-Mg-Al-LDH修饰到由稀硫酸活化后的裸玻碳电极上制得ILS-Mg-Al-LDH/GCE。该修饰电极可应用于四种常见重金属离子Pb~(2+)、Cd~(2+)、Cu~(2+)、Hg~(2+)的同时测定。实验优化了影响Pb~(2+)、Cd~(2+)、Cu~(2+)、Hg~(2+)分析检测效果的实验条件如修饰浓度、沉积时间、沉积电压、缓冲液pH等。在最佳条件下同时分析四种重金属离子,Pb~(2+)和Cu~(2+)的溶出峰电流在0.05~4.0μg·L~(-1)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56和0.9933,检出限LOD分别为16.0 ng·L~(-1)和25.0ng·L~(-1)(S/N=3);Cd~(2+)和Hg~(2+)的溶出峰电流在0.5~50.0μg·L~(-1)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分别为0.9967和0.9982检测限LOD分别为0.25μg·L~(-1)和0.18μg·L~(-1)(S/N=3)。实验结果表明,ILS-Mg-Al-LDH/GCE对Pb~(2+)、Cd~(2+)、Cu~(2+)、Hg~(2+)实现了低浓度下的同时检测并且实现了较好的分离。该方法实现了陈皮和茶叶样品中Pb~(2+)、Cd~(2+)、Cu~(2+)、Hg~(2+)的准确同时测定。3)电聚合L-半胱氨酸-β-环糊精修饰的玻碳电极分析测定紫草和甘草中的多菌灵实验制备了聚L-半胱氨酸-β-环糊精修饰的玻碳电极(p-L-Cysteine-β-CD/GCE),经扫描电镜和能谱进行表面形态学表征,并且研究了多菌灵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考察了聚L-半胱氨酸-β-环糊精的聚合圈数、扫描速率、缓冲液pH等条件。结果表明,聚L-半胱氨酸-β-环糊精具备优秀的电催化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多菌灵的峰电流,促进电极表面电化学响应。对影响多菌灵的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多菌灵还原峰电流分别在0.05~10.0μM和10.0~75.0μM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76和0.9931检出限LOD为18.0nM(S/N=3),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紫草和甘草中多菌灵的检测分析。
【图文】:

原理图,电化学传感器,原理图


传输至计算机后为分析提供数据,最后以图谱的形式展现。如图 1感元件选择性地和待测物发生作用产生出电信号,转换元件作为接统将信号放大。所以敏感元件的开发是传感器研究和创新的关键一饰物或者修饰方法的提高,能有效提高电化学传感器对待测物目标、检测限。

金属纳米材料


结合修饰到电极表面。金属氧化物[53,66-68]和金属氢氧O2、COxOy、NixOy、AlXMgy(OH)Z、MnOX、CoXNiy(OH)Z、F成方法的多样性,有多种氧化形态,,如图 1-3 可知,从物有非常强的可创造性。很多金属类材料制备的电化学传感性、快速响应的优点。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R2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光;;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年24期

2 孙佰顺;李洪亮;李德禄;;等势点温度补偿法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年01期

3 庄贞静;肖丹;李毅;;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11期

4 朱建中;张国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J];化学传感器;1994年03期

5 赵长文;;电化学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年01期

6 莫健伟;周性尧;;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的进展[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7 俞汝勤;;从IUPAC30届学术大会看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J];化学传感器;1987年02期

8 杨国忠;;一种用于临床和免疫分析的简易且廉价的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8年06期

9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 Ⅰ.基本原理[J];化学通报;1988年10期

10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Ⅱ.新近进展[J];化学通报;198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绍俊;;自供能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及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2 朱洪;朱志伟;;离子液对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C];2011年

3 鲜跃仲;;基于链接化学策略的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4 姚碧霞;郑婷婷;傅金英;李雪林;汪庆祥;翁文;;蛋白质修饰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斌;万小山;李华;宋诗哲;;一种金属腐蚀监/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康丽;严河清;白延利;王鄂凤;;氮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吴坚;王酉;李光;;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雅文;刘艳玲;徐加泉;度欢欢;黄卫华;;基于金纳米管和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纳米材料的柔性光致自清洁电化学传感器构建[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刘艳玲;秦羽;刘蓉;黄卫华;;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细胞机械转导信号分子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电化学传感器”让农残瞬间现形[N];科学导报;2017年

2 成都 新兴 编;电化学传感器[N];电子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王奇 通讯员 远德亮;“变检之量”QC小组攻克世界难题[N];淄博日报;2012年

4 黄绍敏 王清燕;科力恒的崛起[N];中国企业报;2001年

5 记者 彭溢;我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揭牌[N];黑龙江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玲;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D];武汉大学;2016年

2 陈瑾;两种稀土离子的新型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云南大学;2018年

3 周嘉婉;DNA甲基化转移酶及多巴胺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刘双燕;功能导向碳基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生物与环境中的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马亚;新型高灵敏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丁艾玲;高性能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8年

7 张艳;三维碳基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宋丹丹;基于新型二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及有机磷农药检测[D];燕山大学;2018年

9 杨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10 辛艳梅;基于n-型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龙琪;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聚合物的温敏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周志度;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组装及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3 温芳芳;基于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水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4 龚美叶;基于MEO_2MA聚合物修饰的温敏电化学传感器对酚类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5 郑姗;基于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6 梁红波;基于MIL-53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陈瀚;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碳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慧;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抗生素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D];沈阳化工大学;2019年

9 孙国瀚;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中药有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10 刘泰霖;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与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3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13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