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玫果总黄酮类成分的膜分离富集及化学成分研究
【图文】:
图 1-1 料液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由图 1-1 可得出,整个超滤过程中,在 3 个温度下的膜通量变化趋势都降低。在相同条件的情况下,料液温度高,膜通量也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活跃,料液粘度下降,溶剂更容易透过膜。同时温度升高使溶质在溶液中的散系数增大,从而提高传质系数,,减少浓差极化和膜污染[23]。由表 1-2 可得温度为 25℃,35℃,45℃下,总黄酮的保留值分别为是 67.33%、66.63%、75.4综合考虑溶剂蒸发、膜通量、生物活性等因素,确定黄刺玫果超滤的最佳温度45℃。2.2 料液 pH 对超滤膜纯化效果的影响在压力 0.06MPa,料液比 1:5,温度为 45℃,pH=3.5/5.5/7.0 下,探讨黄玫果提取液 pH 与总黄酮保留值的关系,实验结果见表 1-4。
图 1-2 考察 pH 对膜通量的影响由图 1-2 可知,整个超滤过程中,pH=3.5 和 pH=5.5 两个 pH 下膜通量变趋势差异不大。由课题组杨莹莹等[24]研究可得,黄刺玫果原液为酸性,为避免的含量过高影响超滤效果,故主要考虑酸度影响。由表 1-4 可知,在相同条件pH=3.5,总黄酮保留率为 66.13%;pH=5.5,总黄酮保留率为 82.85%;pH=7.总黄酮保留率为 82.33%。pH=5.5 与 pH=7.0 时,总黄酮保留率差距不大,综合虑膜的清洗,膜通量及使用寿命等因素,确定黄刺玫果超滤的最佳酸碱度pH=7.0。2.3 考察料液浓度对超滤膜膜通量及分离纯化效果影响在压力 0.06MPa,pH=7.0,温度为 45℃,料液比是 1:4、1:5、1:6 下,探料液比与总黄酮保留值的关系,实验结果见表 1-5。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莹,许忠海,王红;开发刺玫果具有广阔的前景[J];北方园艺;2001年03期
2 汪丽华;;刺玫果种子作为生物催化添加剂的研究通过科研成果鉴定[J];中医药学报;1987年06期
3 赵光仪,侯爱菊,高凤桐;刺玫果及其在贮存加工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4 刘中申;李廷利;吕亚彬;;刺玫果抗辐射研究[J];中医药学报;1989年04期
5 白宝兰;刺玫果粉的研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贾洪斌,朴贵金,徐秀廷,张敬周;刺玫果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7 刘中申;;刺玫果成分、药理及其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2年06期
8 柳青;罗红霞;汪长钢;孙玉清;任君;;野刺玫果色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2014年10期
9 王栋,金志华,房艳洲,李帅,刘中申,曹薇琳;刺玫果精粉中银锻甙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1996年12期
10 匡海学;刘中申;苑春升;;刺玫果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忠海;张伯顺;范瑞红;;野生刺玫果人工培育及加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光茹;刺玫果的研究近况[N];中国信息报;2002年
2 司马宪光;刺玫果的栽培技术[N];中国特产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永平;刺玫果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及保健食品的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9年
2 郝晓倩;黄刺玫果总黄酮类成分的膜分离富集及化学成分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3 刘金璐;刺玫果总皂苷的制备工艺及体外活性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8年
4 白宝兰;超微复合刺玫果粉的保健功效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于U
本文编号:2617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1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