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脊仙通痹丸组方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5:12
【摘要】:目的:研究脊仙通痹丸的组方及最佳制备工艺,建立脊仙通痹丸的质量标准草案材料和方法:1、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总酚酸的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对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次数、优选脊仙通痹丸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2、成型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确定脊仙通痹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以丸剂外观、大小、是否出现黏连现象及溶散时限作为考察指标。3、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元胡、川芎、独活、桑寄生进行定性鉴别,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总酚酸含量。结果:1、确定脊仙通痹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于药材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1.5h。2、单因素考察法确定脊仙通痹丸最佳成型工艺,以丸剂外观、大小、是否出现黏连现象及溶散时限作为考察指标,确定赋形剂比例为药物细粉:炼蜜=100:20。丸剂制备过程中,用蜜水泛丸,药用炭包衣,抛光,即得脊仙通痹丸。3、建立了元胡、川芎、独活、桑寄生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对脊仙通痹丸中的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脊仙通痹丸的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高效可行,专属性强,元胡、川芎、独活、桑寄生重现良好,制剂成品质量可有效控制。
【图文】:

最大吸收波长,总酚酸,细粉,稠膏


第 3 章 脊仙通痹丸的制备工艺研究。按上述最佳工艺条件,重复操作三次,减压干燥至稠膏,加入川芎细粉,,80℃减压干燥(-0.06~-0.08Mpa,80℃),,粉碎成细粉,按“3.3.1.1”配制供试品溶液,按“3.3.1.3”测定总酚酸含量。结果见表 3.12。.3.3 实验结果3.3.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总酚酸体外分析方法3.3.1.1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原儿茶醛,线性回归,吸光度


图 3.2 原儿茶醛对照品溶液线性回归结果图结果表明,以标准品浓度(X)对吸光度(Y)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278.41X +0.206,r=0.9994,表明原儿茶醛浓度在0.56~1.83μg/ml范围内对度呈良好线性关系。(4)放置稳定性试验表 3.7 放置稳定性性测定结果时间(h) 吸光度 平均值 RSD(%0 0.5810.576 1.42 0.5754 0.5796 0.56012 0.58024 0.581结果表明,脊仙通痹丸供试品溶液 RSD 值为 1.4%,表明脊仙通痹丸供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3.6;R28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红万;;通痹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年04期

2 米阿娜;李芳婵;蒋林;;龙钻通痹方各药味抗风湿作用及有效部位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年19期

3 阿依加曼·阿布拉;胡传国;;通痹方治疗痛风100例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2年03期

4 施阳;;通痹除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J];甘肃中医;2010年03期

5 黄清春;储永良;接力刚;沈鹰;陈纪藩;陈光星;王捷;;通痹灵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2期

6 贺选玲;王莘智;游柏稳;范伏元;;通痹颗粒合甲氨喋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VEGF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李建松;张静;林昌松;陈纪藩;;通痹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06期

8 郑宝林;张小娟;余俊文;黄赛花;杨剑;;通痹1号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2期

9 杨勇;伸筋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4例[J];四川中医;2005年07期

10 王丽新,肖力强,陈纪藩;通痹灵片药效对比实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都兴林;冯建民;孙宏信;胡加先;孙肖雷;;鹿芪通痹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3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丁岗;李吉峰;孙世倾;曹亮;;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3 林昌松;陈纪藩;刘清平;关彤;陈光星;刘丽娟;廖康汉;;通痹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6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康俊萍;刘金福;高雪灵;李婧霞;雷娜;侯丽萍;;姜附通痹合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8例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葛彦杰;龙杰;崔箫;周欣;王立鹏;;高效液相法测定秦川通痹丸中龙胆苦苷的含量[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6 徐蕾;陈月月;徐长松;郭亮;徐媚媚;黄克斯;胡伟;;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雪松;段峗;拜永宁;;复方野西瓜通痹酊经皮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胡全忠;刘玉杰;;自拟通痹方敷贴治疗心绞痛112例临床观察[A];郧阳中医论坛[C];2012年

9 吴健雄;谭春林;;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应性关节炎临床观察[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刘绪银;;益心宽胸通痹治疗冠心病——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心系疾病经验之一[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湖南省新邵县中医医院 刘绪银;益心宽胸通痹治疗冠心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记者 洪宝光 通讯员 王上求;定安10药商被判刑[N];海南日报;2012年

3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 钟志明 喻惠如;妙用姜黄行瘀通痹[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张美英;温阳通痹法治胸痹[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5 ;通痹洗剂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改善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松涛;消渴通痹颗粒防潮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简任佑;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初步研究及通痹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童娟;通痹灵合剂抑制血管翳形成的作用机理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陈辉;通痹合剂2号治疗RA近期疗效观察及对雄性大鼠抗生育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范光顺;通痹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刘浩;通痹合剂2号疗效观察及对B7/CD28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沈晓燕;通痹灵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分子免疫学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王瑶;miRNAs在慢性痛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穿虎通痹合剂对差异性miRNAs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广奥;脊仙通痹丸组方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潘俊阳;通痹舒筋液透药配合手法及锻炼治疗中度僵硬期肩周炎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王彦杰;扶正通痹方治疗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4 卫志华;芪归通痹方配合序贯式功能锻炼对LDH术后恢复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玉洁;透邪通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郭金花;壮骨通痹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瘦素、脂联素表达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赵威;通痹灵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林昌松;通痹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近期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杨湘薇;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吕丽娜;通痹方熏蒸疗法干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20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20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