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炮制对4味种子类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21:05
【摘要】:“逢子必炒”是对种子类中药炮制方法的一个高度总结,种子类中药泛指一些以植物果实或者种子为药用部位的中药,传统认为种子类中药入药前须经过炒制,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疗效。明代医家罗周彦在《医宗粹言》里说,“凡药中用子者,俱要炒过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虽煮之终日,米岂能出哉[1]”。那么,其中有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目前对这一炮制理论的阐释还主要停留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变化上,关于炮制对种子类中药在体内代谢规律影响的研究还很薄弱。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方法可用于揭示药物经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本文采用这一方法,以4味种子类中药为例,研究炮制对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本课题组在前期已经完成对4味种子类中药沙苑子、王不留行、葶苈子以及蔓荆子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的课题拟采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首先筛选其中的入血成分,并建立液质联用的方法对入血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之后应用于不同种子类中药的生品和炮制品中入血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规律研究。为阐明这4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逢子必炒”的共性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献综述。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常用文献数据库,并查阅与中药炮制相关的书籍,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以及“逢子必炒”炮制原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充分,大多集中在毒性中药及药效作用显著的中药上,大多数中药的炮制原理还不清楚。研究方法多采用化学方面、药理学方面的现代科学方法,如HPLC法,LC-MS以及GC-MS法等,还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逢子必炒”炮制机理的研究还仅限于比较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或者药理作用的变化上,对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还较少。二、盐炙对沙苑子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芦丁为内标,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沙苑子苷A和沙苑子苷B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生品沙苑子和盐炙沙苑子提取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DAS 3.2.6软件),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SPSS 23.0软件)。结果显示,生品组中沙苑子苷B在0.37±0.27 h达峰,炮制品组峰浓度,曲线下面积较生品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驻留时间显著缩短。表明沙苑子炮制后,沙苑子苷B的吸收程度增强,同时排泄加快。沙苑子苷A在生品组峰浓度为14.72±11.13μg·L-1,平均滞留时间为3.93±0.26h,炮制品组中峰浓度升高为35.64±21.99 μg·L-1,平均滞留时间缩短为1.43±0.24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在生品组和炮制品组间无明显差别,表明炮制后,沙苑子苷A的吸收程度增加,排泄时间加快。三、炮制对王不留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蒙花苷为内标,首次建立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和异牡荆素-2"-阿拉伯糖浓度的方法。对给予相同生药量生品和炮制品的大鼠,进行3个入血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计算各个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王不留行黄酮苷和肥皂草苷分别在达峰时间以及峰浓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平均驻留时间分别由8.85±2.02 h,6.01±3.06 h缩短为6.02±1.26 h,2.84±1.32 h,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炮制品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和肥皂草苷在体内的排泄加快。在炮制品组中,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峰浓度,AUC0-24均较生品组显著升高,平均驻留时间显著降低,表明炮制品中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吸收程度增加,排泄时间加快。四、炮制对葶苈子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沙苑子苷A为内标,首次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QGG)和芥子酸浓度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研究葶苈子生品和炮制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QGG在2.04±1.96h达峰,峰浓度为17.90±9.32 μg·L-1,各药代动力学参数较生品组无显著性差异。芥子酸在0.27±0.09h迅速达峰,并在12 h内出现二次达峰的现象,炮制品组药时曲线下面积较生品组显著升高,第2次达峰时间提前,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表明芥子酸在体内吸收程度增加,排泄减慢。五、炮制对蔓荆子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以尼泊金丁酯为内标,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蔓荆子黄素和异荭草素浓度的方法,测定经口服给予相同生药量蔓荆子生品和炮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后,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中的蔓荆子黄素和异荭草素的浓度,以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DAS 3.2.6软件),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SPSS 23.0软件)。结果显示,炮制前后,蔓荆子黄素和异荭草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
【图文】:

炮制对4味种子类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图2-2生品及盐炙品沙苑子中沙苑子苷A和沙苑子苷B药时曲线图(n=7)逡逑

炮制对4味种子类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图3-2生、炮制品中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及异牡荆素阿拉伯糖苷药时曲线(n=6)逡逑3小结与讨论逡逑3.1黄酮苷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杨进波;;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创新药临床研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17期

2 张_(;单爱莲;;群体药代动力学的验证和仿真[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12期

3 李新刚;赵志刚;;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4 吴玲;胡海勋;罗涟荣;王现珍;商庆节;;SPSS在药代动力学及毒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线性动力学判定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年02期

5 张_(;赵荣生;翟所迪;单爱莲;;群体药代动力学概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6 张_(;单爱莲;赵荣生;翟所迪;;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09期

7 姜俊杰;王建农;魏戌;李建鹏;谢雁鸣;;中药人体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年02期

8 黎国富;赵浩如;杨劲;;中草药新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05期

9 姜俊杰;谢雁鸣;;基于人体群体药代动力学的中药上市后用法用量再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20期

10 魏敏吉;张朴;;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允;陈霞;江骥;胡蓓;;年龄和性别对于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的特征的影响[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2 赵玉男;杜力军;;发热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3 胡晋卿;温预关;倪晓佳;张明;邱畅;刘霞;李芳芳;;进食对于布南色林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魏敏吉;张朴;;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静;郑恒;钱振宇;刘心霞;袁世英;毋丹;曹翠玲;陈汇;;来托司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高晨燕;;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要点与案例分析[A];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冰心;刘志国;吴久鸿;岳茂兴;;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8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转换研究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9 龚丽娴;;普乐可复在中国肾移植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三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10 魏广力;肖淑华;陆榕;刘昌孝;;雷帕雷素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绪霖;首仿关注哪些要点[N];医药经济报;2017年

2 董智;微剂量给药 新药开发的加速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记者 熊昌彪;眼用中药亟须加强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欧慧敏;药代动力学彰显新药转化价值[N];医药经济报;2012年

5 记者 刘道安;中药痹祺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6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魏占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复旦大学医学院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郁继诚 张菁;国产罗红霉素胶囊剂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对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白毅 整理;以药代动力学为主线的新药成药性的临床前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10 ;缓控释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运星;DPTM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陈芳;小儿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王振洲;RPDQ抗肿瘤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孟祥骏;聚合物胶束载体材料PEG-PL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王杰;新型肺靶向DTX-LP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6 王鹏;川芎嗪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测定甘氨酸茶碱纳缓释片不对称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7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8 倪健;抗栓素药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魏玉平;莱格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刘会臣;反式曲马朵及其活性代谢物反式氧去甲基曲马朵的药代动力学立体选择性和性别差异[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声蕾;AMHDL的制备及质量初步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杨兰;CUN的制备及质量初步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3 石明芯;HYANE的制备及质量初步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4 于现阔;炮制对4味种子类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5 杨小体;头孢噻肟在蛋鸡体内药代动力学和残留规律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罗冰峰;缺氧对药物转运体MRP2、PEPT1表达变化及其底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7 张志浩;新型抗球虫药物沙咪珠利(Ethanamizuril)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8 王怡然;竹叶椒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及其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海南医学院;2018年

9 高向波;早产儿体内咖啡因及三种初级代谢产物浓度测定及其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0 张艺伟;甾体激素药物EAD和多肽HYD-PEP06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8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48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