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五种典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检测及赭曲霉毒素免疫试纸条的制备和简单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05 17:47
【摘要】:中药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伏马菌素(fumonisins,FBs)、T-2毒素等。其中AFs与OTA是中药中较易污染的真菌毒素两者都属于人类致癌物,严重威胁着用药安全性。因此,针对常见中药材中真菌毒素的定量化检测及防霉变控制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本论文主要研究:1.IAC-HPLC-FLD方法测定5种典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采用IAC-HPLC-FLD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利用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中药饮片中4种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和AFG_2)的含量。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使得此方法能同时满足5种中药饮片远志、柏子仁、决明子、党参、薏苡仁的检测要求。收集并检测5种中药饮片114批次,其中26批柏子仁(AFs 1.22~46.67μg·kg~(-1),AFB_1 1.22~31.40μg·kg~(-1))、4批薏苡仁(AFs 1.97~41.13μg·kg~(-1),AFB_1 1.97~36.40μg·kg~(-1))、1批决明子(AFs 13.65μg·kg~(-1),AFB_1 12.60μg·kg~(-1))检出阳性、党参未检出、13批远志(AFs 2.40~194.46μg·kg~(-1),AFB_1 2.03~90.04μg·kg~(-1)),阳性率为41%,超标率为15%。2.远志初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易发生关键环节的考察及脱除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出远志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但对其产生毒素的关键点及防霉变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章通过实地考察山西产地的远志的初加工过程,同时于实验室简单模拟远志产地初加工过程,包括埋土、发汗、抽芯等过程,检测在初加工的各个关键环节下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产生状况;并将由初加工得到的远志饮片在28℃,湿度范围为82%~90%和96%条件下分别进行储藏后一段时间后,测定毒素产生的情况,以此考察远志初加工-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易污染环节。检测结果显示,远志在初加工各环节的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次2种湿度条件下储藏结果显示,当湿度为96%时,在7天的时间内远志发霉严重,并检测出了AFB_1、AFs的含量分别为4.01μg·kg~(-1),5.36μg·kg~(-1)。因此,将采收的远志鲜品进行及时处理和干燥,对远志真菌毒素污染的防控至关重要。以黄曲霉毒素含量高于限量(14号样品AFs,AFB_1分别为159.44,68.66μg·kg~(-1))与与低于限量(39号样品AFs,AFB_1分别为2.08,2.08μg·kg~(-1))的2个批次远志分别为进行黄曲霉毒素脱除研究。首先测定了在水洗及75%乙醇洗2种脱除方法下远志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4号远志样品进行水洗和75%乙醇洗后对AFB_1的脱除率分别为92.47%和64.01%;39号样品在水洗和75%乙醇洗后,黄曲霉毒素未检出,对AFB_1的脱除率均为≤100%。其次测定了由饮片到颗粒剂的过程中毒素含量的变化,测得39号远志中AF_S和AFB_1,分别为60.61和11.97μg·kg~(-1),转移率分别为38.01%,17.43%;39号远志中未检出黄曲霉毒素,其转移率约为ND。3.柏子仁初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易发生关键环节的考察及脱除中药柏子仁中毒素的脱毒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方法除去已受到污染的中药材表面或内部的毒素,中药在产地加工储藏中有效的监控将避免真菌毒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污染源。本章通过模拟柏子仁产地初加工过程,考察在不同初加工条件下各个关键环节下AFB_1,AFB_2,AFG_1,AFG_2的产生状况。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中的柏子仁未成品(处于初加工过程中某个环节的产品)未检出AFs,说明此加工过程不易被毒素污染。此外收集的隔年柏子仁未成品及柏子仁成品中AFs检测结果均超过限量,污染严重,说明药材基地在初加工的过程中,存在在得到柏子之前就已经被毒素污染或在储藏柏子的过程中被毒素污染这两种情况,更进一步说明了对中药加工初始环节监控的重要性。选取黄曲霉毒素毒素含量高于限量和低于限量的2个批次柏子仁样品(AFs,AFB_1毒素初始含量分别为23.95和23.17μg·kg~(-1)(1号样品);3.94和3.94μg·kg~(-1)(2号样品))进行进一步毒素脱除实验,测定在水洗及75%乙醇洗2种脱除方法下,比较被AFs污染的柏子仁中毒素含量的变化,得到1号样品进行水洗和75%乙醇洗后对AFB_1的脱除率分别为77.69%和≤100%,对AFs的脱除率分别为78.41%和≤100%;2号样品在水洗和75%乙醇洗后,2种脱除方式均无黄曲霉毒素检出,对AFB_1、AFs的脱除率均为≤100%。4.OTA免疫试纸条的制备及简单应用以胶体金标记抗体作为探针,通过优化金标抗体的偶联比、重悬液体系、C线与T线浓度等条件,自组装基于竞争法原理检测OTA的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抗体加入量为5μg,10 mM PBS(1%蔗糖,0.02%MgSO_4,0.1%Tween 20)的重悬溶液体系下,采用NC140硝酸纤维素膜,肉眼检测限为2.5μg·mL~(-1),检测时间10~20 min。并采用70%甲醇-水提取收集的中药材样品,探讨胶体金试纸条在不同中药基质下的测定影响,检测方法满足欧盟限量标准15μg·kg~(-1)的要求。同时液质确证了免疫层析分析方法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图文】:

特异性抗体,免疫测定,金纳米颗粒,载体蛋白


稀释 3 倍,白芨经 60 %甲醇提取,稀释 4 倍,白芷以 70 %甲 4 倍可获得优异的检测灵敏度,为了克服基质、pH 干扰,获得准确的纸条应用于不同中药基质需采用适宜的样品制备方案。与 ELISA 法相测卡检测法更轻巧省功、方便携带,然而胶体金在试纸条上呈现的是淡景干扰掩蔽其颜色变化影响主观判断,且裸眼观测试纸条只能达到定性,无法满足定量检测需求,为了克服此类难题,研究者尝试通过改变标利用仪器辨别的方式等改善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武会娟等[38]开发了磁性免疫层析试剂盒(包括试纸条和超顺磁性复合粒子标记 AFB1抗体结合在超顺磁微粒上的目标物来定量检测生物样品中 AFB1水平。王艳料作为标记物,示踪待测物水平,该法检测限低至 0.1~0.3 ng·mL 1,.3~4 ng·mL 1。Urusov A E[40]采用二次标记抗体放大显色标记,实现该倍的目的(见图 1.1)。基于磁性复合粒子、金磁纳米以及二次放大模式度可达到 ELISA 水平,通过改善标记物能显著改善传统金纳米免疫层应对复杂基质中痕量检测的需求,放宽样品前处理制备条件,降低样品,尤其适合中药样品的检测,此类方法有望在中药 AFB1有待尝试。

色谱图,样品,混合对,薏苡仁


图 1.1 混合对照品溶液(A)、决明子阳性样品(B)、薏苡仁阳性样品(C)、党参阴性样品(D)、柏子仁阳性样品(E)、远志阳性样品(F)的 HPLC 图Fig. 1.1 Chroma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s solution (A), cassia positive sample(B), coixseed positive sample (C), codonopsis negative sample(D), platycladi seed positive sample (E) 、Polygalae Radix positive sample (F)1.3.2 线性关系取 AFG2,AFG1,AFB2,AFB1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甲醇-水(50:50)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AFG1,AFB1浓度:0.25,0.5,1,2.5,5,10,25 μg·L-1;AFG2,AFB2浓度:0.0625,0.125,,0.25,0.625,1.25,2.5,6.25 μg·L-1),分别进样 10 μL,记录色谱图,并记录浓度与峰面积的参数来绘制标准曲线,计算 4 组成分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0215 x+1435.1;y=23159 x+1424.6;y=81614 x+759.41;y=36325 x+192.24,其中 AFG2和 AFB2在 0.0625~6.25 μg·L-1范围内,AFG1和 AFB1在 0.25~25 μg·L-1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 R2均大于 0.9996。1.3.3 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精密称取供试品药材粉末(过 2 号筛)5 g,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按 2.2 项下方法制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4;O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区;;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进展[J];广西水产科技;2005年03期

2 陈勇;荣道兴;任利民;;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与防控措施[J];阿坝科技;2012年02期

3 王少军;于春娣;唐娟;程果;谢晓丽;杨庆利;;黄曲霉毒素生物脱毒法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年24期

4 诸晨;钱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薏苡仁药材中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05期

5 曹长会;;临沂市煎饼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及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年05期

6 汪恩婷;邹振宇;杨皓;杨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36期

7 彭永敏;;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36期

8 叶颖苓;;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J];科技资讯;2019年09期

9 王善钰;;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措施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09期

10 李智高;毛永杨;狄朋敏;苏涛;田金兰;;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宏兴;姜亚乐;王永芬;史洪涛;边传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孙淑娟;曾于洋;江海洋;;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胡丽莎;谢春芳;姚冬生;刘大岭;;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对黄曲霉毒素氧化酶动力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黎玉凤;张赛;谢春芳;刘大岭;姚冬生;;黄曲霉毒素解毒酶体外分子定向进化(Ⅱ)[A];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施晓晨;安雅男;申凤鸽;于录;;黄曲霉毒素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文龙;李成成;安立龙;;简述环境中黄曲霉毒素对蛋鸡产业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孟庆利;;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控制[A];《2010中国猪业进展》论文集[C];2010年

8 翁善钢;Kaori Nishide;;亚太地区的黄曲霉毒素[A];第十二届(2014)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建民;张雪辉;杨美华;金钺;;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马静;朱惠莲;唐志红;凌文华;;尿粪黄曲霉毒素排泄及生物干预[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熙熙;昆虫催生致命黄曲霉毒素[N];中国科学报;2017年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员会委员 孙毅;从黄曲霉毒素污染说开去[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余晓琴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相关标准中黄曲霉毒素限量解读[N];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黄曲霉毒素超标“致命”怎么破?[N];科技日报;2018年

5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钟凯;普洱茶中携带黄曲霉会不会产生毒素?[N];中国医药报;2017年

6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钟凯;花生酱含黄曲霉 吃了会怎样[N];健康报;2017年

7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 钟凯;农家花生油既便宜又放心?[N];保健时报;2017年

8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博士 云无心;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还能喝吗[N];保健时报;2017年

9 记者 季征;云南农大研究表明普洱茶不含黄曲霉毒素[N];云南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付丽丽 马波;茶照喝 牙照刷[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洁;抗黄曲霉毒素B_1纳米抗体免疫学性能分析及其随机突变库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郝澍;硒对黄曲霉毒素B_1抑制猪细胞免疫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3 关绚丽;基于转录组学的氧化胁迫下调控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基因筛选和确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4 范_g;黄曲霉毒素降解酶基因克隆表达和降解剂在肉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武琳霞;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王倩;代谢组学分析纯品黄曲霉毒素B1添加和自然霉变饲料对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7 史莹华;纳米级硅酸盐结构微粒(NSP)吸附猪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胡娜;基因芯片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张雪辉;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及模式识别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申海涛;黄曲霉毒素G_1诱发小鼠肺腺癌的组织发生及其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燕;基于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申泽良;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与脱除[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3 包晓宇;黄曲霉毒素M1及其与黄曲霉毒素B1共存时对人肠道上皮细胞Caco-2的毒性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葛正法;磁固相萃取用于芝麻油中黄曲霉毒素和多环芳烃检测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5 李敏;黄曲霉毒素M_1两种高灵敏度酶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6 王琪;抗黄曲霉素的深海细菌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蒋采贝;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作用效果[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8 单利楠;五种典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检测及赭曲霉毒素免疫试纸条的制备和简单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9 何婷婷;低共熔溶剂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和多环芳烃分析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10 张利永;基于智能手机黄曲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0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50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