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通络醒脑泡腾片活性成分P-15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抗AD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3:15
【摘要】:第一部分基于AD细胞模型的通络醒脑泡腾片活性成分筛选研究目的:采用H_2O_2和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损伤构建拟AD细胞模型,筛选确定通络醒脑泡腾片中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SH-SY5Y细胞为研究对象,参考文献给予50、100、150、200、400、500、600、800uM的H_2O_2损伤细胞2h、8h、12h和24h,采用MTT法测定H_2O_2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H_2O_2诱导细胞损伤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给予5uM、10uM、30uM、60uM、100uM寡聚体Aβ_(25-35)损伤细胞24h和48h后,采用MTT法测定Aβ_(25-35)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Aβ_(25-35)诱导细胞损伤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给予通络醒脑泡腾片成分及其它来源的活性成分(12.5、25、50uM)预处理细胞24h,以500uM H_2O_2(IC_(50))作用细胞2h或20uM Aβ_(25-35)(IC_(50))作用细胞24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并经过多次盲法重复筛选验证,确定通络醒脑泡腾片中对H_2O_2或Aβ_(25-35)损伤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用于后续研究。结果:采用H_2O_2损伤SH-SY5Y细胞,H_2O_2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活性,H_2O_2作用细胞2h的IC_(50)为500uM;经3次盲法筛选发现,GHX-13、P-15、GHC-6对H_2O_2损伤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明确且稳定性较好;采用寡聚体Aβ_(25-35)损伤SH-SY5Y细胞,Aβ_(25-3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活性,Aβ_(25-35)作用细胞24h的IC_(50)为20uM。经过3次盲法重复筛选发现,P-15、GHC-6对Aβ_(25-35)损伤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明确且稳定性较好。通过对比化合物来源和揭盲发现,其中P-15来源于通络醒脑泡腾片成分,因此确定P-15为通络醒脑泡腾片活性成分,用于后续研究。结论:通过多次盲法重复筛选发现,源于通络醒脑泡腾片的活性成分P-15对H_2O_2和Aβ_(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保护作用明确,且重现性高和稳定性好,故后续研究将以P-15为研究对象进行。第二部分P-15对Aβ_(25-35)诱导SH-SY5Y拟AD细胞模型自噬-溶酶体途径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基于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再次验证P-15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考察P-15对该细胞模型自噬-溶酶体途径的调控作用和对mTOR/TFEB通路的影响,揭示P-15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调控抗AD的分子机制。方法:1.自噬流阻滞参与Aβ_(25-35)介导的自噬泡的异常堆积的研究1.1 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自噬泡水平的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以20uM Aβ_(25-35)作用SH-SY5Y细胞0 h、3 h、6 h、12 h、24 h和48h,MDC染色法检测自噬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C3-II/I比值和P62/SQSTM1蛋白水平的表达水平。1.2 Aβ_(25-35)诱导的自噬泡异常堆积与自噬的过度激活的相关性研究以6.25~100uM预处理细胞细胞2h后,各组细胞给予20uM Aβ_(25-35)或培养基作用细胞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确定CQ的最大无毒浓度和CQ对Aβ_(25-35)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的影响。将细胞设置为4组:(1)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2)CQ组(25uM CQ预处理2h),(3)Aβ_(25-35)组(20uM),(3)Aβ_(25-35)+CQ组(25uM CQ预处理2h),Aβ_(25-35)作用24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LC3-II/I比值。2.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及对自噬-溶酶体途径的调控作用2.1 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以3.125~400uM P-15分别处理细胞24h和48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确定P-15的最大无毒浓度。将细胞设置为(1)正常组(不作处理),(2)Aβ_(25-35)(20uM Aβ_(25-35)),(3)P-15组(20uM Aβ_(25-35)+3.125~50uM P-15),(4)调零孔(不接种细胞),P-15预处理细胞24h和48h后,给予20uM Aβ_(25-35)损伤24h,采用MTT法检测P-15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P-15对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和浓度范围;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观察P-15对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的细胞形态的影响。2.2 P-15对Aβ_(25-35)诱导的自噬泡聚集的影响将细胞设置为(1)正常组(不作处理),(2)Aβ_(25-35)(20uM Aβ_(25-35)),(3)P-15组(20uM Aβ_(25-35)+6.25~50uM P-15),各组细胞处理3,6,12,24,48h后,检测MDC的平均荧光强度。2.3 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溶酶体功能的影响将细胞设置为(1)正常组(不作处理),(2)Aβ_(25-35)(20uM Aβ_(25-35)),(3)P-15组(20uM Aβ_(25-35)+6.25~50uM P-15),P-15预处理细胞24h后,给予20uM Aβ_(25-35)损伤24h,Western Blot法检测Cathepsin D的蛋白水平;设置(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2)EBSS对照组(EBSS,处理30min),(3)CQ对照组(25uM CQ,处理2h),(4)Aβ_(25-35)(20uM Aβ_(25-35)),(5)P-15组(50uM P-15+20uM Aβ_(25-35)),P-15预处理细胞24h后,给予20uM Aβ_(25-35)损伤24h,Lyso-Tracker荧光探针法检测溶酶体数目及Lyso-Tracker平均荧光强度;2.4 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自噬流的影响将细胞设置为(1)正常组(不作处理),(2)Aβ_(25-35)(20uM Aβ_(25-35)),(3)P-15组(20uM Aβ_(25-35)+6.25~50uM P-15),P-15预处理细胞24h后,给予20uM Aβ_(25-35)损伤24h,Western Blot法检测LC3-II/I比值和P62/SQSTM1的蛋白水平;以mCherry-GFP-LC3腺病毒(MOI=2)转染SH-SY5Y细胞,将转染成功后的细胞分为(1)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2)模型组(20uM Aβ_(25-35)),(3)P-15组(50uM P-15+20uM Aβ_(25-35)),P-15预处理细胞24h后,给予20uM Aβ_(25-35)损伤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15对自噬流的影响。3.CQ对P-15提高Aβ_(25-35)诱导下降的细胞活性的作用的影响将细胞设置为(1)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2)CQ组(25uM CQ预处理2h),(3)Aβ_(25-35)组,(4)P-15+Aβ_(25-35)组,(5)P-15+Aβ_(25-35)组+CQ组(25uM CQ预处理2h),P-15预处理细胞24h后,给予20uM Aβ_(25-35)损伤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4.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mTOR/TFEB通路的影响。将细胞设置为(1)正常组(不作处理),(2)Aβ_(25-35)(20uM Aβ_(25-35)),(3)P-15组(20uM Aβ_(25-35)+6.25~50uM P-15),P-15预处理细胞24h后,给予20uM Aβ_(25-35)损伤24h,Western Blot法检测TFEB总蛋白水平、TFEB核蛋白水平及p-mTOR/mTOR的比值。实验结果:1.自噬流阻滞参与Aβ_(25-35)介导的自噬泡的异常堆积的研究1.1 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自噬泡的时间变化规律研究20uM Aβ_(25-35)呈时间依赖性增强细胞中的MDC平均荧光强度(p0.05或p0.01),增加LC3-II/I比值(p0.05或0.01)和P62/SQSTM1的蛋白水平(p0.05或p0.01),提示Aβ_(25-35)呈时间依耐性介导细胞胞质内自噬泡聚集和自噬流阻滞。1.2 Aβ_(25-35)诱导的自噬泡异常堆积是否与自噬的过度激活的相关性研究6.25~25uM CQ对正常组的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p0.05),而在该剂量范围内CQ呈剂量依赖性协同Aβ_(25-35)诱导细胞活性下降(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25uM CQ预处理细胞2h或Aβ_(25-35)作用细胞24h,可显著上调LC3-II/I比值(p0.01);与Aβ_(25-35)组比较,Aβ_(25-35)+CQ组的LC3-II/I比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Aβ_(25-35)介导的自噬体异常聚集与自噬过度激活无关。2.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及对自噬-溶酶体途径的调控作用2.1 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15的给药浓度在3.125~50uM区间内作用细胞24h和48h,对SH-SY5Y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当给药浓度达100~400uM时,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P-15给药浓度在6.25~50uM区间内,对Aβ_(25-35)诱导的细胞活性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或p0.01),能显著拮抗细胞胞体皱缩、细胞膜破裂、细胞间隙变大、胞质内颗粒物沉积和空泡样结构增多等细胞形态改变。2.2 P-15对Aβ_(25-35)诱导的自噬泡聚集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Aβ_(25-35)呈时间依赖性增加MDC的平均荧光强度(p0.05或p0.01);与Aβ_(25-35)组比较,P-15作用12h和24h能明显下调MDC平均荧光强度(p0.05或p0.01),提示P-15能显著缓解Aβ_(25-35)介导的自噬体异常聚集。2.3 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溶酶体功能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Aβ_(25-35)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和Cathepsin D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Aβ_(25-35)组比较,P-15可以明显恢复Aβ_(25-35)诱导下降的LysoTracker的平均荧光强度(p0.05),明显上调Cathepsin D蛋白水平(p0.05或p0.01);提示P-15对溶酶体功能具有上调作用。2.4 P-15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自噬流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Aβ_(25-35)组的LC3-II/I比值和P62/SQST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Aβ_(25-35)组比较,P-15能明显降低LC3-II/I比值和P62/SQSTM1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以mCherry-GFP-LC3腺病毒成功转染SH-SY5Y细胞,与Aβ_(25-35)组比较,P-15可明显降低黄色斑点数目,增加红色斑点数,提示P-15可促进自噬流。3.CQ对P-15提高Aβ_(25-35)诱导下降的细胞活性的作用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Aβ_(25-35)能显著诱导细胞活性下降(p0.01);与P-15+Aβ_(25-35)组比较,CQ预处理2h阻断溶酶体后,P-15提高细胞活性的作用减弱(p0.05),提示P-15提高Aβ_(25-35)诱导下降的细胞活性与上调溶酶体功能相关。4.P-15对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mTOR/TFEB通路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Aβ_(25-35)对总细胞中TFEB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减少细胞核的TFEB蛋白水平(p0.05或p0.01),增加p-mTOR/mTOR比值(p0.01);与Aβ_(25-35)组细胞比较,P-15对总细胞中TFEB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增加细胞核的TFEB蛋白水平(p0.05或p0.01),降低p-mTOR/mTOR比值(p0.05或p0.01)。结论:20uM Aβ_(25-35)作用SH-SY5Y细胞可呈时间依耐性诱导细胞胞质内自噬泡的异常聚集。Aβ_(25-35)介导的细胞胞质内自噬泡的异常堆积,与自噬体过度形成无关,与自噬流阻滞相关。P-15对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有效浓度为6.25~50uM,其通过抑制mTOR/TFEB信号通路恢复溶酶体功能,促进自噬流以介导自噬泡的清除,发挥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三部分P-15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调控自噬-溶酶体途的验证研究目的:考察P-15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CA1区病理形态、海马组织超微病理结构及神经元内Aβ沉积的影响,并考察其通过mTOR/TFEB途径促进自噬-溶酶体途径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验证细胞实验的结论。方法:将3月龄雄性APP/PS 1转基因小鼠10只随机均分为APP/PS1组和P-15组,另取同性别同月龄的C57小鼠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P-15组灌胃给予P-15(40 mg/kg),正常对照组、APP/PS 1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NS),每日一次,连续6个月,采用避暗法和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检测小鼠的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学;电镜法观察海马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区的神经元内Aβ沉积;Western blot法测定LC3-II/I比值和P62/SQSTM1的蛋白水平、Cathepsin D蛋白水平、总细胞和细胞核中的TFEB蛋白水平及p-mTOR/mTOR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APP/PS1小鼠在避暗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错误次数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目的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CA1区的椎体细胞排列稀疏,胞核深染固缩;细胞质内细胞器溶解,突触后膜显著扩张,髓神经纤维轴索呈脱髓鞘特征,神经元内Aβ沉积面积增加;海马组织中的LC3-II/I和P62/SQSTM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或p0.05),Cathepsin D的表达降低(p0.05);脑组织中总TFEB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细胞核的TF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p-mTOR/mTOR比值显著增加(p0.05)。与APP/PS1组小鼠比较,P-15组的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目的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CA1区的病变程度和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神经元内Aβ沉积减少;脑组织中的LC3-II/I比值显著性降低(p0.01),P62/SQSTM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Cathepsin D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脑组织总蛋白中TFEB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但细胞核的TFEB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p-mTOR/mTOR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P-15能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改善海马CA1的病理形态学和海马组织的超微结构损伤,减少神经元内Aβ沉积,并能通过抑制mTOR的磷酸化,提高TFEB的核转录水平,恢复溶酶体功能,促进自噬-溶酶体途径发挥抗AD的作用,与细胞实验结论一致。
【图文】:

示意图,自噬,溶酶体,途径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 届硕士毕业生论文酸化 TFEB 将其隔离于细胞核外。饥饿或应激条件下,mTORC1 去磷酸化,TFEB磷酸化水平下降,14-3-3 蛋白和 TFEB 结合减少,TFEB 转录入核。自噬诱导剂Rapamincy 抑制 mTORC1 磷酸化后,去磷酸化的 TFEB 入核调控溶酶体活性的作用增强[60-61]。TFEB 沉默后,,饥饿可诱导 mTORC1 去磷酸化,但其上调溶酶体活性的作用消失[62 ],提示 TFEB 的转录核与 mTORC1 磷酸化抑制呈依赖性关系。因此,mTOR/TFEB 通路对调控溶酶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mTOR/TFEB 调控自噬-溶酶体途径见图 1。

技术路线图,泡腾片,通络,自噬


本实验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obert W.Button;Shouqing Luo;David C.Rubinsztein;;Autophagic activity in neuronal cell death[J];Neuroscience Bulletin;2015年04期

2 杨怡;王姗姗;魏尔清;张丽慧;;自噬在神经突起变性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3 邢丽娜;周明眉;李云;石晓雯;贾伟;;绿原酸及其肠道代谢产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06期

4 吴伯艳;刘新光;陈维春;;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年01期

5 史新秀;邵延坤;;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9期

6 刘敏;马建芳;汤荟冬;;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前景[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5期

7 张荫杰;巨少华;胡勇;任香怡;徐世军;;通络醒脑泡腾片对拟痴呆小鼠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年03期

8 胡勇;巨少华;张荫杰;熊敏;徐世军;马云桐;钟振东;;通络醒脑泡腾片对大鼠慢性脑缺血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10期

9 章梦琦;滕燕;王文;万莉红;;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7期

10 张荫杰;代渊;胡勇;马云桐;徐世军;王永炎;;通络醒脑泡腾片对AD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胰岛素降解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丽伟;基于ATP调控溶酶体探讨自噬通量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的作用及机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郭晓航;依达拉奉对Aβ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莉;Presenilins条件性双基因敲除小鼠超微结构的增龄性变化及运动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晨;姜黄素诱导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自噬发挥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3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53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