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二酮抑制凝血酶诱导血小板活化的蛋白组学研究
【图文】:
图 1 莪术二酮化学结构图Fig 1. Chemical structure of curdione主要是从 DNA 到 mRNA 再到蛋白质,存在转录水平调控,在 mRNA 层面存在水平调控。然而蛋白质层面的调控不单能全面反应蛋白质表达水平。有实验证关性并不好,特别是对于低丰度蛋白质、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以及亚细胞根据 mRNA 水平来判断。蛋白质是生命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构象等蛋白质本身蛋白质来解决。于是蛋白质组学应运而找药物对疾病的靶点蛋白,比较蛋白功
3 结果和讨论3.1 莪术二酮对 α-颗粒释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血小板胞内主要存在两种颗粒:α 颗粒和致密颗粒。血小板活化时释放的 α 颗粒,颗粒中包含 P-选择素、生长因子、凝血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分子,参与了血小板聚集过程。为了探究凝血酶作用血小板后 α 颗粒的释放变化,实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方法从血小板形态学上进行观察,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14],我们选取了 0.3 U 凝血酶和 100 μM 莪术二酮作用于血小板,以期得到莪术二酮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能力。在生理盐水组中,大部分地颗粒内容物存在于血小板中,如图 2 所示,与加入 NS 组相比(如图 2A),在血小板中加入 0.3 U 凝血酶作用下血小板的 α 颗粒几乎完全释放(如图 2B)。提前孵育 100 μM 莪术二酮再加入凝血酶诱导后则几乎完全抑制了凝血酶作用的 α 颗粒的释放(如图 2C)。血小板超微结构的观察提示莪术二酮能够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巴真真;周冲;蒋立仲;张冲;孙秀燕;;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2期
2 吴丽敏;徐志;顾青青;高红昌;黄可新;;莪术二酮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1年04期
3 秦臻;彭绍忠;陈海明;胡家敏;陈建南;赖小平;苏子仁;;抗流感滴丸中新莪术二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2期
4 李成网;王唯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中莪术二酮和牦牛儿酮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03期
5 夏泉;刘金旗;彭代银;;莪术油中莪术二酮的分离和鉴定[J];中成药;2008年08期
6 王秀;夏泉;许杜娟;陈飞虎;陈小欢;苏涌;;莪术中莪术二酮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12年03期
7 司力;王秀;陈小欢;高文凡;夏泉;;莪术二酮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2年09期
8 计志忠;曾昭钧;;莪术二酮定量地转化为莪术醇[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9 孙艳涛;张振秋;李想;刘姝畅;边海疆;;莪术油中莪术醇 莪术二酮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4期
10 计志忠;尹德洲;曾昭钧;许洪霞;;莪术二酮转化为莪术醇(简报)[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1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奕南;莪术二酮的微生物转化及其异构化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2 周丽娜;两类天然活性产物的转化与降解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秀;莪术二酮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刘伟;莪术油中两种活性倍半萜生物转化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4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5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