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谱效学对核桃楸叶降血糖有效物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5:28
【摘要】:据报道,糖尿病病人的数量每年都在逐渐增加,形势十分严峻。本课题所研究的核桃楸叶,是胡桃科胡桃属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树叶。据报道,核桃楸植物的树根、树皮,叶、青果皮,果仁均可入药,主要用于治疗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疾病。近些年来,人们对核桃楸树皮、根皮、果皮和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报道比较多,但对核桃楸叶的深入研究报道比较少,为了进一步确定核桃楸叶降血糖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特对核桃楸叶进行深入的研究。目的:基于中药谱效学确定核桃楸叶降血糖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制备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测定模型,测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降血糖活性,确定核桃楸叶降血糖有效部位;基于中药谱效学,运用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快速筛选核桃楸叶活性部位中的降血糖的潜在活性成分:建立体外活性筛选模型对潜在活性成分进行单体活性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核桃楸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与α-葡萄糖苷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4 mg/ml和0.130 mg/ml,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分别为0.044 mg/ml和0.158 mg/ml);采用靶向亲和-液质谱联用技术筛选核桃楸叶中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筛选出15种具有潜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并推测了其中8种化合物结构,根据亲和度大小,选取前6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单体活性验证,其中山奈酚,槲皮素,没食子酸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有价值作为重点活性成分进一步研究;采用靶向亲和-液质谱联用技术筛选核桃楸叶中能够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成分,筛选出11种具有潜在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成分并推测了其中5种化合物结构。根据亲和度大小,选取前4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单体活性验证,其中山奈酚抑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是核桃楸叶主要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从抑制活性和对活性单体的选择性指数综合评价,山奈酚为最优化合物,槲皮素、没食子酸、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次之,它们均强与阿卡波糖。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较差,均弱与阿卡波糖。结论:通过体外酶活性测定实验,初步确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应为核桃楸叶降血糖的有效部位,通过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初步推断核桃楸叶乙酸乙酯层中有8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针对其中6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进行体外单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其中山奈酚、槲皮素和没食子酸的抑制活性好于阿卡波糖,可以作为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通过靶向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初步推断核桃楸叶乙酸乙酯层中5种潜在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针对其中4种潜在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进行体外单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潜在的α-淀粉酶抑制剂对α-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其中山奈酚抑制活性比阿卡波糖好,可以作为有效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核桃楸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的抑制活性机理进行研究,山奈酚等6种成分均能和α-葡萄糖苷酶进行结合,根据对接位点信息可以预测该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的作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4;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英;刘春明;任浚萁;张语迟;李赛男;;山竹果中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超滤质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10期

2 王淑萍;;核桃楸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分子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3 赵晨;夏春光;于敏;潘月;王辂;;分子对接软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年03期

4 徐婷;褚江洪;丁萍英;倪连松;;葛根素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机理的探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年01期

5 刘亚萍;张燕;徐红;周星彤;杨钊;;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羟乙基淀粉还原端条件研究[J];中国药师;2014年10期

6 孙佳明;杜延佳;宗颖;张林林;雷岱虹;叶豆丹;张辉;;白芍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09期

7 叶申怡;阮夏云;樊莹;张欢帅;井长怡;毛胜凤;张爱莲;;美国山核桃叶的抗菌作用[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李阳光;徐巍;;青龙衣化学成分及抗肿瘤研究现况[J];中医药信息;2014年02期

9 张坤;沈勇;徐敏;刘楠楠;田莎莎;金波;蒋福升;杨汝春;丁志山;;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10 陈金印;张坤;徐敏;沈勇;刘楠楠;蒋福升;丁志山;;山核桃树皮中槲皮苷的提取工艺优选及含量测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艳;楸皮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2 赵建华;芦笋边角料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3 贾忠;核桃花的化学成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0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60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