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罗汉果果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5:15
【摘要】:植物内生真菌是高度多样性的微生物类群,其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多样,具有合成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化学成分的能力。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罗汉果果实中的皂甙、多糖、黄酮等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这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可能产生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代谢产物,可能是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论文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桂林龙胜县罗汉果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新鲜罗汉果内生真菌的分离;抗氧化活性研究;活性成分的追踪与分离。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分析:1、罗汉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化学成分预试验采用植物组织块切割法,从新鲜的罗汉果中分离出15株内生真菌,挑选10株优势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将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6℃、170 r/min摇床发酵6 d,发酵结束后,减压抽滤分离发酵液与菌丝体。发酵液浓缩至浸膏,菌丝体50℃烘干,粉碎,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醇和水溶液提取,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初步了解菌株代谢产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可知,大部分内生真菌含有多糖、黄酮、蒽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2、活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羟自由基(·OH)和总还原力3种方法对10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10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总还原力和对DPPH·、·OH表现出良好的清除力,最后筛选出一株发酵液和菌丝体都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菌株F-5。当菌株F-5发酵产物浓度为1 mg/m L时,发酵液对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74.09%和64.74%,菌丝体的清除率分别为73.56%和55.32%,小于同浓度Vc对DPPH·清除率(99.36%)和对·OH清除率(95.77%)。发酵液与菌丝体总还原力分别为1.547和1.241,大于同浓度Vc的总还原力(1.145),数据表明F-5菌株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选取对自由基清除率最高的菌株F-5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菌株F-5在PDA培养基上划线,26℃培养4-5 d,菌落生长较快,质地疏松,刚开始生长的菌丝白色带黄色,随后变为淡绿色或者褐色。提取菌株F-5的DNA,采用通用引物进行18s r DNA基因PCR扩增。测定结果显示,该序列长度为576 bp。将序列通过BLAST和Gen Bank已有的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可知该菌株与Aspergillus oryzae有99%的同源性,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得出该菌株为米曲霉(spergillus oryzae)。3、菌株发酵条件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对菌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选择葡萄糖、蛋白胨、氯化钠和初始p H值四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以发酵液对DPPH·和·OH清除率为实验指标,进一步优化菌株抗氧化活性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发酵时间为6 d,最佳初始p H值为6~7,菌株对自由基清除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氯化钠葡萄糖蛋白胨初始p H值。菌株F-5最佳优化条件为A4B1C1D2,即葡萄糖35 g,蛋白胨2.0 g,Na Cl 0.5 g,初始p H值为6~7。此条件下对菌株F-5进行发酵验证,发现其对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97.53%和84.43%。说明菌株F-5发酵产生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A4B1C1D2。4、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筛选采用菌株F-5优化的条件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的发酵液采用液-液萃取法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三种有机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对发酵原液进行萃取,回收有机溶剂,获得原液、3个萃取相和水相五种部分。采用3种方法测定5种浸膏的抗氧化能力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追踪抗氧化活性部位与成分。由结果可知,当样品浓度为1mg/m L时,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76.88%、73.53%;对·OH清除率为62.21%、61.98%;总还原力为0.736、0.615。清除自由基能力高于其余三个萃取相,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相和水相。5、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纯化及活性成分的追踪和结构鉴定对原液浓缩时,有物质析出,为化合物A。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对活性部位水相和乙酸乙酯相进行初步分离,分别用蒸馏水和80%乙醇洗脱。当水相的水洗脱液浓度相当于500 mg/m L原液重时,水相的水洗脱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80.85%和66.01%,小于Vc(1 mg/m L)的清除率分别为99.36%和95.77%;而乙酸乙酯相的水洗脱液对DPPH·和·OH清除率只有51.79%和41.56%。水相的80%乙醇洗脱液对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70.11%和46.25%;乙酸乙酯相的80%乙醇洗脱液对DPPH·清除率和·OH清除率分别为38.79%和23.42%。从中择优选取对DPPH·和·OH清除率最好的水相水洗脱液做后续实验研究。用80%的乙醇对水相的水洗脱液进行醇沉反应,沉淀物为样1,醇浓缩为样2,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样1样2。当样1的浓度相当于500 mg/m L原液重时,对DPPH·清除率为90.60%,对·OH清除率为79.69%,样1的清除率接近于Vc(1 mg/m L),它对DPPH·清除率为99.36%,对·OH清除率为95.77%。样2对DPPH·清除率和对·OH清除率分别为38.89%和23.42%。因此,选取样1继续追踪抗氧化活性成分。用无水乙醇对样1进行醇洗去单糖时,浓缩醇洗液得到化合物B,不溶物为粗多糖。粗多糖经过葡聚糖凝胶继续分离,得到化合物C。对化合物A、B、C的抗氧化能力测定得出,当化合物A、B、C的浓度分别为500 mg/m L时,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46.29%、12.36%、96.35%;对·OH清除率分别为35.48%、3.18%、92.85%;总还原力分别为0.496、0.009、1.23。其中多糖类的化合物C抗氧化能力最强,化合物B次之,化合物A最低。采用安捷伦紫外光谱扫描(UV)、400MHz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红外光谱仪等结构鉴定方法对化合物A、B、C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化合物A、B的1H NMR和13CNMR测定结果分别与文献报道的甘露糖、麦芽糖显示的1H NMR、13CNMR谱数据相一致,说明化合物A为甘露糖,化合物B为麦芽糖。化合物C的紫外光谱扫描(UV)结果显示在260 nm和280 nm均无出现峰值,表明不含有核酸和蛋白,红外光谱(IR)显示,化合物C含有四个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化合物C为多糖类物质。本研究获得一个来自于罗汉果内生真菌——米曲霉所产的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多糖类化合物,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图文】:

菌落形态,内生真菌,菌落形态,白色


F-9 F-10图 2-1 10 株内生真菌菌落形态Fig.2-1 10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i colony morphology表 2-1 新鲜罗汉果内生真菌形态特征Tab. 2-1 Endophytic fungi of fresh siraitia grosvenorii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菌株编号 正面颜色 背面颜色 质地 生长速度F-1 白色 淡红色 绒毛 较快F-2 灰绿带白色 红色 毯状 缓慢F-3 白色 白色 绒毛 较慢F-4 浅褐色带白色 黑色 绒毛 快

显微观察,菌株,形态鉴定,近球形


F-5 菌株的发酵液与菌丝体对 DPPH·和·OH强大于阳性对照 Vc,所以选择 F-5 菌株做抗氧化活F-5 的形态鉴定 F-5 接种于 PDA 培养基,26℃培养 3 d,结果见图 3 4~5 cm;菌落呈圆形,外观比较干燥,质地疏松变为黄褐色或者淡绿褐色,菌株背面无色。光学显头放射状,,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一般 4~5 μm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S56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越;王春慧;张琰;李冠楠;乔亚茹;王艳;何苗;化文平;;盾叶薯蓣内生菌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年08期

2 王婷婷;游金坤;严明;吴素蕊;桂明英;;4种野生菌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年09期

3 李婷婷;易超凡;;不同来源菊花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4 崔晋龙;郭婷婷;王俊宏;王梦亮;;一株柴胡红景天中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5年17期

5 蒋春洁;李从发;阳辉蓉;齐静;吴延春;胡晓苹;李武;刘四新;;海南粗榧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6 张海龙;李善春;卢维浩;雷燕萍;曹福亮;曹慧;;银杏内生真菌多样性与产黄酮类物质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土壤;2015年01期

7 刘雅莉;黄一泓;武文斌;张雯;;蒺藜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8 王艳红;朱艳萍;杨信东;吴晓民;;温郁金抗炎抗氧化活性内生真菌的筛选[J];药物评价研究;2013年02期

9 于丽娜;孙杰;刘少芳;朱凤;毕洁;张初署;杨庆利;;花生抗氧化水解产物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核农学报;2013年02期

10 肖刚;王勤;;罗汉果甜苷保肝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云鹤;桑黄多糖的抗氧化性及降血糖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2 张冰洁;金银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7年

3 党晓妍;泥鳅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4 侯姣姣;内生真菌对国槐与侧柏幼苗促生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曹艳;冬青卫矛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活性代谢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会强;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抗旱性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7 杨桂柳;广西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分离、鉴定及活性筛选[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8 李鹏;从分蘖葱头中提取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9 付东兴;罗汉果块根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李磊;几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茶多酚的抗氧化保健功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3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63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