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TS4、ADAMTS5在大鼠腱病中的表达及郑氏一号新伤药的防治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06 15:19
【摘要】:目的:研究Ⅰ型胶原纤维(ColⅠ)、Ⅲ型胶原纤维(ColⅢ)、聚集蛋白聚糖酶-1(ADAMTS4)、聚集蛋白聚糖酶-2(ADAMTS5)在大鼠跟腱腱病产生过程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郑氏一号新伤药对跟腱腱病大鼠模型的防治效果,为该药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6只8周龄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单纯跳跃组(J组)、单纯敷药组(M组)、跳跃敷药组(JM组)。根据不同取材时间分为4、6、8周组。C组自然喂养,不进行干预;M组第4周开始进行郑氏一号新伤药外敷干预;J组和JM组均采用“电击跳跃法”造模,JM组于第4周予以外敷郑氏一号新伤药干预。主要观察指标: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有效跳跃次数,HE染色观察腱纤维的形态,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跟腱ADAMTS4、ADAMTS5、ColⅠ、ColⅢ的蛋白表达。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效跳跃次数:J组与JM组都呈现出下降趋势,4周时J组与JM组略有差别,但未见显著差异;第6周至第8周J组的有效跳跃次数明显少于JM组,存在显著差异。2.HE染色形态学结果:第4周,J组胶原纤维出现了破坏的趋势,有些许胶原纤维发生断裂。JM组胶原纤维未见明显断裂。第6周J组胶原纤维有部分的断裂,细胞核增多的腱病病理学改变。JM组腱纤维有少许的断裂,排列欠规则。第8周,J组胶原纤维出现大面积的断裂,有新生血管长入纤维软骨区。JM组胶原纤维发生紊乱,有少许腱纤维发生断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ColⅠ表达:第4周与第6周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只有趋势的改变。第8周时,J组下调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与M组和JM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JM组上调表达最高,与J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4.ColⅢ表达:第6周时,J组上调与C组和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JM组上调与C组和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第8周时,J组上调表达量最高,与C和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JM组表达略下调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5.ADAMTS4表达:第4周与第6周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只有趋势的改变。第8周,J组上调与另外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6.ADAMTS5表达:J组的第6周与第8周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J组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JM组第4周与第8周有显著性差异;JM组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第6周时,J组下调与C组和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与JM相比有极显著差异;JM组与C组和M组无显著性差异。第8周,JM组上调与C组、M组和J组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比单纯跳跃组与跳跃敷药组大鼠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有效跳跃次数的结果表明郑氏一号新伤药对大鼠腱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2.从蛋白表达结果可知,郑氏一号新伤药可能是通过下调ADAMTS4的表达,上调ADAMTS5表达,对大鼠腱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图文】:
共同形成纤维。纤维被称为内肌腱的疏松结缔组织沿线性方向排列和保持,从而形成束。束状结构也被疏松结缔组织包裹,并与外膜相连。肌腱外膜具有肌腱的结构并提供其微血管。如图1[24]。2.1.3 肌腱生物力学肌腱的的功能主要是将肌力传递到骨骼,,完成动作,还能同时吸收外力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肌肉损伤。肌腱表现出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柔韧性和最佳的弹性水平,当跟腱处于正常的波浪状外观,如果施加在肌腱上的应变保持在4%以下,则肌腱恢复;当应变水平大于8%时,将发生宏观破裂[25][26]。肌腱是粘弹性组织,具有应力松弛和蠕变的特征。2.2 病因病理2.2.1 跟腱断裂自身存在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与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都有可能出现跟腱的自发断裂[27]。而这个过程的产生与损伤积累的慢性退变是不 样的
ADAMTS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共同形成纤维。纤维被称为内肌腱的疏松结缔组织沿线性方向排列和保持,从而形成束。束状结构也被疏松结缔组织包裹,并与外膜相连。肌腱外膜具有肌腱的结构并提供其微血管。如图1[24]。2.1.3 肌腱生物力学肌腱的的功能主要是将肌力传递到骨骼,,完成动作,还能同时吸收外力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肌肉损伤。肌腱表现出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柔韧性和最佳的弹性水平,当跟腱处于正常的波浪状外观,如果施加在肌腱上的应变保持在4%以下,则肌腱恢复;当应变水平大于8%时,将发生宏观破裂[25][26]。肌腱是粘弹性组织,具有应力松弛和蠕变的特征。2.2 病因病理2.2.1 跟腱断裂自身存在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与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都有可能出现跟腱的自发断裂[27]。而这个过程的产生与损伤积累的慢性退变是不 样的
ADAMTS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闵筠,蒋海红;“一号新伤药”软膏剂的配制与临床应用(附332例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年02期
2 陈汝球 ,陈连畅 ,关琴芳;一号新伤药剂型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3 闵筠;加味一号新伤药膏[J];中药通报;1983年01期
4 闵筠;;一号新伤药剂型改革的初探[J];成都体院学报;1982年S1期
5 孙岳军;一号新伤药加冰敷针灸综合治疗踝关节扭伤100例报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6 程学富;壹号新伤药的临床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7 喻坚,袁s
本文编号:2699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998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