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大黄素和白屈菜红碱的固体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12:32
【摘要】:固体材料的理化性质在取决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的同时,还受到晶格中分子堆积方式的影响。同一种化合物可以存在多种固体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合物、共晶、盐和无定形等。分子构象或排列方式上的差异会显著影响材料的理化性质,如熔点、机械性能、光学性质及溶解度等。通过改变分子的构象或排列方式,可以改变固体形态,进而达到调控化合物理化性质的目的。晶体工程目前已经在材料学、药学以及其他领域中展现出重要的学术及应用价值。本论文针对大黄素以及白屈菜红碱展开固体化学研究,包括多晶型、溶剂合物、共晶和盐型。两者不仅是中药活性成分,更是天然荧光分子。在大黄素的多晶型研究中,获得了三种新的无水晶型、两种不同的水合物和六种不同的溶剂合物,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着重于通过多晶型手段研究大黄素不同固体形态在光学性质上的差异,从天然染料中发现了具有刺激响应荧光性质的染料。发现了大黄素不仅存在机械力致荧光颜色转变(晶型I与无定形),还存在有机溶剂蒸汽致荧光颜色转变的现象。探索了大黄素在机械力、有机溶剂蒸汽感应及可逆书写方面的潜在应用。根据单晶结构,利用前线轨道理论分析了大黄素不同固体形态存在荧光颜色差异的原因。还通过共晶技术实现了对天然染料大黄素颜色的精细调控和颜色稳定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以具有离子化中心的天然产物白屈菜红碱为例,在原有盐酸盐的基础上,通过阴离子转换得到其他盐型,并依据所得每种新化合物独特的固态转化关系,借助盐型的改变开发了对不同类型外界刺激产生可逆响应的荧光材料。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述了晶体工程、刺激响应材料的发展,以及多晶型、溶剂合物、共结晶和盐的概念、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不同固体形态对材料理化性质的影响。第二章:机械力介导的天然染料可逆荧光转化。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从天然染料中发现具有刺激响应荧光性质的染料,并以大黄素为例研究了晶型对荧光性质的影响。得到了三种新的无水晶型I III,两种水合物(半水合物HH及二水合物DH)。除晶型III外,其余晶型与水合物均已获得它们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晶体结构。随后对获得的固体形态(包括无水晶型、水合物和无定形)进行了系统的固体化学表征,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XRPD)、形貌分析、固体荧光光谱(SFS)、热分析、振动光谱分析及吸湿性分析(DVS)。因为大黄素是传统中药活性成分,水溶性差,所以首先比较了所得固体形态的体外粉末溶出速率。除一水合物(MH)外,粉末溶出速率曲线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其余固体形态均会快速转化为MH。因此,多晶型在改善大黄素水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有限。但是,这些固体形态在荧光颜色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后通过利用变温XRPD、变速DSC、SFS及热台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不同固体形态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对应过程中伴随的荧光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晶型I为热力学稳定晶型,晶型II及晶型III为亚稳晶型,晶型II及晶型III在高温下均可以转变为晶型I。HH与晶型II为类质同晶,HH脱水后首先转变为晶型II,并随着进一步的加热转变为晶型I;而DH在脱水后先转化为晶型III,并在加热下最终转变为晶型I。其中晶型I与无定形之间存在机械力介导的可逆荧光性质转化。因此,大黄素晶型I在机械力响应以及可逆书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三章:溶剂蒸气介导的大黄素可逆荧光转化。为了发现荧光性质变化更为显著的材料,之后则对大黄素开展进一步的固体化学研究。随后发现了六种大黄素的溶剂合物:甲醇合物S1、乙醇合物S2、丙酮合物S3、乙腈合物S4、氯仿合物S5和1,4-二氧六环合物S6。以上六种溶剂合物均得到了单晶,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得到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对这些溶剂合物进行了热分析以及荧光性质表征。通过转晶关系的研究,发现这些溶剂合物之间存在着可逆的有机溶剂蒸气致荧光颜色转变现象,并探索了这一现象在有机蒸气感应领域的潜在应用。此外还探索了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相差最大(S2-S4)这一可逆转化过程在可逆书写领域的潜在应用。通过深入地分析了不同溶剂合物分子间的作用方式,并对溶剂合物进行了前线轨道计算,深入地研究不同溶剂合物荧光颜色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单晶结构分析发现,除π-π相互作用外,氢键相互作用同样可以对最大激发波长产生影响。前线轨道计算所得的轨道能极差也与溶剂合物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的趋势相对应。第四章:共晶精细调控大黄素的颜色并改善颜色稳定性。为了实现染料色调的精细调控和提高颜色稳定性,我们通过超分子合成子的设计,选择合适并且结构类似的小分子配体与大黄素进行共晶研究。通过挥发法,共得到七种共晶以及它们的单晶:2EM-BPD、EM-BZA、EM-PCA、EM-2NIA、2EM-NIA、EM-PMA晶型I及EM-PMA晶型II。在这一部分中着重研究了这些共晶的光学性质,发现这七种共晶呈现出“黄-橘黄-深红”的精细颜色梯度。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证实共晶单晶结构中存在预期的合成子。随后将单晶结构分析与理论计算结合,发现共晶通过分子间电荷转移、氢键相互作用影响体系中生色团的共轭程度,进而实现对染料颜色的调控。最后考察了大黄素共晶的颜色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加速稳定性实验(40oC 75%RH)后EM-PMA晶型I与EM-PMA晶型II与大黄素本身相比呈现出优异的颜色稳定性。第五章:盐型转换调控荧光染料刺激响应类型。单一分子由于存在的可逆固相转变过程有限,因而难以对多种外界刺激产生可逆响应。因此,在这一部分中尝试通过对含有离子化中心的荧光染料进行盐型的转换,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外界刺激产生可逆的响应。我们以自然来源的荧光分子白屈菜红碱为例,将其盐酸盐原料进行盐型转化,成功的得到了硫酸氢盐与甲磺酸盐。通过对以上三种盐的转晶关系和荧光性质研究我们发现,白屈菜红碱盐酸盐存在着可逆的水致荧光颜色转变的现象;而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白屈菜红碱甲磺酸盐则分别存在着可逆的机械力致荧光颜色转变以及热致荧光增强的现象。对白屈菜红碱盐型的转化成功实现了对荧光染料刺激响应类型的调控。
【图文】:

共晶,溶解度,配体,黑色


图 1.2 共晶 AB 的溶解度随配体 B 浓度变化的趋势(黑色实线)he solubility of AB cocrystal with the ch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of她们提出了反应结晶法,即先将其中一个组分饱和,在其饱和一组分直至达到共晶的过饱和区域,此时共晶会析出。反应结解度相差较大且两组分在溶液体系中可以达到饱和的情况比备方法简单,可用于工业放大。但反应结晶法也有一定的局限一组溶解度过大时,其难以在溶剂体系内达到饱和,因此这类应结晶进行共晶筛选。此外,溶剂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共晶或导致共晶溶剂合物的形成。却法下溶解度过大的样品,由于难以在溶剂体系内达到饱和,因此法进行共晶筛选。而使用挥发法时,样品由于在挥发最终阶段

戊二酸,咖啡因,晶种,共晶


入晶种的情况下以 0.1oC/分钟速率降温时不同时刻析出咖啡因-戊二酸定晶型 II)的显微镜照片3 Images taken at different moments in seeded cocrystallization with a sof 0.5 g and cooling rate of 0.1oC /min. Only form II is visible凝胶法剂可以通过与阴离子超分子作用的竞争过程,来实现在凝胶与转变。由于这类有机凝胶具有可以使用多样的有机溶剂、培养收等优势,可以作为潜在的结晶媒介应用于药物分子的结晶领应更可以使溶剂分子缓慢扩散,从而通过缓慢成核制备质量人已经将有机凝胶应用于对司帕沙星、吡罗昔康等 APIs 的多晶19-21。基于以上研究,如图 1.4 所示,王建荣等首次将叶酸作为体系进行共晶的筛选,,并实现了对共晶计量比的控制,最终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达;白屈菜红碱六种盐的制备及其刺激性实验[J];中药通报;1988年05期

2 陈元柱,徐本杰,杨丽丽,黄治勋;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J];科学通报;1989年02期

3 陈元柱;杨丽丽;徐本杰;黄治勋;;两面针植物中的新生物碱7-去甲 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的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89年11期

4 周雪仙;;血水草抗菌成分白屈菜红碱的药理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5 曹旭;赵雷;孙晨;;白屈菜红碱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制备研究[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8年04期

6 李晓明;于春磊;荣华;徐天娇;王晓丽;;白屈菜红碱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年09期

7 陈梅;张换成;柳亦松;刘兆颖;曾建国;;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在鸡肌肉中的定量检测方法[J];中国兽医学报;2018年09期

8 程睿波;陈旭;刘淑杰;张晓芳;张光和;;白屈菜提取物抑制变形链球菌的实验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03期

9 罗珊;虞欢;王玲;黄琼瑶;刘年猛;孙慧;彭飞;;血水草白屈菜红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预防感染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10 陈旭;程睿波;;白屈菜红碱对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方麓;何昱;冯映冰;;血水草地下部分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林楠;陈华师;;中药两面针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飞;马新群;吕廉;魏新华;;白屈菜红碱对小鼠、大鼠和犬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林婉君;谢莹;黄嘉骏;袁中文;冯森玲;马文哲;;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选择性抑制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5 周欲航;吴诚岐;马海龙;王兴芳;肖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小果博落回中血根碱与白屈菜红碱的含量[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李朋收;时晓娟;魏颖;王东超;李博;徐暾海;;白屈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7 徐效华;刘秀峰;李树正;李方怿;刘爱国;高纬;;博落回植物有效成分与杀菌活性[A];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美琪;大黄素和白屈菜红碱的固体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年

2 何苗;白屈菜红碱联合厄洛替尼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钟明;博落回主要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申毓军;运动预适应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保护效应中蛋白激酶C的作用及其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谈英;三九胃泰主要原料“两面针”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蓓;蛋白激酶C对焦虑样行为小鼠前边缘皮层突触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东旭;白屈菜红碱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2 龙睿卿;白屈菜红碱分子印迹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7年

3 余坤;基于质谱示踪法分离博落回根中的生物碱[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马宁;白屈菜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冯宋岗;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及初级代谢物在猪体内的残留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徐丽;血根碱—黄芩苷、白屈菜红碱—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制备工艺及活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罗忠勇;小果博落回中别隐品碱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程巧;博落回形态发育解剖及其生物碱的定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黄松;血水草总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10 潘萌;小果博落回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4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04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