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益气活血法探讨竹节参干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22:35
【摘要】:目的基于益气活血法探讨竹节参干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大鼠模型的防治效果。通过比较竹节参干预SCII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组织形态的变化,并检测相应的凋亡蛋白,从而探讨益气活血法对SCII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100只清洁级SD大鼠,雄雌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竹节参低、中、高剂量组;适应性喂养7d后,对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按每天2ml生理盐水灌胃,竹节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浓度为1.33g/kg·d~(-1)、2.67g/kg·d~(-1)、5.33g/kg·d~(-1)灌胃干预;灌胃时间一共7d,然后造模,且于造模后6、24h采用改良Tarlov行为学评分评价竹节参对SCII的干预疗效;尼氏染色、HE染色法分别观察SCII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的数目、细胞形态的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相应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中C-fos、C-jun、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应脊髓组织中C-fos、C-jun、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改良Tarlov行为评分结果:在SCII6、24h后,假手术组评分均趋近于正常值(p0.05);在同一时间内,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低、高剂量组评分均低于中剂量组(p0.05)。2.HE染色结果:在SCII6、24h后,假手术组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完整,核仁、核膜清晰;模型组脊髓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呈空泡状,胞体固缩严重;竹节参低、中剂量组脊髓神经元细胞肿胀减小,核仁、核膜较清晰,但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3.NisslStaining结果:在SCII6、24h后,假手术组尼氏小体颗粒数目相对较多,模型组神经元细胞的形态不完整,且细胞间隙较大,数目突出性减少。竹节参低、中剂量组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有明显改善,尼氏小体颗粒数目明显增多,但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4.ELISA结果:在SCII6、24h后,假手术组趋于正常值;在同一时间内,与模型组相比较,竹节参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低、高剂量组均高于中剂量组(p0.05)。5.Immunohistochemistry结果:在SCII6、24h后,假手术组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中C-fos、C-jun、Bax的表达基本相同(p0.05);在同一时间内,与模型组相比,竹节参低、中剂量组C-fos、C-jun、Bax的表达均下调(p0.05),而高剂量组C-fos、C-jun、Bax的表达无显著下调(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C-fos、C-jun、Bax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6.WesternBlotting结果:在SCII6、24h后,假手术组脊髓神经元中C-fos、C-jun、Bax、Bcl-2的表达基本相同(p0.05);在同一时间内,与模型组相比,竹节参中剂量组C-fos、C-jun、Bax的表达均明显下调,Bcl-2的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1.益气活血法干预SCII可减轻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受损程度。2.竹节参可能通过抑制SCII后脊髓组织中C-fos、C-jun、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脊髓神经细胞的过度凋亡。3.基于益气活血法探讨竹节参干预SCII后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凋亡作用而达到的。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后,软瘫,运动功能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实验及损伤后T2-5阶段定位

竹节参,脊髓运动神经元


3 实验结果通过尼氏染色法观察 SCII 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假手术脊髓神经元细胞中尼氏小体颗粒数目相对较多,且均称地散布于细胞质中,其着色为深紫色,神经元细胞的形态良好(见图 2-2A、2-3A);在 SCII 6 、24 h 后,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形态表现为均不完整,且细胞间隙较大,神经元胞体皱缩较重,色泽较浅,神经元细胞的数目突出性减少(见图 2-2B、2-3B);与模型组对比,竹节参低、中剂量组神经元细胞破裂相对较少,着色较深,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有明显改善,神经元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二者相比中剂量组神经元细胞的病理学改善较明显(见图 2-2C/D、2-3C/D);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神经元细胞的病理学无明显改善(见图 2-2E、2-3E)。(见图 2-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洲;何毓敏;孙志伟;关乔中;张海滨;毛帅;张长城;袁丁;;不同栽培年限竹节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赵荣飞;刘和;张来;周松;杨占南;;黔竹节参与鄂竹节参精油成分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07期

3 张玉涛;赵荣飞;刘和;张玲;;黔产竹节参总黄酮苷的提取与测定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4 黄国启;;鄂西竹节参野生变家种技术总结[J];中药材;1987年03期

5 ;竹节参对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的研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9年01期

6 周益权;潘瑞;叶成娟;孙伟;王同荣;;竹节参林下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年15期

7 袁琴;崔倩倩;周志勇;向婷婷;刘朝奇;王婷;张长城;袁丁;;竹节参醇提物免疫佐剂作用的实验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6年03期

8 王如锋;陈平;贾放;马芳;汤进;杨小林;;鄂产竹节参多糖的抗炎、镇痛活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07期

9 许彬;程清洲;陈平;肖晏婴;陈顺钦;;竹节参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13期

10 林先明;由金文;郭杰;谢玲玲;刘海华;张国华;;珍贵中药材竹节参生物多样性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聪;吴文华;张俐娜;刘盈;王凯平;;碱提竹节参多糖衍生物的结构及抗肿瘤活性[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2 刘桂林;陈平;;鄂产竹节参活性多糖成分的研究[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钱丽娜;陈平;陈新;肖晏婴;;鄂产人工栽培竹节参总皂苷成分的活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4 孙桂波;徐惠波;温富春;丁涛;孙晓波;;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5 闵静;;竹节参皂苷抗炎作用的实验性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6 闵静;;竹节参皂苷抗炎作用的实验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7 赵晖;孙建宁;吴金英;贾占红;;竹节参总皂甙对脑缺血再灌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赵晖;;竹节参总皂甙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早期快速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涂浩;周琴;张迅;王婷;袁成福;张长城;袁丁;刘朝奇;;竹节参总皂苷对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0 王薇;刘越;宋小妹;;竹节参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胡万庭;椿木营打造竹节参基地[N];恩施日报;2011年

2 江琼;椿木营鼓励发展竹节参[N];恩施日报;2007年

3 记者 薛辉;秋天的牵挂[N];恩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敖明章;竹节参皂苷抗炎抗风湿作用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袁丁;竹节参药效物质及药材质量分析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秀;基于“虚—瘀—痰”病机探讨竹节参对AD大鼠认知功能及突触的作用[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2 卜献忠;基于益气活血法探讨竹节参干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3 陈薛妃;竹节参水提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

4 王如锋;竹节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修饰与活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5 贾放;竹节参皂苷类成分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6 殷智;复方竹节参胶囊的药学基础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7 肖晏婴;竹节参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8 李春艳;竹节参多糖提取分离和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吴文锦;竹节参总皂苷提取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徐媛青;竹节参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三峡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1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21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