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甘草是张仲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在《伤寒论》中记载了生甘草、炙甘草两种规格,其中炙甘草最为常用。《伤寒论》中虽记载了甘草的炮制方法,但对炮制的过程没有详细的论述。现今所说的炙甘草多指蜜炙甘草,本团队在考证甘草炮制沿革的过程中发现,汉代到清代出现过的甘草炮制方法有炙法、炒法、炮法等6种;用来炮制的辅料有酥、盐、醋、蜜等11种。其中以蜜炮制甘草的方法最早出现在唐代的《千金翼方》中,而“蜜炙甘草”清代才出现,仲景所用甘草是否为蜜炙甘草,仍存在疑问。所以考证《伤寒论》中甘草炮制方法的原貌并对该炮制方法背后的科学道理进行探索,可能对深入理解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提高经方运用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目的1.通过文献考证出《伤寒论》中炙甘草炮制方法的原貌。2.利用药效学实验筛选出高温炮制后甘草中抗溃疡的有效成分(以下简称有效成分);优化能够制备出活性最佳的有效成分的工艺,并对其形貌特征、光学性质、元素组成、表面活性基团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成分的细胞毒性、抗溃疡作用及作用机制。3.分析有效成分对生甘草水溶液中小分子溶出度的影响。评价其对生甘草抗溃疡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1.利用马弗炉将甘草高温碳化,以透析的方法将碳化甘草的水煎液分离为透析袋内和透析袋外两种溶液,以急性酒精性胃溃疡模型初步评价两种溶液的抗溃疡作用,以发现其有效成分。2.考察利用马弗炉制备碳化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温度和时间,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初步观察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有效成分的光学性质和所含基团。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有效成分的粒径大小、分布均匀程度。以抗溃疡效果为评价指标,优化碳化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制备条件。3.利用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碳化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形貌特征、粒径大小和晶格间距;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初步观察光学性质和所含基团;利用XPS分析其的元素组成及表面基团分布。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碳化甘草中有效成分与生甘草所含成分的异同。4.利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碳化甘草中有效成分溶液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评价其是否有细胞毒性,初步获取安全性参数。5.利用急性酒精性胃溃疡模型,评价有效成分的抗溃疡活性和作用机制。6.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索碳化甘草中有效成分对生甘草中小分子溶出度的影响。运用急性酒精性胃溃疡模型考察GRRC-NCs、生甘草和生甘草与GRRC-NCs的混合溶液的抗溃疡作用和抗氧化机制,初步评价碳化甘草对生甘草药效的影响。结果1.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碳化甘草中有效成分为透析袋内部分。透析袋内溶液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透析袋外溶液组(P0.05),而透析袋外溶液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观察显示:透析袋内溶液组小鼠的胃黏膜和组织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和透析袋。2.制备方法考察结果显示,以325℃、350℃、375℃、400℃制备的碳化甘草中有效成分,粒径均在纳米级别,我们将其命名为甘草炭纳米类成分(GRRC-NCs)。不同温度制备的GRRC-NCs所含活性基团相似,温度越高粒径越小,其中375℃、400℃制备的GRRC-NCs符合碳点的形貌特征。综合电镜结果和抗溃疡效果,优选375℃作为GRRC-NCs的制备温度。进一步考察以375℃烧制的时间,结果表明烧制60 min和80 min时可以制备出分散均匀,粒径适中的碳点。综合GRRC-NCs的形貌特征和抗溃疡活性,最终筛选出制备GRRC-NCs的条件为以马弗炉375℃烧制60 min。3.GRRC-NCs的成分分析:(1)形貌特征:GRRC-NCs为均匀分布的球体,其粒径在2-10 nm间均有分布,以5-6 nm的最多,符合碳点的粒径要求。晶格间距为0.357 nm,2θ角度为:23.02°。(2)光谱分析:荧光光谱结果显示,GRRC-NCs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72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52 nm。红外光谱显示主要基团有3400 cm~(-1)左右的宽大的吸收峰,为O-H特征峰;2900 cm~(-1)处为C-H伸缩振动;1380 cm~(-1)处的尖锐吸收峰为C-H;1100 cm~(-1)附近的吸收峰推测为C-O,1000 cm~(-1)以下的小吸收峰为C-H。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显示200 nm-500 nm间有宽大的吸收峰。200 nm-220 nm处的吸收峰为N、H、S元素的n-σ~*跃迁,可能为O-H、N-H等基团。(3)元素组成及表面活性基团分析:GRRC-NCs中有C、O、N、P、S等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为C和O,分别占总原子百分比的53.95%和40.28%。没有检测到Ca、Mg等金属元素,说明GRRC-NCs中没有金属离子和盐类。XPS全扫描谱中显示的284.38 eV、401.68 eV和536.88 eV处的峰分别对应于C 1s、N 1s和O 1s。C 1s可以分成4个小峰,分别为284.8 eV处的C-C,285.8 eV处的C-C-O,286.6 eV处的C-OH和288.2 eV处的C=O;O 1s可以分为3个小峰,分别为531.2 eV处的O=C,533.8eV处的O-N和534.1 eV处的O-C。N可以分为两个小峰,分别是400.6 eV处的C-NH_2和403.2 eV处的N-C。(4)以同样的色谱条件下对生甘草水煎液和GRRC-NCs水溶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原存在于生甘草水煎液高效液相色谱图中甘草的有效成分的特征峰,在GRRC-NCs水溶液的色谱图中均没有出现。4.当GRRC-NCs浓度为19.5μg/mL-5000μg/mL时,没有表现出细胞毒性,反而会提高细胞的存活率。5.GRRC-NCs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可以减轻酒精对胃黏膜和组织的氧化损伤。6.GRRC-NCs与生甘草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的煎煮液中小分子溶出程度明显升高。当GRRC-NCs的含量为30%时,小分子的溶出度最高。小鼠的胃溃疡指数的结果表明:相比模型组,GRRC-NCs、生甘草、GRRC-NCs与生甘草混合溶液均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其中混合溶液的抗溃疡效果较好(P0.05)。GRRC-NCs、生甘草和混合溶液可以降低小鼠血清和胃组织中的MDA和NO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SOD的含量(P0.01),结果表明混合溶液的抗氧化作用优于GRRC-NCs和生甘草,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RRC-NCs是甘草高温炮制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利用马弗炉375℃烧制60min制备出的GRRC-NCs为均匀分布的球体,其粒径在2-10nm间均有分布,以5-6nm的最多,符合碳点的粒径要求。晶格间距为0.357nm,2θ角度为:23.02°。其荧光光谱中最大激发波长为372nm,最大发射波长为452nm。主要元素为C、N、O,组成了C-C、C-C-O、C-OH、C-H、C=O、O-H、C-NH_2、N-C等基团,不含金属离子、盐类和小分子成分。GRRC-NCs中所含丰富的基团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2.GRRC-NCs浓度在19.5-5000μg/mL之间时,没有细胞毒性,安全性良好。3.GRRC-NCs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酒精对胃黏膜和组织的氧化损伤。4.GRRC-NCs可以提高生甘草中小分子的溶出度,增强甘草抗溃疡作用的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5.8
【图文】: 如表7所示,GRRC-NCs中有C、O、N、P、S等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为C和O,分别占总原子百分比的53.95%和40.28%。没有检测到Ca、Mg等金属元素,说明GRRC-NCs中没有金属离子和盐类。XPS全扫描谱中显示的284.38 e V、401.68 e V和536.88 e V处的峰分别对应于C 1s、N 1s和O 1s(图17)。C 1s可以分成4个小峰,分别为284.8 e V处的C-C,285.8 e V处的C-C-O,286.6 e V处的C-OH和288.2 e V处的C=O;O 1s可以分为3个小峰,分别为531.2 e V处的O=C,533.8 e V处的O-N和534.1e V处的O-C。N可以分为两个小峰,分别是400.6 e V处的C-NH2和403.2 e V处的N-C[98]。实验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RRC-NCs水溶液的成分
生甘草水煎液和GRRC-NCs水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如图18所示,生甘草水煎液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小分子成分(图18 A)。而以同样的色谱条件下对GRRC-NCs水溶液进行成分分析(图18 B),原存在于生甘草水煎液高效液相色谱图中甘草的有效成分,如芹糖甘草苷、甘草苷、甘草酸等小分子物质的特征峰,在GRRC-NCs水溶液的色谱图中均没有出现。4.小结
如表8和图19所示,当GRRC-NCs浓度在19.5μg-5000μg/mL之间不仅对RAW 264.7细胞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能增加细胞存活率。4.小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克英;;应用加减炙甘草方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8期
2 熊太钤;炙甘草用蜜量初探[J];海峡药学;1994年03期
3 王莎莎;赵凌;蔡广知;;炙甘草的质量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15期
4 崔文臣;;炙甘草在《伤寒论》中的运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0年11期
5 李伯;炙甘草的副作用不容忽视[J];湖南中医杂志;1998年05期
6 夏炎兴,杨秋美,徐雯燕,袁灿兴,陈汝兴;炙甘草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4年04期
7 崔志清,郭世铎,张惠茹,叶斌;炙甘草和甘草酸对翻转小鼠离体小肠糖-钠转运电位的影响[J];中草药;1995年12期
8 于慧超;;炙甘草汤剂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92期
9 王跃宏;识别生、炙甘草之功效[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年05期
10 吕文海;炙甘草中蜜用量检测方法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汝兴;袁灿兴;;炙甘草注射液对频发早搏的即刻疗效观察(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刘毅;;炙甘草在温阳方药中的运用[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3 朱化珍;陈德兴;;张景岳《新方八阵》配伍规律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陈华英;姚广涛;金若敏;;干姜、炙甘草及甘草次酸干预后对生附子致大鼠急性心脏毒性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张艳晖;;麻黄汤递增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初探[A];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仁琼 陈凤群 陈晓兰 四川泸州秦琼中医诊所;炙甘草温补之用不可丢[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2 余林中;伍杰勇;罗佳波;黄连合炙甘草抗腹泻效果最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清筱;中药治疗牛腹泻[N];新疆科技报(汉);2002年
4 方卿;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N];民族医药报;2002年
5 梁颖;防治过敏 中药立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3年
6 赵章忠;金寿山医术括要[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7 ;方剂临床应用专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谢钟琪;考生患呃逆中药有方治[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治老人咳嗽有痰年久不愈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10 赵章忠;金寿山医术括要[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冰倩;利用免疫分析法解析生—炙甘草对三种经方中主要成分代谢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聂建华;基于方剂数据分析方法的脾虚证及用药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王一战;痢疾相关明清文献中医诊治经验挖掘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雅凡;仲景“炙”法原貌考证及炙甘草抗溃疡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伍杰勇;葛根芩连汤配伍与药效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张信青;炙甘草液相指纹图谱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谭映辉;小儿咳嗽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杨茜;李东垣《脾胃论》方药配伍规律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原双兴;桂枝甘草汤指纹图谱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7 王培栋;胃灵颗粒质量标准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5年
8 孙冬阳;芍药甘草汤治疗津亏便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潘雨薇;当归四逆汤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吴晏;复方炙甘草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
276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