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叶金花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R284.1
【图文】:
绿原酸对照品 玉叶金花样品图 15:玉叶金花样品及对照品 HPLC2.2.2 玉叶金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考察(1)提取方法取玉叶金花茎粗粉(过 40 目筛)1.0g,精密称定,精密量取 甲醇,称重,分别用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两种方法提取,提取 30mi却后补足失重,微孔滤膜滤过,按 2.1 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进行分析。原酸的含量作为参考依据(n=2)时,结果为两种提取方法测得绿原含量分别为,回流提取为 0.504 mg/g,超声提取为 0.494 mg/g。通过表明,两种提取方法对玉叶金花粉中绿原酸的提取无明显差异,鉴
精密称取玉叶金花粗粉(过 40 目筛)1.0 g,精密加入 50%甲醇 50 mL,称定,超声(300 W,45 kHz)处理 30 min,放冷,补足失重,微孔滤膜滤过,即为所得。③ 色谱条件色谱柱: SHISEIDO C18 MGⅡ(5μm,4.6 mml.D.×250 mm);柱温 30 ℃;流速:1.0 mL/min;流动相:乙腈(A):0.4%磷酸(B),梯度洗脱(0-20 min,10%A-18%A;20-50 min,18%B-20%B;50-55 min,20%B-34%B);检测波长:325 nm[20]。在此色谱条件下,玉叶金花中 4种有机酸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其中绿原酸理论塔板数为 41249,分离度R 为 2.0。色谱图见图 16。
图 17 MTT 测定细胞毒性柱状图注:a 代表绿原酸;b 代表异绿原酸 A;c 代表异绿原酸 B;d 代表异绿原酸 C3.3.3 Griess 试剂测定 NO 的释放表 47 和图 18 表示为 4 种化合物不同给药浓度下的 NO 释放量及抑制效果。结果显示,4 种化合物不同给药浓度和诱导组与空白组相比,NO 释放量显著升高,给药组与诱导组相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4 种化合物降低 NO 的释放量作用越来越显著。异绿原酸 B 在浓度为 80μM时表现出与空白组无差异,表明给药浓度能够达到完全抑制 LPS 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利明;林励;;玉叶金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林雀跃;丘明明;张荣林;;广西“玉叶金花属”植物八种玉叶金花的生药学研究[J];中国药师;2013年09期
3 纪永利;吴亚西;;玉叶金花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1年05期
4 赖明;罗中莱;张奠湘;;玉叶金花种内性状置换的初步研究[J];广西植物;2009年06期
5 舒景;;护卫健康之剑——玉叶金花传奇[J];中华养生保健;2006年05期
6 张谦华;唐梅;扈芷怡;赵立春;;玉叶金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7 邢文善;李艳华;朱玉花;王秋香;;玉叶金花提取液对动物模型抗炎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9期
8 林春蕊;谢彦军;梁树朝;刘演;;中国玉叶金花属一新记录种——长瓣玉叶金花[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年06期
9 文定良;周迎春;;玉叶金花资源利用与开发[J];云南农业科技;2005年06期
10 邓小芳,张奠湘;玉叶金花一新变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小琴;陈n\;张奠湘;;玉叶金花属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英豪;吴水生;;玉叶金花减缓钩吻毒性的定量分析实验研究[A];2014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利明;玉叶金花抗炎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英豪;毒性中药钩吻配伍玉叶金花减毒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谦华;玉叶金花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遥;玉叶金花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流感病毒抗炎活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63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6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