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脉双治”理论的中药复方XXT分子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5.5
【图文】:
图 3.1 总 RNA 提取后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图ig. 3.1 The formaldehyde-induce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after total RNA extraction异基因筛选及聚类分析实验通过比较芯片 cy5 和 cy3 的 Ratio 值并结合各生物学重复 Ratio 的出表达基因,筛选差异表达 2 倍以上的基因为差异基因。模型组与正 N)相比,有 435 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 373 条基因出现显著表达上因出现显著表达下调;而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Y vs M),有 501 个表达,其中 307 条基因出现显著表达上调,194 条基因出现显著表达下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如图 3.2 所示。图中的四张芯片分别是 M1 vs2、Y1 vs M1、Y2 vs M2。图中的差异基因主要可以分成四个区域,
图 3.2 差异表达基因与样本芯片的二维聚类Fig. 3.2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of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注:图中的横向 4 列为芯片样本进行聚类,编号为样本名称,纵向为差因进行聚类。标注为不同颜色表示的上调及下调基因及其差异倍率.3 差异基因功能分析及 pathway 分类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血瘀模型中 8 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在 XX出现表达下调。3 个血瘀模型中出现表达下调的基因在 XXT 治疗后出调,见表 3.6。我们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功能,发现许多基因与凝血相关a1, Car1 和 Tbxa2r。使用 David 数据库对表达显著差异的基因(Fold ch进行 KEGG 及 GO pathway 富集分析。其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
图 3.3 F13a1, Car1 及 Tbxa2r 的 mRNA 表达水平Fig. 3.3 The mRNA expression of F13a1, Car1 and Tbxa2r芯片,又称 DNA 芯片(DNA Chips)、DNA 微阵列(DNA Microa因探针或基因片段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硅片、玻璃、塑料或,形成致密有序的 DNA 分子点阵,按碱基配对的特性与样品 D过计算机进行解读和分析获取大量信息,实现对生物样品高效医学诊断,是综合微电子学、物理学、生化技术及生命科学等众综合的高新科技。基因芯片因其具有快速、高效、大规模、高容等特点,被广泛的推广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是先将已知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首个中药复方专利在澳诞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4期
2 李睿明,姜巍;应重视抗菌中药复方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0年10期
3 王洪飞;让文化魂宝焕发熠彩——“中药复方再优化”研究的思考[J];首都医药;2001年06期
4 刘亚明,牛欣;关于中药复方产业化发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年04期
5 肖河;;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浅析[J];海峡药学;2006年03期
6 李秦川;潘勤;;中药复方在欧盟注册的对策探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年04期
7 荆鲁;王停;周刚;;中药复方优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9期
8 洪永福;谈对中药复方的研究[J];陕西中医;1981年03期
9 张建国;试论用中药方剂理论指导中药复方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10 邵以德;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静;刘培勋;;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研究之思考[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薛燕;;以现代科学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霰弹理论及其重要意义[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3 欧丽娜;张建军;王景霞;李伟;高学敏;;中药复方优化实验设计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立春;薛燕;;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之霰弹靶点理论[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任兵;刘斌;石钺;陆蕴如;;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6 程静;;中药复方的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为宇;;中药复方名词英译标准化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永祥;;中药复方新药研制的思路与方法[A];中国科协第二十三届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论文集[C];2008年
9 陈冠林;周福生;许仕杰;游章才;黄海阳;汤金波;;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思路及探讨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梁国刚;;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方法的探讨[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可快速明确[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实习生 严锋林;传统中药到底怎样发展成现代中药?(三)[N];科技日报;2006年
3 通化振国集团 杨春旭;关于加快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思考[N];通化日报;2008年
4 今辰药业市场总监 杨昌顺;中药突破西医心智核心法则[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言实;中药须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下)[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胡芳;传统中药复方研发畅想中药全球化[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徐晓峰 李己平 许凌;确立新理念 发展大中药[N];经济日报;2002年
8 嘉宾;我国中药产业面临发展机遇[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孙晨;中药现代化的“呐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胡永忠;中药现代化:四大困惑何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凌锌;基于“血脉双治”理论的中药复方XXT分子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王加谋;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庞立健;基于肺络理论中药复方干预IPF TGF-β_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及TH1/TH2失衡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胡美纯;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抑制前列腺癌生长与转移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春丽;基于靶点网络的中药复方协同整合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纪鹏;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干预小鼠血虚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马超;中药牵牛子肾毒性代谢组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
8 林贺;基于病理状态下人参藜芦反药配伍机理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戴媛;大豆多肽TTYY的抗氧化功能及其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李春刚;埃他卡林对SUR2B/Kir6.1通道的选择性激活作用及其分子药理学特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汝锦龙;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的构建和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学沛;抗感染中药复方NZ的药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魏金曼;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宁波大学;2015年
4 杨晓;我国传统跌打损伤中药复方6种元素含量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周冠宇;奶牛乳房炎中药复方灌注液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燕娜;体外ABC转运体方法的验证及其在中药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徐佳;富碘中药复方对碘缺乏NOD.H-2~(h4)小鼠心肾D2及D3mRNA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马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素和中药分布规律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徐文慧;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王亚楠;基于斑马鱼睡眠行为探讨中药复方及表面活性剂对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南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3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6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