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黄精多糖体内抗骨质疏松作用及体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5:40
【摘要】:背景与目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吸收增强而骨形成缓慢为特征的一种骨代谢障碍疾病。目前,临床在用的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尽管有些药物疗效显著,但也出现副作用明显,或长期疗效还不明确,或价格昂贵造成患者依从性低等缺点。寻找一种天然,安全有效的植物化学物较为不错的选择。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PSP)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具体机制是PSP通过影响Wnt/β-catenin通路中下游效应分子β-catenin表达和入核从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不通过该通路的上游LRP5分子激活途径。我们推测可能存在其它途径或者信号通路参与了PSP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本实验从体内探究PSP对去卵巢大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更进一步探究PSP在体外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以及可能分子机制,为PSP抗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去卵巢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1)所有大鼠以体重匹配,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包括高、中剂量黄精多糖组(H-PSP、M-PSP),唑来膦酸盐组(ZOL),模型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2)各组大鼠隔天灌胃,每周测量体重;(3)PSP干预12周,收集大鼠子宫并称重;(4)Micro-CT胫骨扫描,行骨密度(BMD)以及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包括:骨小粱数量(Tb.N)、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粱分离度(Tb.Sp)等指标;(5)HE染色行骨组织病理学观察;(6)Real-time PCR分析大鼠骨组织中与成骨破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2.建立BMSCs细胞模型。(1)BMSCs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变化;(2)PSP处理BMSCs 24h,48h,72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3)PSP成骨诱导BMSCs 7天和28天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并定量分析,Real-time PCR分析成骨分化关键基因(ALP、Runx2、OCN)mRNA的表达;(4)PSP处理BMSCs后24h,48h,72h后Real-time PCR分析Hippo通路相关基因(MST1、TAZ)mRNA的相对表达,Western-blot检测Hippo通路相关蛋白(MST1、p-MST1、TAZ、p-TAZ)的表达水平。结果:(1)0周时各组大鼠体重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2周时模型组大鼠体重较假手术组增加明显,唑来膦酸盐和PSP各剂量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降低;(2)12周时假手术组大鼠子宫形态正常,去卵巢大鼠各组子宫呈不同程度萎缩,与模型组子宫湿重相比,PSP各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唑来膦酸盐组子宫湿重增加显著;(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较假手术组降低明显,而骨小梁分离度增加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唑来膦酸盐和PSP各剂量组大鼠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显著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显著降低,但各组骨小梁厚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骨小梁结构正常,致密,连续,间隙正常,充满大量骨髓基质干细胞,而去卵巢组大鼠骨小梁数量呈不同程度降低和破坏,间隙增大,模型组和中剂量PSP组骨小梁破坏明显;(5)骨组织Real-time PCR分析显示,模型组成骨(ALP、Col1a1、Runx2、OCN)和破骨(ACP5、CTSK)分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PSP能明显促进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抑制了破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唑来膦酸盐组能明显抑制破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而对成骨分化相关基因无影响;(6)P6代BMSCs为长梭形,细胞突触较长,呈集落生长,长满时为旋涡状,经成骨诱导后细胞变为短梭型,细胞质内黑色颗粒增多;(7)CCK-8实验显示PSP(0-50mg/L)浓度在24h,48h,72h时均不影响细胞增殖;(8)分别行7天和28天成骨诱导,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显示各浓度组PSP处理均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和矿化,且25mg/L PSP组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相比,25 mg/L PSP能明显促进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OCN)表达;(9)25 mg/L PSP分别诱导BMSCs 24h,48h,72h,Real-time PCR分析显示PSP在48h时能促进TAZ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MST1基因表达无影响;Western-blot检测显示PSP在48h和72h能明显抑制TAZ磷酸化,阻止了TAZ的降解,而对MST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1)去卵巢12周的大鼠体重增加加快、子宫萎缩明显,骨密度和骨量下降明显,骨微结构破坏。(2)PSP在体内能发挥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能阻止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下降,骨量丢失和骨微结构破坏。(3)PSP在体外促进BMSCs成骨分化时不影响其细胞增殖。(4)PSP能够促进BMSCs成骨分化和矿化并促进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OCN)表达。(5)PSP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可能与Hippo信号通路调控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5;R-332
【图文】:

黄精多糖,大鼠,称重


黄精多糖体内抗骨质疏松作用及体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2 结 果2.1 黄精多糖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大鼠术前称重,此时记为 0 周,在术后一周时间为 12 周,各组大鼠每周统一进行称重。药物变化(图 1.A),其中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明重增长正常,其他组体重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并逐各组间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12 周时组大鼠体量增加明显(P<0.01);黄精多糖各剂量重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图 1.B)。这些因去卵巢引起的大鼠体重过快增长。

黄精多糖,子宫,去卵巢大鼠,湿重


between SD rats at 0 and 12 weeks.(*p<0.05,***p<0.0012.2 黄精多糖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的影响药物干预 12 周后,大鼠行 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腔取出各组子宫,剥离干净子宫表面的附带物,并拍照鼠子宫充盈、无萎缩、形态正常,而去卵巢大鼠各组子缩,其中 OVX 组大鼠子宫萎缩最明显,各组大鼠子宫大鼠子宫湿重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模型组相比,12 周药物干间子宫湿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而唑来膦增加(P<0.05)(图 2.B)。这些结果证明黄精多糖对去卵影响。

变化情况图,骨密度,大鼠,变化情况


SD rats’ uterus in different groups. Bfrom different groups.(*p<0.05,***p<2.3 黄精多糖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12 周实验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鼠骨头上的肌肉、软骨等组织,并用鼠左胫骨统一进行 Micro-CT 扫描,其扫描区域,将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构度下降了 6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糖组和唑来膦酸盐组骨密度有所增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黄精多学意义(P>0.05)(图 3)。这些结果证明密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晓娟;李朋收;魏颖;李博;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年23期

2 张志明;罗善峰;;葛根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5年11期

3 王春生;苏峰;宗治国;张鑫;刘亚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09期

4 宋才渊;彭冰;沈佳怡;金红婷;肖鲁伟;童培建;;破骨细胞分化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5年06期

5 周予婧;王朴;陈红英;刘遄;季侨丹;阳筱甜;高强;何成奇;;脉冲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6 李丹青;肖强兵;;巴戟天多糖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促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年05期

7 王法琪;严亚波;温鑫鑫;徐超;吴子祥;雷伟;;显微CT分辨率对松质骨微观结构及生物力学测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10期

8 曾高峰;宗少晖;邹斌;李柯柯;;黄精多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PINP和BMP-2表达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年08期

9 曾高峰;宗少晖;邹斌;李柯柯;;黄精多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ALP和BGP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07期

10 Elizabeth R A Glynn;Alfredo Sanchez Londono;Steven A Zinn;Thomas A Hoagl;Kristen E Govoni;;Culture conditions for equin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expression of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s during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osteoblast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776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76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