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抑制MD2或HSP90对受雷公藤红素调控的若干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7 05:35
【摘要】:目的雷公藤红素是中药雷公藤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发挥着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明确雷公藤红素作用机制,是其临床转化的基础。目前已发现雷公藤红素作用具有多分子靶点特性,但其如何影响这些靶点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雷公藤红素作用于少数共同上游靶点,继而影响多个下游靶点;二是无共同上游靶点,雷公藤红素直接作用于所有靶点。本项目通过检验雷公藤红素影响4种转录因子是否存在共同上游靶点,探索上述观点一是否合理。项目中所涉及的4种转录因子分别为:NF-κB、HSF-1(及受其调控的HSP70)、Nrf2(及受其调控的HO-1)和HIF-1,因为这4种因子前人研究较多,且它们基本能解释雷公藤红素的各种药理作用。本项目所研究的上游靶分子为MD2和HSP90,因为已有研究证明雷公藤红素能结合这两种分子,且其他研究提示这两种分子可能调节前述4种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雷公藤红素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本课题用HepG2细胞作为研究模型,首先筛选雷公藤红素对该细胞的安全有效剂量;其次,研究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NF-κB、HSF-1(及所调控的HSP70)、Nrf2(及所调控的HO-1)和HIF-1的影响;再次,使用NF-κB抑制剂PDTC或直接下调MD2表达,检测其对上述4种转录因子的影响,并与雷公藤红素作用相比较;最后,进一步探索使用HSP90抑制剂17-AAG或直接干扰HSP90表达,观察对上述4种转录因子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3.32μM。雷公藤红素能抑制NF-κB磷酸化,并诱导HSF-1(HSP70)、HO-1和HIF-1表达,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使用PDTC对NF-κB、HSF-1(HSP70)和HO-1的影响,与雷公藤红素相同,但HIF-1变化与使用雷公藤红素不同;下调MD2后,只有NF-κB变化与雷公藤红素作用一致,说明MD2不是其调控上述4种转录因子的共同上游靶点。而使用17-AAG对NF-κB和HSF-1(HSP70)的影响,与雷公藤红素相同;下调HSP90后,只有NF-κB变化与雷公藤红素作用一致,说明HSP90也不是其调控上述4种转录因子的共同上游靶点。此外,我们还发现抑制NF-κB和抑制HSP90可能存在正反馈关系,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结论本课题再次证实了雷公藤红素能调控NF-κB、HSF-1(及所调控的HSP70)、Nrf2(及所调控的HO-1)和HIF-1表达,但MD2和HSP90均不是雷公藤红素发挥这些作用的共同上游靶点。本项目支持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实现的,但不支持存在一个共同上游靶点。因此,对雷公藤红素调控这4种转录因子靶点的机制应该分别研究。此外,雷公藤红素两个主要作用,即抑制NF-κB和抑制HSP90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关系,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雷公藤红素,安全有效,HepG2细胞,剂量


素对 HepG2 细胞的安全有效剂量。HepG2 细胞铺板后,经不同浓度 小时,检测细胞存活率。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误形式,每组样本藤红素;与对照组相比,*表示 P<0.05,**表示 P<0.01。对 HepG2 细胞 4 种转录因子(或调控产物)的影响表明,雷公藤红素对不同细胞内相应转录因子的影响不尽相赖效应。他人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能抑制细胞内 NF-κB 活该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调控表达;同时,雷公藤红素促0 表达和热休克反应;在氧化应激反应中,雷公藤红素活化而在调控 HIF-1 上,雷公藤红素对其影响尚不统一。因此,所研究的 HepG2 细胞中,雷公藤红素对这 4 种转录因子(。

雷公藤红素,HepG2细胞


图 2.1 雷公藤红素对 HepG2 细胞 NF-κB 的影响。HepG2 细胞铺板贴壁后,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一定时间,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图中上方为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下方为相应条带密度直方图(条带密度已经过内参矫正)。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误形式,每组样本实验至少重复 3 次。Cel:雷公藤红素;与对照组相比,*表示 P < 0.05,**表示 P < 0.01。

雷公藤红素,HepG2细胞


.2 雷公藤红素对 HepG2 细胞 HSF-1 及 HSP70(受 HSF-1 调控)的影响。HepG2 细胞铺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一定时间,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A:HSF-1(p-HHSP70(受 HSF-1 调控),每组图中上方为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下方为相应条带密度带密度已经过内参矫正)。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误形式,每组样本实验至少重复 3 次藤红素;与对照组相比,*表示 P < 0.05,**表示 P < 0.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静;杨臣;;不同部位、来源雷公藤药材的雷公藤红素含量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9年05期

2 李映慧;刘少波;张皓云;周风华;刘永新;卢强;杨苓;;雷公藤红素对抗过氧化氢诱导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生理学报;2017年06期

3 张登海;;雷公藤红素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03期

4 常英梅;;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14期

5 柳笑彦;;雷公藤红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分型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年05期

6 张杰,廖启顺,王兰琼;国内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7 张罗修,徐维敏,曹致芳,梅美珍,易鸿匹;雷公藤红素对巨噬级胞合成及释放前列腺素E_2及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年02期

8 许月林;康克非;;雷公藤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1988年03期

9 严云屏,施守义,施宜平,张照寰,潘德济;雷公藤红素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局部肿痛[J];新药与临床;1989年06期

10 施昌年;雷公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一珠;张冰;林志健;张晓朦;;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红素致心脏毒性作用机制[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2 朱影;郭勇;;雷公藤红素抗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3 韩晓曦;赵名;于晓Y

本文编号:2783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83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