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桦褐孔菌中主要三萜类成分的高效提取分离新工艺

发布时间:2020-08-07 11:18
【摘要】:桦褐孔菌(Ionotus obliquus)是一种天然的药用真菌,已经被广泛研究开发并应用于药品和食品的研究中。该药用真菌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如三萜、甾类、多酚、多糖等,其中三萜类成分具有极其显著的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对桦褐孔菌中三萜成分提取分离工艺的文献报道较少,均采用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与柱层析分离获得三萜化合物单体,存在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等缺点。本实验率先采用酶诱导结合负压空化提取技术对桦褐孔菌中的三萜化合物进行了高效的提取,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桦褐孔菌中的三萜化合物进行了有效的富集,最后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三萜化合物单体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4种三萜化合物单体。本研究系统地建立了一套对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的高效提取分离新工艺,为桦褐孔菌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BBD)实验设计对酶诱导结合负压空化方法提取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的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以及优化,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参数:酶种类:纤维素酶酶浓度:1 mg/mL诱导温度:40℃诱导时间:24 h在最佳酶诱导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诱导后的桦褐孔菌粉末中三萜化合物的含量为16.35 mg/g,比未经酶诱导的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提高了 28.13%。提取溶剂:75%乙醇溶液提取压力:-0.08 Mpa液固比:16提取温度:43℃提取时间:30 min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对经酶诱导得到的桦褐孔菌粉末进行了提取,三萜化合物的提取率为17.41mg/g(n=3),相对标准偏差(RSD)是0.85%。2.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桦褐孔菌粗提物中的三萜化合物进行富集纯化,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树脂类型:AB-8样晶体积:8/3 BV样品浓度:1 mg/mL上样流速:1 BV/h除杂解吸液浓度:60%乙醇溶液除杂解吸液体积:3 BV洗脱解吸液浓度:90%乙醇溶液洗脱解吸液体积:4.5 BV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得到三萜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5.92%,含量达53.26%,是富集前的4.67倍。3.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进行分离,优化得到了最优条件参数:分离溶剂体系:正己烷-乙腈(1:1;v/v)固定相:上相流动相:下相温度:25 ℃主机转速:800 rpm流动相流速:1 mL/min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经过一次等梯度的分离,在5小时内得到4个化合物,包括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l、inoterpene F、桦褐孔菌醇、羊毛甾醇,得率分别为0.10 mg/g、0.13 mg/g、0.35 mg/g、0.17 mg/g,回收率分别为 93.1%、95.2%、97.8%、98.1%,纯度均在95%以上。综上所述,本论文利用酶诱导结合负压空化提取三萜化合物的得率为17.41mg/g,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三萜化合物含量为53.26%,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l、inoterpene F、桦褐孔菌醇、羊毛甾醇四种三萜化合物单体。本研究获得了一种高效、快速、可靠的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的提取、富集以及分离纯化的新工艺,同时为其他植物资源中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制备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4
【图文】:

曲线,三萜,含量测定,曲线


2.2.1标准曲线的绘制逡逑利用标准品的浓度绘制横坐标,对应的溶液的吸光度绘制纵坐标,得到总三萜含量逡逑测定的标准曲线,见图2-2。逡逑y邋=邋0-.745邋lx邋-邋0.052逡逑16邋.逦Ri邋=邋0.9991逡逑1.4逡逑m邋i邋■逡逑&邋0-8逡逑0.6逡逑0.4逡逑0*2邋-逡逑Q邋^逦I逦I逦I逦I逦|逡逑0逦OS逦1逦1.5逦2逦2.5逡逑浓度(mg/mL〉逡逑图2-2总三萜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逡逑Fig.2-2邋Standard邋curve邋for邋determination邋of邋triterpenoids邋content逡逑该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邋=邋0.7451x邋+邋0.052,邋R2邋=邋0.9991,说明在0-lmg的范围中,逡逑三萜化合物和其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逡逑2.2.2提取工艺条件的单因素优化逡逑2.2.2.1不同种类的酶诱导对桦褐孔菌提取物中三萜含量的影响逡逑-14-逡逑

纤维素酶,酶诱导,提取物,葡萄糖苷酶


逑桦褐孔菌经相同浓度的纤维素酶、P■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处理后,对提取物中逡逑三萜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未经酶处理的提取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见图2-3。可逡逑以看出,经过酶处理的提取物中三萜化合物含量都高于对照组含量,并且经纤维素酶和逡逑P-葡萄糖苷酶处理所得提取物的三萜含量明显高于经果胶酶处理的含量。可能原因是在逡逑处理过程中,酶作用于细胞壁,使细胞壁遭到破坏,化学成分可以更高效地溶出。综合逡逑对经济成本的影响,纤维素酶较为低廉,被应用于对桦褐孔菌材料进行酶诱导处理。逡逑16邋r逡逑14邋pi-逦r^ ̄i逦T逡逑-12逡逑Ml逡逑'So邋l0逡逑a逡逑^邋8逡逑M邋^逡逑&邋6邋■逡逑?邋4邋-逡逑!逡逑2邋-逡逑q邋逦j逦:逦i逦;逦i逦!逦I逦i逦:逦i逡逑纤维羞南逦p-葡萄耱苷南逦果胶病逦对照逡逑南神类逡逑图2-3不同种类的酶对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含量的影响逡逑Fig.2-3邋Effects邋of邋different邋kinds邋of邋enzymes邋on邋the邋content邋of邋triterpenoids邋from邋/.邋obliquus逡逑2.2.2.2酶诱导浓度对桦褐孔菌提取物中三萜含量的影响逡逑在选择酶的种类后,对处理桦褐孔菌材料的纤维素酶的浓度进行了考察,不同浓度逡逑的酶的影响结果见图2-4。可以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加,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的含量逡逑也逐渐增加,至浓度为1邋mg/mL时,含量达到了最大值,增加了邋11.53%;随着酶浓度逡逑的继续增加,三萜化合物的含量也有所降低。可能原因是过多的酶会在植物组织中发生逡逑了其他的反应。因此

示意图,高速逆流色谱,仪器,分离仪


a=K2/Ki邋(K2>K,)逡逑4.1.4分离实验过程逡逑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仪器如图4-1所示。逡逑m邋p邋w邋llll邋L-JJ邋 ̄Wi邋\邋a逡逑_^逦|ftl逦口逦I-逡逑N逦逡逑图4-l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示意图逡逑Fig.4-l邋Instrument邋diagram邋of邋HSCCC逡逑-31-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娟;雒向宁;马晓军;刘琦;何瑞;谢锦艳;;5种桦褐孔菌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SMMC7721增殖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3年11期

2 赵丽微;钟秀宏;杨淑艳;张以忠;杨宁江;;桦褐孔菌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3 闵凡芹;张宗和;秦清;叶建中;王成章;;负压空化法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响应面法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年09期

4 汪雯翰;张劲松;杨焱;严梦秋;吴迪;吴娜;章慧;;桑黄等十种食药用菌抗氧化和延缓衰老功效的比较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年08期

5 崔涛;钟秀宏;孙艳美;赵丽微;杨淑艳;关晓辉;;桦褐孔菌醇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15期

6 王文娟;雒向宁;晁旭;刘琦;何瑞;谢锦艳;;桦褐孔菌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_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7 赵丽微;钟秀宏;杨淑艳;杨宁江;;Inotodiol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11期

8 潘桂玲;韩强;;桦褐孔菌甲醇提取物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研究[J];北方药学;2013年04期

9 张如平;姚建南;李国立;李良昌;;桦褐孔菌多糖抗哮喘作用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12年35期

10 黄伟;陆震鸣;耿燕;许泓瑜;史劲松;许正宏;;桦褐孔菌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的发酵条件优化[J];菌物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楠;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荷叶中生物碱及鬼箭羽中黄酮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王秋爽;桦褐孔菌对不同造模方法建立的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初探[D];延边大学;2017年

3 张立燕;金仿生矿化复合酶的制备及其初步的医学与环境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清洁;桦褐孔菌多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麦勤勤;桦褐孔菌的活性成分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魏薇;负压空化辅助双水相提取富集木豆叶中四种主要成分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7 卢晓萍;长春花叶中次生代谢产物响应活性酶诱导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王韵篪;桦褐孔菌多糖与其复方抗弓形虫作用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9 李英楠;高速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制备中的探索性研究(Ⅱ)[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10 顾今;桦褐孔菌子实体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3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83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