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元胡止痛方及其配伍镇痛药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20:31
【摘要】:背景疼痛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令患者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及炎性疼痛(Inflammatory Pain,IP)更是疼痛中极具代表性的疼痛类型。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发现元胡止痛方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明确了元胡止痛方治疗疼痛的药效,并通过药代动力学发现元胡、白芷可能的配伍机制为增加血药浓度。但元胡、白芷配伍镇痛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晰。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从元胡、白芷配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炎性痛的药效评价、分子机制这两方面出发进行探究,为元胡止痛方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研究内容本研究从元胡止痛方及其组方单药元胡、白芷配伍镇痛药效评价和分子机制这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对疼痛模型行为学研究本部分使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及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性疼痛模型(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进行药效学评价。并且根据两种疼痛的特点,设置给药时间,观察复方及拆方后单味药对这两种模型的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影响。CCI组分别给予醋元胡提取物(YH)、白芷提取物(BZ)及元胡止痛方(YZP),造模后第6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5天。考察大鼠CCI造模前1天,造模后1、3、5、7、9天患侧的热痛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变化。CFA模型组给药设置与CCI组一致,造模后30min后给药,连续给药9天。考察大鼠CFA造模前1天,造模后1、3、5、7天患侧的热痛阈值(TWL)和机械痛阈值(MWT)变化。第二部分,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治疗疼痛分子机制探索本部分根据前期实验及文献调研结果,CCI模型选取术后第10天(给药第5天)的患侧脊髓组织;CFA模型选取术后第8天(给药第9天)的患侧脊髓组织进对mRNA进行RNA-seq二代测序。分别筛选两种模型给药后回调的差异基因,并对此部分差异mRNA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探索元胡、白芷协同镇痛可能起到作用的候选mRNA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并通过对元胡止痛方中14种入血成分进行反向找靶,探究其可能的直接作用位点及参与的通路。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对疼痛模型行为学研究CCI模型造模后,除Sham组外均出现患侧足蜷缩或外翻等异样形态,MWT及TWL造模后呈现下降趋势,明显低于术前,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至少满足P0.05,术后第7天(给药第2天)YZP组及YH组MWT及TWL与CCI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至少满足P0.05。BZ组给药后,MWT及TWL无明显差异。但YZP组整体痛阈值与YH组相比处在略高的水平。CFA造模后,除Sham组均出现患侧足肿胀等异样形态,MWT及TWL造模后呈现下降趋势,CFA模型组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至少满足P0.05,给药组中YZP组及YH组的MWT及TWL与CFA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至少满足P0.05,BZ组的MWT及TWL实验全程与CFA模型组相近。但YZP组整体痛阈值与YH组相比处在略高的水平。第二部分,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治疗疼痛分子机制探索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对CCI模型共同回调mRNA共12个,分别为 Bst2、Car4、Ccdc69、Cdkn1c、Dpt、Fam64a、Mki67、Mst1r、Siglec1、Tagln、Tmem14c、Tom112,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与单味药共同参与生物过程为炎症反应过程、机体防御过程、损伤响应过程以及金属离子传输,另有免疫调节相关和血管调节相关的生物过程。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共同回调mRNA共11个,分别为Aatf、Alad、Ate1、Cntnap5c、Fam122b、LOC102723236、Myb12、Myg1、Pknox1、Tmem14c、Tmod2,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与单味药共同参与生物过程大多集中在蛋白水解、代谢、血管调节等相关过程。元胡、白芷协同作用疼痛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cAMP、PI3K-Akt、MAPK这三条信号通路上的部分靶点实现的,元胡可能作用于GCPR、JNK及p38,白芷可作用于BRAF,二者又可能共同作用于PI3K、PDE4、RTK。给药元胡止痛方后,CCI 回调 mRNA 中 T1r8、Dcn、Comp、Bmmp6、Igf2、I11rn 等;CFA 回调 mRNA中Wnt16、Wnt5b、Hif1an、Itgb4,Co12a1、Thbs3等均与这三条通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结论本研究证明元胡止痛方及其组成元胡可改善CCI模型及CFA模型诱导的机械痛敏及热痛敏。拆方剂量下白芷对这两种模型无镇痛作用。复方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味药。元胡止痛方中单味药组成元胡、白芷协同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脊髓组织的 Bst2、Car4、Ccdc69、Cdkn1c、Dpt、Fam64a、Mki67、Mst1r、Siglec1、Tagln、Tmem14c、Tom112及干预炎症反应、机体防御、损伤响应、金属离子传输以及免疫调节相关和血管调节相关的生物过程。干预炎性疼痛能是通过作用于脊髓组织的 Aatf、A1ad、Ate1、Cntnap5c、Fam122b、LOC102723236、Myb12、Myg1、Pknox1、Tmem14c、Tmod2及干预蛋白水解、代谢、血管调节等相关过程。元胡止痛方中元胡生物碱类成分可能直接作用于GCPR、JNK及p38,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可能直接作用于BRAF,二者又可能共同作用于PI3K、PDE4、RTK。从而通过cAMP、PI3K-Akt、MAPK通路达到协同镇痛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元胡止痛方及其配伍镇痛药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


图1-1邋CCI造模后3天SD大鼠足部形态图逡逑3.2机械痛阈的变化逡逑

元胡止痛方及其配伍镇痛药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


图1-2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对大鼠CCI模型机械痛的影响逡逑

元胡止痛方及其配伍镇痛药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


图1-3元胡止痛方及单味药元胡、白芷对大鼠CCI模型热痛痛阈的影响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蕴娴;;农药登记的药效数据准则[J];农药译丛;1987年05期

2 寇宇,顾水林,倪晓平;国标颁布前后杭州市售卫生杀虫剂生物药效评价[J];医学动物防制;1999年12期

3 粟贵武;稻螟田间药效评价方法的商榷[J];湖南农业科学;1985年06期

4 曾晓們;周小洁;钱坤;佟颖;刘婷;张勇;;国内外卫生杀虫剂药效评价标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年03期

5 李妍;郭琼杰;孙淑娟;;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药效评价方法[J];抗感染药学;2007年02期

6 陈明亮;王小平;;高效大功臣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评价试验[J];江苏农药;1998年03期

7 刘浩强;胡军华;李鸿筠;冉春;姚廷山;;3种常用农药微乳剂对桔全爪螨的田间药效评价[J];中国南方果树;2010年05期

8 贾忠建,陈爱东,朱峰;麦无草可湿性粉剂应用技术及药效评价[J];杂草科学;1997年03期

9 高同军;强胜;宋小玲;朱云枝;;统计控制在除草剂药效评价中的应用[J];农药;2006年09期

10 郭淑杰,王建华,陈蔚文,王汝俊;抗肿瘤中药的临床研究药效评价探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恩广;李树彬;李珂;丁晓彦;吕凌;刘青;赵渤年;于宗渊;;基于神经网络的中药金银花药效评价方法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建军;于明香;金慰芳;王洪复;詹洪生;;抗骨吸收药物细胞水平药效评价研究[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陆华;张婧;;女金胶囊含药血清制备及药效评价时间研究[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佳川;范昕建;赖先荣;刘韵璐;孙苏逖;孟宪丽;;不同中药黄连炮制品对Ⅱ型糖尿病的药效评价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石光;曹莹;孔焕育;吴曙光;庞建新;;尖吻蝮蛇血凝酶药效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杨;方贤磊;聂李亚;王少霞;杨蕾蕾;徐新萍;;肺泡腔面积定量分析在放射性肺炎防治药物药效评价中的作用[A];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7 党志红;高占林;李耀发;许桂明;阎俊茹;郭志刚;马云华;潘文亮;;8种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田间药效评价[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游雪甫;;微生物药物的抗菌药效评价[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孙启明;吴茂江;林莉萍;杨春皓;丁健;;抗肿瘤药CA4衍生物的药效评价及机理研究[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茹仁萍;吴锡铭;朱幸芳;;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建立与筛选[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朱晓新 胡利民 李玉洁;药效评价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N];中国医药报;2016年

2 记者刘云涛;治疗心脑血管病药物药效评价项目接受验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熊昌彪;医药园中硕果累[N];中国医药报;2012年

4 山东中医药大学 杨勇;中医药发展的三个支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主持人 杨朝晖;中药创新有待多学科的参与[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宗根;抗艾滋病毒丹参寡糖混合物及其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和活性研究及抗HIV/AIDS药效评价方法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2 张颖;南蛇藤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效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3 李亮亮;抗炭疽类受体药物的分子设计与药效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瑾;元胡止痛方及其配伍镇痛药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2 舒轶夫;乙型肝炎电子病历及药效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彩亮;萘酚喹衍生物的筛选与药效评价[D];大理学院;2013年

4 齐凤琴;具有改善睡眠作用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的建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鑫;肝炎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综合药效评价指标的建立[D];延边大学;2012年

6 马艳;元胡止痛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效评价及分子机理探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7 王一奇;建立整体、细胞水平客观、高效药效评价模型[D];浙江大学;2003年

8 周李涛;贝叶斯混合处理比较法在降压药药效评价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9 汪晋;三七总皂苷药动学及药效评价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世奇;抗水霉药物的筛选及其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8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88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