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白散的研究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9.5
【图文】:
1面膜制备工艺流程图
30图 2.3.2 面膜制备工艺小试2.3 面膜评价方法化妆品配方设计主要考察:外观(色泽、细腻度等)、肤感(油腻程度、吸收快慢、滋润度等)、黏度、粘度、pH 值、香气、冷热稳定性等。根据 QB/T 2872-2007《面膜行业标准》的分类,本产品属于“面贴膜”类:具有固定形状,可直接敷于皮肤表面的面膜产品。以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为主要检测指标,由于是中试间试制品,暂时不检测卫生指标,主要针对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
3面膜中试试制产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居敏;苏明声;张亚梅;邵峰;杨明;张普照;;僵蚕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7年01期
2 徐静;卞敏娟;崔金刚;杜宵烨;张腾;陈瑜;顾江萍;;白蒺藜对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7年02期
3 赵菲菲;蔺良才;杨馨;李靖;董莉;王永林;廖尚高;;白及非多糖组分对大鼠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成药;2017年02期
4 杨鹏欣;刘蕾;马来记;何聪芬;;黑素合成相关MITF基因及其表达研究概况[J];日用化学工业;2017年01期
5 万大群;赵仁全;刘海;冉茂鸿;;白及的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7年02期
6 王雪梅;沈雪梅;吴文琴;张娜;王荣庆;;19种中草药美白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7 白学莉;单文静;;白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业;2017年01期
8 张振;申洁;赵俊英;吴溯帆;李远宏;;黄褐斑的光疗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9 熊成成;蔡婉萍;林嘉娜;陈文政;聂容珍;李书渊;陈艳芬;;白附子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评价研究[J];中药材;2016年08期
10 吴迪;祁永华;李艳薇;张春蕾;王业秋;张宁;李建民;;欧前胡素治疗黄褐斑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江贺;曹育春;;新型强脉冲光联合射频波治疗黄褐斑的VISIA及临床观察[A];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张营;王改香;聂莹;牛文霞;汪秀平;;桑白皮提取物美白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及制备[A];第九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宋业强;陈会苓;唐志坤;赵颖;韩峗;;30味中药水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潘耀宗;天南星科有毒中药毒性作用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符文澍;疏肝理气活血法抗皮肤色素沉着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刘国艳;蒺藜首乌汤治疗白癜风及蒺藜皂苷对黑素细胞的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蒋学;白僵蚕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马超;中药牵牛子肾毒性代谢组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
6 陈筑君;中医治疗黄褐斑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吴小红;女性黄褐斑临床资料分析及应用皮肤镜评价滋肾化斑汤干预的疗效[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8 高木yP子;中医美容护肤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军;白芍及桑白皮中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活性成分的抑制动力学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6年
2 高彦晨;自制复方青珠抗瘢痕膏对巴马小型猪皮肤瘢痕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陈爱军;白蔹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周静静;茯苓药用简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杨秀梅;祛斑凝胶膏剂的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林轩曲;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痤疮近代用药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陈翔;自制复方青珠瘢痕膏对兔耳瘢痕模型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杭佳;白蔹抗肿瘤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测定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王艺淳;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芍药苷对人表皮黑色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3年
10 华晔;黄褐斑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的调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7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9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