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截叶铁扫帚的化学成分及抗糖尿病肾病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9:37
   本论文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豆科(Leguminosae)植物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Dum.-Cours.)G.Don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二部分分析了截叶铁扫帚中挥发油成分,第三部分阐述了截叶铁扫帚乙酸乙酯部位黄酮类化合物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活性研究,第四部分对胡枝子属植物的药用情况、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目的:研究药用植物截叶铁扫帚的化学成分及其抗DN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多种分离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1H-NMR、13C-NMR、2D-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截叶铁扫帚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6 m M葡萄糖)、高糖组(30 m M葡萄糖)、给药组。各组细胞培养48h后,采用WST-1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进一步进行剂量依赖性分析和效价评估,初步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化合物。结果:本实验从截叶铁扫帚全株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1),7-羟基-5,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山柰酚(3),异鼠李素(4),槲皮素(5),香叶木素(6),木犀草素(7),根皮素(8),淫羊藿素(9),木犀草苷(10),芦丁(11),山柰苷(12),淫羊藿苷(13),4β,10β-香兰木二醇(14),柳杉二醇(15),(3R,4R,6S)-3,6-二羟基薄荷烯(16),丁香脂素(17),异嗪皮啶(18),儿茶酚(19),苯乙酸(20),香草酸(21),4-羟基肉桂酸(22),环(L-丙氨酸-L-苯丙氨酸)(23),癸二酸(24),3,4-二羟基苯甲酸(25),肉桂酸(26),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27),对羟基苯乙醇(28),3,4-二羟基苯乙醇(29),羟基酪醇乙酸酯(30),辛酸甲酯(31),β-谷甾醇(32),其中化合物1~2、4、8~12、14~20、22~32为首次从截叶铁扫帚中分离得到。分析截叶铁扫帚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地上部位经鉴定的有53种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植酮(12.44%)、1-辛烯-3-醇(6.29%)、十七烯(5.21%)等。地下部位经鉴定的有19种挥发油,其中以植物醇(62.77%)、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3.83%)、棕榈酸甲酯(3.47%)为主。二者GC图谱差异明显,虽然检出7种共同的化学成分,但地上部位挥发油成分种类更丰富。肾小球系膜细胞(MC)在高糖诱导48h时,与正常组比较促增殖作用明显。检测给药组对高糖培养的MC增殖的影响,检测出黄酮类化合物1、3、6、7、8、9、10、12、13在100μM浓度时能不同程度抑制高糖诱导的MC的增殖。进一步进行剂量依赖性分析和效价评估,给药组1、3、6、7、10、12、1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性,计算IC_(50),根据IC_(50)进行效价评估,化合物7效价最好,6和10次之,12最差。结论:截叶铁扫帚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除3、5~7、13、21以外,其余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截叶铁扫帚地上与地下部位挥发油种类与含量差异较大。截叶铁扫帚乙酸乙酯部位黄酮类化合物中,6、7、10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性,并具有较好的活性,其中化合物7效价最好。
【学位单位】:大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4.1;R285
【部分图文】:

结构图,化合物,结构图,信号


图 1-2 化合物 3 的结构图末。1H-NMR (400 MHz, C5D5N)谱此为黄酮类化合物 C-5 位羟基的特2 (1H, dd, J = 8.5, 2.0 Hz), 7.39 (1H信号,提示该化合物 B 环为 3', 4'-, J = 2.0 Hz)为黄酮类化合物 A 环上,在δH: 3.90 (3H, s)处还显示出现了-NMR 谱中并没有见到 3-H 的信号合13C-NMR (100 MHz, C5D5N)谱类化合物的碳信号以及 1 个甲氧该化合物有 5 个次甲基碳信号、107.68 为羰基碳信号。将化合物 4 的

结构图,化合物,结构图,黄酮类化合物


波谱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异鼠李素,其结构见图1-3图 1-3 化合物 4 的结构图化合物 5 为黄色粉末。1H-NMR (400 MHz, CD3OD)谱显示δH: 7.71 (1H, d, J =2.1 Hz), 7.60 (1H, dd, J = 8.5, 2.1 Hz), 6.86 (1H, d, J = 8.5 Hz)为黄酮类化合物 B 环上的芳氢信号,提示化合物 B 环为 3', 4'-二取代;δH: 6.36 (1H, d, J = 2.0 Hz), 6.15(1H, d, J = 1.9 Hz)则为黄酮类化合物 A 环上的氢信号,提示该化合物为 5, 7-二取

结构图,化合物,结构图,自旋耦合


图 1-4 化合物 5 的结构图粉末,从1H-NMR (400 MHz, DM示结构中存在黄酮类化合物特征活.3 Hz, H-6'), 7.47 (1H, d, J =2.2 Hz, 在 ABX 自旋耦合系统,3'和 4'位均,δH: 6.43 (1H, d)和δH: 6.17 (1H, dMR (100 MHz, DMSO-d6)谱信息可合物母核碳原子信号。1H-NMR及定该化合物为木犀草素,其结构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健;张创峰;吕燕妮;陈芳有;张东明;魏筱华;;截叶铁扫帚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年01期

2 尹伟;刘金旗;;木犀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6年07期

3 阚红卫;阚晶;尹艳艳;李维祖;张毅;梁燕;杨雁;;胡枝子提取物对子宫肌瘤模型动物及血瘀大鼠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年07期

4 梁文娟;许洪波;杨彩艳;耿长安;张雪梅;陈纪军;;玛咖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23期

5 陈芳有;陈俊杰;周健;张东明;张雪莲;罗永明;;及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5年20期

6 李小林;陈诚;清源;黄文丽;杨远朝;郑林用;;会东县不同品种块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科学;2015年18期

7 潘年松;李睿;罗洪平;刘英波;田永洁;;“夜关门”规范化种植技术参数研究——以董酒生产基源应用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年07期

8 王高乾;赵琴;郑启昌;陈国栋;何蓉蓉;郭良栋;姚新生;高昊;;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 sp.真菌中一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13期

9 杨楠;贾晓斌;张振海;孙娥;严红梅;;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03期

10 梅之南;尹雪霏;丁昕;熊慧;郑亚男;;独一味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文;叉毛蓬氯仿段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2 周文兵;中药紫菀化学成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余建福;陕西省太白尾矿废弃地重金属抗性根瘤菌的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谭莉;细梗胡枝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7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17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