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白及的质量分析与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2:07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又名连及草、甘根。主要生长在山野川谷等潮湿处,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我国前期研究表明白及具备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抗菌、防癌和抗肿瘤的功效。此外,白及多糖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溃疡性疾病,疗效显著。中药配方颗粒是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等步骤将传统中药饮片按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粉状或颗粒状产品。中药配方颗粒是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饮片使用形式,具有免煎易服、-安全卫生、便于携带等优点,本课题通过对白及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建立了其工艺生产和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考察了白及颗粒剂的稳定性-,为单味颗粒临床应用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白及的质量分析;对白及配方颗粒的成型及制备工艺研究;对白及提取物与原药材的量-效关系关联评价;深入研究白及配方颗粒的关键制备技术几方面对白及的质量进行分析和对白及的配方颗粒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不同加工方式-的白及的浸出物、灰分、多糖、蛋白质、粗纤维、淀粉、脂肪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随着工艺的不同,白及各组指标呈现着明显的差别,-中国药典2015-规定白及的总灰分不应超过5%,以上所有处理方式下的白及的总灰分均不超过5%,且均低于规定值1.2-1.5倍。白及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白及多糖,-蒸制和煮制方式对于白及多糖含量的平均影响并不大,而干燥温度的影响较大,-白及多糖含量较高的组别均存在与煮制条件下40℃-50℃与蒸制条件下40℃-50℃之间,白及多糖含量、淀粉含量以及浸出物含量最高的组别为蒸制-45℃,其他检测条件的含量差别较小,可以看出最优的白及前处理-为清洗白及后使用蒸制的方法处理白及后,再使用45℃将白及烘干。2.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得到的白及成分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h、颗粒目数40目,且浓缩温度同60℃时白及多糖含量最高。3.将SOD、MDA、NO测得的数值使用归一法进行处理,将各个值计算到[0-1]的范围内再进行权重处理得出结论,可以看出60目白及配方颗粒传统煎煮条件下处理2 h后的白及各项综合评价指标最高,为最优提取方式。由不同提取方式分析可以看出回流提取方式下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最高;由不同颗粒目数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40目提取液的综合评价指标最高;由不同时间进行提取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提取时间为3 h的提取评价最高。4.白及提取物制粒方法为制粒:按浸膏粉、甘露醇和聚维酮质量比1:1.5:0.5,加入90%乙醇制成软材,过20目筛。45℃干燥1 h,所得颗粒用一号筛和五号筛分别分取,得白及配方颗粒,置干燥器中保存。本课题建立了白及的质量分析方法,确定了白及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初步质量研究,为白及药材的质量控制及白及配方颗粒的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2.71;TQ461
【部分图文】:

对照品


图 2.2 对照品紫外吸收光谱图.2.2 UV absorbance spectra of the reference substa图 2.3 供试品紫外吸收光谱图ure.2.3 UV absorbance spectrum of the test sample制

工作曲线,回归线,定容,工作曲线


图 2.3 供试品紫外吸收光谱图2.3 UV absorbance spectrum of the test sam类化合物对照品溶液 0.05 、0.1 、0,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在最大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回归线方结果表明,联苄类化合物在 0.39 ~6.5

标准曲线,乙二醇,苯基,标准曲线


图 2.4 (S)-1 -苯基-1 ,2 -乙二醇标准曲线Fig .2.4 (S) -1 - phenyl -1, 2 - ethylene glycol standard curve方法学考察精密度试验“2.7.1 ”项下供试品溶液 10 μL,按照“2.7.2 ”项下操作,在 290 nm 波长定 6 次吸光度,相对标准差 RSD=3.3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结果。表 2.3 精密度实验结果Table.2.3 Precision Experiment Results序号 吸光度 平均吸光度 RSD%1 0.1360.134 3.38 %2 0.1293 0.1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宁;李伟泽;张倩;张存劳;;白及多糖提取工艺优化[J];应用化工;2015年12期

2 徐青青;;中药颗粒剂优点与不足[J];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22期

3 丰博;王金磊;庄朋伟;刘丹;佟永领;张艳军;;舒脑欣滴丸与华法林钠抗凝血相互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5年16期

4 饶文龙;张浩;张熹玮;黄建平;;白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年08期

5 朱海涛;楚亚琴;陈黎;;正交试验优选蒽酮-硫酸法测定白芨多糖含量条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20期

6 汤逸飞;阮川芬;应晨;章华伟;;白及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年19期

7 陈淑萍;;中药颗粒剂的发展与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J];化工管理;2014年21期

8 张雪娇;刘春叶;;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白芨胶中的多糖含量[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年05期

9 贾芳;夏厚林;黄萍;黄小燕;宁梓君;唐建军;张廷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叠鞘石斛中联苄类化合物的含量[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田万里;;黄芪配方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黎;鄂西北白及产地适宜性与品质评价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孙永富;可吸收壳聚糖材料止血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玮;白及止血粉的研制及其止血性能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2 张颖;白头翁颗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9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19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