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和小窝蛋白1表达的影响
【学位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罗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 43 和小窝蛋白 1 表达的影响 2019 届硕实验结果1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培养结果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经培养 4 小时后细胞开始呈贴24 小时后细胞大部分贴壁,未贴壁的细胞则提示已经死亡,最开始长缓慢,分布范围分散,形态不规则(图 1A)。1-2 天后细胞呈对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呈长梭形,核分裂相较前细胞贴壁范围密集(图 1B)。对数生长期后,细胞生长迅速且发生铺满在细胞培养瓶底部,呈“铺路石”样改变(图 1C)。
空白对照组 2.04±0.14LPS 组 2.91±0.15 RSG 组 1.91±0.16LPS+RSG 组 1.90±0.18#注:与空白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比较, 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P<0.01。对照组LPS组RSG组LPS+RSG组0.00.20.40.60.8A*#Cx43/GAPDH蛋白表达量对照组LPS组RSG组LPS+RSG组01234*#BCav-1/GAPDH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强;周逢海;王养民;;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11期
2 李艳燕;张博;韩峰;刘中洋;金发光;;缝隙连接蛋白43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19期
3 韩冬;薛晶;冯加纯;;缝隙连接蛋白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4期
4 许为炎;钟国强;;缝隙连接蛋白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内科;2007年05期
5 龙贤辉;周平坤;;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及其辐射诱导表达反应[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年06期
6 蔡正旭,张淑琴,郭慧淑,刘群,杨立彬,梁建民,王宇虹;缝隙连接蛋白32(CX32)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4期
7 韦卓;钟国强;;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9年06期
8 曹亚芹;苏怡凡;王建平;徐启刚;;缝隙连接蛋白43和癫痫[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年04期
9 林浪;龚云;王梦;屈春凤;黄时海;雷小灿;石德顺;李湘萍;;水牛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克隆及表达[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9期
10 蒋春英;凌琳;方春梅;叶家欣;王东进;徐标;;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40的分布及表达变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振光;罗红鹤;陈向来;钟佛添;张希;孙培吾;;缝隙连接蛋白重构对肥厚心室肌心电生理的影响[A];全国心脏瓣膜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庆忠;;缝隙连接蛋白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韩冬;冯加纯;邓方;;缝隙连接蛋白与缺血预处理[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郭书忍;郑芳;刘媛媛;陈咏梅;;湖北省汉族人群中缝隙连接蛋白GJA8基因外显子区-201T/C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张亚艳;张萍;李学斌;张海澄;郭继鸿;;交感神经与缝隙连接蛋白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普超;赵青赞;曹靖;任秀华;李治华;臧卫东;;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镜像痛中的作用及对SCN9A表达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7 夏益;张萍;宋娆;吕志珍;张幼怡;郭继鸿;;β_2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功能的调节[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丽娜;陈钟良;秦丰明;唐欧杉;成银宏;周浩亮;施涛;;缝隙连接蛋白Cx家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A];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9 王凯;;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mRNA和蛋白在运动性心肌损伤中表达变化的研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10 曹荣;饶志仁;;低渗刺激后缝隙连接蛋白在培养的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表达变化[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祁广见;Cdk5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Cx43调节胚胎发育期神经元迁移[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金晓峰;缝隙连接蛋白缺陷聋的神经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致聋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3 赵冬;缝隙连接蛋白、微动脉膜电位和内质网应激通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郑翠红;经穴信号传导与Cx43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孙奇;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增龄相关性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祝鹏宇;针刺预处理抗大鼠阵发性房颤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严卉;缝隙连接蛋白在房颤心房肌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慧;罗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和小窝蛋白1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柳逸豪;SHP-1在Angiotensin-(1-7)拮抗Angiotensin Ⅱ致心房缝隙连接蛋白重构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赵遵杭;超排卵后子宫内膜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2年
4 陈庆元;缝隙连接蛋白43与大鼠脊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5 舒成霖;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在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中表达水平及分布变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6 陈尧;大鼠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Ⅲd模型可行性研究及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蒋春英;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病人右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40分布表达变化[D];南京大学;2012年
8 郑继翠;缝隙连接蛋白43在正常结肠及先天性巨结肠肠壁中的分布[D];青岛大学;2003年
9 侯圆;Cx43和Cx36在癫痫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李丹丹;阿托伐他汀防治大鼠心肌结构重构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0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2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