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传统中药或其衍生物对血液系统肿瘤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3:25
   传统中药的药效及分子机制研究促进了新药物、新疗法的涌现,并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一大热点。本课题组长期从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和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特效药”三氧化二砷(ATO)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近期,课题组与中科院药物研究所联合研发了一种新型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SM1044,并证实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疗效显著;同时,我们发现在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模型中,ATO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激发严重的细胞凋亡。本课题分别以DLBCL和Ph~+ALL为研究对象,以SM1044和ATO为研究工具,开展了相关药效和分子机制的研究。DLBCL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是国际公认的DLBCL标准治疗方案,但目前仍有约40%的患者耐药或复发,预后较差。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SM1044可以诱导DLBCL细胞发生显著的自噬依赖性凋亡。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SM1044可以促使抗凋亡蛋白Survivin发生乙酰化修饰,乙酰化的Survivin继而被自噬相关蛋白LC3-II识别和招募,并经自噬途径降解,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此外,我们发现SM1044还可以诱导神经酰胺的从头合成,而神经酰胺的堆积会激活CaMKK2/AMPK/ULK1通路,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Ph~+ALL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侵袭性非常强的恶性血液病。TKI的出现显著提高了Ph~+ALL的预后,然而,TKI耐药仍是一个不可避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Ph~+ALL TKI耐药,本研究率先在使用第二代TKI达沙替尼的基础上,联合使用ATO,观察两药联用对Ph~+ALL的疗效。结果发现ATO联合达沙替尼对TKI敏感和TKI耐药的Ph~+ALL均具有显著的协同抑制作用,其协同机制为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IRE1/JNK/PUMA促凋亡通路,同时抑制UPR的ATF4依赖性抗凋亡通路,从而诱导更严重的细胞凋亡。此外,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多个提示ALL预后差的高表达基因,而ATO联合达沙替尼能够协同下调其中部分基因的表达。综上,我们不仅证实了SM1044对DLBCL的疗效、以及ATO联合达沙替尼对Ph~+ALL的协同杀伤作用,亦阐明了相关的分子机制,从而为DLBCL和Ph~+ALL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5
【部分图文】:

化学结构式,细胞系,血液系统


23图 1. SM1044的化学结构式Figure 1. Structural formula of SM1044的药物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 SM1044 对多种血液系统作用,尤其是对 DLBCL 细胞系 SU-DHL-4 更为敏感。三种不同的 DLBCL 细胞系 SU-DHL-4、SU-DHL-10、图可以看出,SM1044 对上述三种细胞系都有较强的抑性(图 2)。(Inhibition Rate:抑制率)

细胞系,抑制作用,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


图 2. SM1044对三种 DLBCL细胞系的抑制作用Figure 2. Inhibitory effect of SM1044 on DLBCL cell lines我们对比了几种常见的青蒿素衍生物对 SU-DHL-4 细1044 抑制作用最好(图 3)。(DHA:二氢青蒿素;酯;ARM:蒿甲醚)

青蒿素衍生物,抑制作用,蒿甲醚,细胞系


图 2. SM1044对三种 DLBCL细胞系的抑制作用Figure 2. Inhibitory effect of SM1044 on DLBCL cell lines我们对比了几种常见的青蒿素衍生物对 SU-DHL-4 细胞1044 抑制作用最好(图 3)。(DHA:二氢青蒿素;A酯;ARM:蒿甲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庆林;程诗佳;张贝;江梅;裴智信;徐倩文;路晓辉;李文永;李中东;刘峥嵘;尹振东;匡霞;党惠兵;张琰;邹典斌;;达沙替尼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1例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年12期

2 张建红;刘子艳;黄红娜;田丹丽;朱立勤;;达沙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7年11期

3 汪进良;赵宣;;达沙替尼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年08期

4 丁田霞;陈文新;张颖;;达沙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68期

5 张征帆;;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年06期

6 张泽川;乔建辉;艾辉胜;;一例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导致的顽固性胸腔积液[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年02期

7 朱飞跃;;干扰素联合达沙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5年11期

8 杨欣欣;;抗肿瘤药达沙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10期

9 郑方;冷青;季征;吴音;宋扬;;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年09期

10 刘晓宇;陈旭冰;陈光勇;;达沙替尼合成图解[J];化工时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磊;张阳;陶蓓蓓;赵建超;刘红星;;HPLC-MS/MS法测定血浆达沙替尼浓度[A];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金金;许小毛;王辰;;达沙替尼致反复性可逆性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丁莉坤;宋颖;杨林;杨静;李雪晴;杭太俊;宋敏;文爱东;;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达沙替尼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4 周华蓉;沈建箴;;达沙替尼导致肿瘤溶解综合征一例报告合并文献复习[A];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陈均法;郑智茵;周郁鸿;;达沙替尼导致消化道出血及皮下结节1例[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朱雨;潘良琴;张苏江;洪鸣;李建勇;钱思轩;;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联合治疗伊马替尼耐药且达沙替尼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邵金金;;Keap1通过溶酶体降解调控达沙替尼肝脏毒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王金成;戴嘉斌;邵金金;罗沛华;杨波;何俏军;;p38介导的自噬调控Dasatinib肝脏毒性的机制研究[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 张文博;达沙村的“领头羊”[N];甘肃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邹海林;党支部带咱奔富路[N];甘肃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黄胜;达沙村的华丽嬗变[N];甘肃经济日报;2016年

4 州委党校课题调研组;动力之源在群众[N];民族日报;2016年

5 药审;达沙替尼获FDA批准治疗罕见白血病[N];中国医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尹始学;马索飞有脱贫记[N];民族日报;2018年

7 FDA;FDA警告达沙替尼有导致肺动脉高压的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2年

8 州委党校课题调研组;把典型树起来[N];民族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马秀梅 赵怀斌 刘红红;村支书的大责任[N];民族日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马秀梅 赵怀斌 刘红红;村支书的大胸怀[N];民族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春艳;传统中药或其衍生物对血液系统肿瘤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兆;双氢青蒿素协同达沙替尼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2 陈鹏;白血病治疗用替尼类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及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李秀秀;抗白血病药物达沙替尼衍生物的分子设计与修饰合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柴星星;2-氨基VA唑和2-氨基噻唑类达沙替尼类似物的合成及抗慢性白血病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5 赵孝琛;达沙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人类三阴性乳腺癌小鼠模型疗效评估及相关机制初步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8年

6 汪海情;二代TKI药物达沙替尼对CML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8年

7 王斯琪;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D];山东大学;2017年

8 戚厚磊;抗肿瘤药物达沙替尼的合成[D];佳木斯大学;2015年

9 张如意;达沙替尼的合成工艺优化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10 邓玉晓;达沙替尼的合成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0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20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9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