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牡丹花粉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学位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4.1
【部分图文】:
图 1.1 紫斑牡丹花粉Fig 1.1 pollen of Paeonia rockii典》通则项下 0211 药材和饮片少量至载玻片,滴加蒸馏水,平,然后加盖玻片。放置在电并对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显表面有网状雕纹,具三拟孔沟
图 1.1 紫斑牡丹花粉Fig 1.1 pollen of Paeonia rockii2.2 鉴别2.2.1 显微鉴别参照 2015 版《中国药典》通则项下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对紫斑牡丹花粉显微鉴别。取紫斑牡丹花粉少量至载玻片,滴加蒸馏水,使完全浸润花粉,用大头针将粉末与蒸馏水并推平,然后加盖玻片。放置在电子显微镜(10×40 倍和10×100 倍)下进行观察,并对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显微观察显示,紫斑牡丹花粉粒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网状雕纹,具三拟孔沟;直径 32-38μm。显微结构图:见图 1.2。
2.2.2.3 薄层色谱条件:固定相:硅胶 G254 薄层板展开剂:三氯甲烷-甲醇-水-甲酸(9显色剂: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6检视:紫外光灯(365 nm) 下检视点样方式:毛细管点样点样量:5 μL展距:8 cm2.2.2.4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见图 1.3,供试品色谱中,颜色的斑点。紫斑牡丹花粉样品中均检表明此方法具有特征性和专属性,可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莉;唐红;魏晋梅;王世全;;紫斑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24期
2 赵甲强;;油用紫斑牡丹高床覆沙育苗技术[J];农技服务;2017年20期
3 刘赛;刘同;谷凤平;;保康紫斑牡丹低海拔引种驯化初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01期
4 朱月;钟尉;赵雪梅;毕晓丹;;紫斑牡丹叶片多糖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5 逄宏扬;龙作义;贾福国;;紫斑牡丹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8期
6 王世全;王章福;;油用紫斑牡丹生产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7年11期
7 焦玉明;;紫斑牡丹的未来市场及效益分析[J];现代园林;2005年03期
8 何毅;刘全儒;;紫斑牡丹[J];生物学通报;2014年08期
9 ;甘肃紫斑牡丹声名鹊起 在花卉市场展露头角[J];农村实用技术;2015年02期
10 林才;杨永林;;和政油用紫斑牡丹栽培技术及产业开发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嘉珏;定光凯;杨军;刘立品;何丽霞;;甘肃子午岭林区紫斑牡丹调查研究[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定光凯;杨军;明谦;刘立品;;甘肃省子午岭紫斑牡丹调查报告[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周秀梅;成仿云;钟原;齐力旺;;紫斑牡丹的体胚诱导与发生[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曹小勇;;不同储藏时期的紫斑牡丹种子离体胚对激素的反应[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刘欣;钟原;成仿云;;卵叶牡丹杂交育种初步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C];2016年
6 成仿云;于晓南;;紫斑牡丹品种群的形成与组成[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栋;成仿云;杜秀娟;;芍药属远缘杂交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岚;孟媛;刘仲赫;;紫斑牡丹引种栽培试验[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全有 何继强;漳县:注重绿色生态和富民产业建设[N];定西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姚蓉;紫斑牡丹是个传家宝[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姚蓉;甘肃紫斑牡丹声名鹊起[N];中国花卉报;2011年
4 张良 崔新明;新疆引种甘肃紫斑牡丹栽培要点[N];中国花卉报;2010年
5 记者 寇亚琴;甘肃紫斑牡丹逆势前行出口增量[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邱晓华;北京成功引种紫斑牡丹[N];中国花卉报;2005年
7 张良奎 刘远承;保康:“紫斑牡丹”领舞牡丹油产业[N];粮油市场报;2014年
8 先朝阳;合水发现国内最大紫斑牡丹群落[N];甘肃日报;2008年
9 谢东锋;合水发现国内最大的紫斑牡丹群落[N];陇东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娜 王涛 本报通讯员 敏正龙;牡丹飘香,背后的价值有多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原;紫斑牡丹分生结节的诱导与培养[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袁军辉;紫斑牡丹及延安牡丹起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鞠志新;东北地区牡丹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吴静;利用关联作图解析紫斑牡丹重要性状的等位遗传变异[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利;紫斑牡丹花粉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李林昊;紫斑牡丹油用新品种选育的初选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越岚;牡丹的杂交育种及组间杂种育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王小芳;几种牡丹种子萌发的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张岚;牡丹内生真菌多样性[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黎;紫斑牡丹引种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杨坤梅;96个不同种源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5年
8 魏新翠;油用牡丹类黄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晓骁;陕西野生牡丹资源调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于波;乌鲁木齐地区紫斑牡丹的引种和花期调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4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24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