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紫斑牡丹花粉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18:47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多年生木本植物,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特有中药材和花中珍品,其根皮作为药用丹皮被甘肃省中药材标准收载,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为了开发和利用紫斑牡丹,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牡丹的花、籽、根、花粉、叶各部位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围绕紫斑牡丹花粉开展了有关质量标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紫斑牡丹花粉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按照2015版药典通则的相关方法,对紫斑牡丹花粉的性状、显微特征的进行了研究和描述;测定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TLC法,对紫斑牡丹花粉中的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分光光度法,对紫斑牡丹花粉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斑牡丹花粉为黄色粉末,体轻,易飞扬,气微,味微苦;显微镜下可见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网状雕纹,具三拟孔沟,直径32-38μm;其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平均含量依次为7.45%、1.55%、28.99%;所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专属性好,可用于紫斑牡丹花粉的定性分析;测得紫斑牡丹花粉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5.80mg·g~(-1)。2.响应面法优化紫斑牡丹花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乙腈-0.1%磷酸(25:13:6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nm,柱温35℃,建立了RP-HPLC法同时测定紫斑牡丹花粉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继而通过单因素实验遴选影响紫斑牡丹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和水平,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以总黄酮的含量及其3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的总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紫斑牡丹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选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3%,料液比1:22g/mL,回流提取2次,每次100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值与实际值接近,偏差为1.60%。优选的紫斑牡丹花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3.紫斑牡丹花粉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研究:通过测定紫斑牡丹花粉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3种抗氧化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紫斑牡丹花粉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铜离子还原能力(CUPRAC)法测得紫斑牡丹花粉无水乙醇提取物、75%乙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25%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没食子酸量依次为26.00、28.33、28.90、14.98、9.24 mg/g;紫斑牡丹花粉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均均低于Vc,其顺序依次为:50%乙醇提取物75%乙醇提取物无水乙醇提物25%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紫斑牡丹花粉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以50%、75%乙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学位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284.1
【部分图文】:

紫斑牡丹,花粉,拟孔,雕纹


图 1.1 紫斑牡丹花粉Fig 1.1 pollen of Paeonia rockii典》通则项下 0211 药材和饮片少量至载玻片,滴加蒸馏水,平,然后加盖玻片。放置在电并对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显表面有网状雕纹,具三拟孔沟

紫斑牡丹,花粉,显微结构


图 1.1 紫斑牡丹花粉Fig 1.1 pollen of Paeonia rockii2.2 鉴别2.2.1 显微鉴别参照 2015 版《中国药典》通则项下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对紫斑牡丹花粉显微鉴别。取紫斑牡丹花粉少量至载玻片,滴加蒸馏水,使完全浸润花粉,用大头针将粉末与蒸馏水并推平,然后加盖玻片。放置在电子显微镜(10×40 倍和10×100 倍)下进行观察,并对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显微观察显示,紫斑牡丹花粉粒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网状雕纹,具三拟孔沟;直径 32-38μm。显微结构图:见图 1.2。

薄层色谱,紫斑牡丹


2.2.2.3 薄层色谱条件:固定相:硅胶 G254 薄层板展开剂:三氯甲烷-甲醇-水-甲酸(9显色剂: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6检视:紫外光灯(365 nm) 下检视点样方式:毛细管点样点样量:5 μL展距:8 cm2.2.2.4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见图 1.3,供试品色谱中,颜色的斑点。紫斑牡丹花粉样品中均检表明此方法具有特征性和专属性,可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莉;唐红;魏晋梅;王世全;;紫斑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24期

2 赵甲强;;油用紫斑牡丹高床覆沙育苗技术[J];农技服务;2017年20期

3 刘赛;刘同;谷凤平;;保康紫斑牡丹低海拔引种驯化初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01期

4 朱月;钟尉;赵雪梅;毕晓丹;;紫斑牡丹叶片多糖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5 逄宏扬;龙作义;贾福国;;紫斑牡丹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8期

6 王世全;王章福;;油用紫斑牡丹生产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7年11期

7 焦玉明;;紫斑牡丹的未来市场及效益分析[J];现代园林;2005年03期

8 何毅;刘全儒;;紫斑牡丹[J];生物学通报;2014年08期

9 ;甘肃紫斑牡丹声名鹊起 在花卉市场展露头角[J];农村实用技术;2015年02期

10 林才;杨永林;;和政油用紫斑牡丹栽培技术及产业开发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嘉珏;定光凯;杨军;刘立品;何丽霞;;甘肃子午岭林区紫斑牡丹调查研究[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定光凯;杨军;明谦;刘立品;;甘肃省子午岭紫斑牡丹调查报告[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周秀梅;成仿云;钟原;齐力旺;;紫斑牡丹的体胚诱导与发生[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曹小勇;;不同储藏时期的紫斑牡丹种子离体胚对激素的反应[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刘欣;钟原;成仿云;;卵叶牡丹杂交育种初步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C];2016年

6 成仿云;于晓南;;紫斑牡丹品种群的形成与组成[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栋;成仿云;杜秀娟;;芍药属远缘杂交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岚;孟媛;刘仲赫;;紫斑牡丹引种栽培试验[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全有 何继强;漳县:注重绿色生态和富民产业建设[N];定西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姚蓉;紫斑牡丹是个传家宝[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姚蓉;甘肃紫斑牡丹声名鹊起[N];中国花卉报;2011年

4 张良 崔新明;新疆引种甘肃紫斑牡丹栽培要点[N];中国花卉报;2010年

5 记者 寇亚琴;甘肃紫斑牡丹逆势前行出口增量[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邱晓华;北京成功引种紫斑牡丹[N];中国花卉报;2005年

7 张良奎 刘远承;保康:“紫斑牡丹”领舞牡丹油产业[N];粮油市场报;2014年

8 先朝阳;合水发现国内最大紫斑牡丹群落[N];甘肃日报;2008年

9 谢东锋;合水发现国内最大的紫斑牡丹群落[N];陇东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娜 王涛 本报通讯员 敏正龙;牡丹飘香,背后的价值有多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原;紫斑牡丹分生结节的诱导与培养[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袁军辉;紫斑牡丹及延安牡丹起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鞠志新;东北地区牡丹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吴静;利用关联作图解析紫斑牡丹重要性状的等位遗传变异[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利;紫斑牡丹花粉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李林昊;紫斑牡丹油用新品种选育的初选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越岚;牡丹的杂交育种及组间杂种育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王小芳;几种牡丹种子萌发的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张岚;牡丹内生真菌多样性[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黎;紫斑牡丹引种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杨坤梅;96个不同种源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5年

8 魏新翠;油用牡丹类黄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晓骁;陕西野生牡丹资源调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于波;乌鲁木齐地区紫斑牡丹的引种和花期调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4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24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