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碱蓬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01:24
   目的碱蓬(Suaeda salsa(Bunge))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多种具有生物功能的大分子。本实验旨在优化碱蓬多糖(Suaeda salsa polysaccharide)的纯化工艺,建立其分离纯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验证碱蓬多糖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方法以碱蓬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经Sevag法去除蛋白质以及活性炭吸附脱色后,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75凝胶柱进一步分离纯化碱蓬粗多糖,得均一组分SSP2-2。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High-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PMP-HPLC,PMP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HPLC)、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IR,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核磁共振波谱法(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对SSP2-2进行纯度验证及结构表征。通过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检测法、Hoechst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MMP,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及蛋白质分子印迹法(Western blot)对SSP2-2诱导MCF-7细胞凋亡进行研究。结果SSP2-2重均分子量(M_w,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为53.8 kDa;PMP-HPLC显示SSP2-2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六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0.6:8.0:1.0:83.6:5.0:7.2;IR表明SSP2-2中含有糖醛酸、β-糖苷键等特征吸收。NMR表明SSP2-2为吡喃糖,并存在C-1连接。MTT提示SSP2-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实验结果观察到SSP2-2引起MCF-7的细胞核出现皱缩、碎裂等特征;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显示SSP2-2可以诱导MCF-7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SSP2-2导致MCF-7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Bax、cytochrome 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表明SSP2-2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从碱蓬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均一多糖组分SSP2-2。SSP2-2的分子量约为53.8 kDa,主要由半乳糖醛酸组成,SSP2-2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MCF-7细胞凋亡。
【学位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4.2;R285.5
【部分图文】:

标准曲线,葡萄糖,标准曲线,活性炭


图 1 葡萄糖标准曲线素实验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变情况下,设定活性炭用量为 1、2、2.5、3、3.5、色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活性炭加入量为 3性炭加入量超过 3%时,多糖脱色率明显下降,损失活性炭加入量过多而导致部分多糖被吸附,使脱碳不因此试验选择活性炭的添加量为 3%。651821

等高线图,脱色率,响应面分析,交互作用


[32]。如图6-8所示,各图响应曲面坡度较陡峭,说明AD、BC和CD之间交互作用较强。通过图6可以看出,活性炭用量上升的幅度较pH稍陡峭,说明活性炭用量对多糖脱色率的影响较pH稍大。由图7可知,等高线图接近圆形,说明它们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多糖脱色率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脱色温度的上升幅度明显比脱色时间的上升幅度陡峭,说明脱色温度对多糖脱色率的影响较大。图8可以看出脱色时间和pH对脱色率的影响均明显,鉴于曲面比较陡峭,等高线图是椭圆形,所以证明它们的交互作用也是明显的。固定pH不变时

等高线图,脱色时间,脱色温度,脱色率


如图6-8所示,各图响应曲面坡度较陡峭,说明AD、BC和CD之间交互作用较强。通过图6可以看出,活性炭用量上升的幅度较pH稍陡峭,说明活性炭用量对多糖脱色率的影响较pH稍大。由图7可知,等高线图接近圆形,说明它们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多糖脱色率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脱色温度的上升幅度明显比脱色时间的上升幅度陡峭,说明脱色温度对多糖脱色率的影响较大。图8可以看出脱色时间和pH对脱色率的影响均明显,鉴于曲面比较陡峭,等高线图是椭圆形,所以证明它们的交互作用也是明显的。固定pH不变时,多糖脱色率随脱色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综合图8分析可知,脱色时间上升的幅度较pH稍陡峭,说明脱色时间对多糖脱色率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庭才;钟秋平;熊拯;胡上英;赵晓芳;;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碱蓬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5年07期

2 李双明;代福玲;杨雪姣;李文秀;于三三;;响应面法优化东北红豆杉多糖脱色工艺[J];食品工业;2014年10期

3 李晋;徐尚福;殷国海;徐亚沙;谭州科;;红枣多糖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的抑制作用[J];贵州医药;2014年06期

4 王萌;童军茂;魏长庆;杨丽;王军;刘文玉;;响应面法优化棉籽壳木聚糖酶解液活性炭脱色工艺[J];食品工业;2014年06期

5 张黎明;李瑞超;郝利民;田爱莹;鲁吉珂;张建春;;响应面优化玛咖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04期

6 谢建华;申明月;聂少平;谢明勇;;青钱柳多糖活性炭脱色工艺[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年04期

7 吴光杰;李玉萍;李资玲;龚妍春;;马齿苋多糖的活性炭脱色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2期

8 沙爱龙;杨雪萍;王伟;常晨晨;庞军;;硬枝碱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3年01期

9 王君巧;聂少平;余强;殷鹏飞;高江宇;张翼良;谢明勇;;黑灵芝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J];食品科学;2012年23期

10 王昭晶;;碱蓬水溶性多糖SPB的分离纯化以及活性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素华;盐地碱蓬中植物盐的提取及其多糖功能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0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30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