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巨噬-脂肪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茶多酚的抗炎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0-09-30 02:06
目的:利用Transwell共培养板,建立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同培养体系,分析检测茶多酚的抗炎作用,并从AMPK信号通路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1处理与分组:建立4个处理组,分别为成熟脂肪细胞组(N组)、TNF-α处理组(T组)、巨噬-脂肪细胞共同培养组(R组)和LPS诱导过的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共同培养组(L组)。成熟脂肪细胞组是将前体脂肪细胞加入0.5 mmol/L IBMX、1μmol/L DEX和10μg/mL Inslulin等诱导剂诱导,48 h后,添加只含有10μg/mL Inslulin的胎牛培养基诱导前体脂肪细胞成熟分化,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后,即可分别添加0μg/mL、50μg/mL和100μg/mL不同浓度的茶多酚;TNF-α处理组,是在成熟脂肪细胞基础上,每孔添加10 ng/mL的TNF-α24h后分别添加0μg/mL、50μg/mL和100μg/mL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巨噬-脂肪细胞共同培养组,是将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与巨噬细胞在Transwell共同培养板中共同培养24h后,分别添加0μg/mL、50μg/mL和100μg/mL不同浓度的茶多酚;LPS诱导过的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共同培养组,是将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与经LPS脂多糖诱导过的巨噬细胞在Transwell共同培养板中共同培养24h后,分别添加0μg/mL、50μg/mL和100μg/mL不同浓度的茶多酚。2各处理分组添加不同浓度茶多酚48h后,每孔加入RNA提取试剂盒中的裂解液1000μl充分裂解后,将裂解后的细胞收集到事先标号的无RNA酶的EP管中,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处理组中脂肪细胞的促炎性因子、抗炎性因子及炎性酶的基因表达水平。3细胞分化成熟后加入200μl含有2μl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剂混合物的PIPA裂解液,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的AMPK、Sirt1、NF-кB(p65)、Foxo3a、P53(THr172)及C-JUN(S73)相关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与N0组相比,T0组、R0组和L0组的IL-1α、IL-1β、IL-6、IL-12及COX-2和iNOS两种炎性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添加不同浓度茶多酚之后,促炎性因子IL-1α、IL-1β、IL-6、IL-12及COX-2和iNOS两种炎性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且随茶多酚浓度的增加基因表达量下降更明显,有明显的剂量关系,说明茶多酚可以抑制T组的促炎性因子IL-1α、IL-1β、IL-6、IL-12及COX-2和iNOS两种炎性酶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这种抑制作用随茶多酚浓度的升高而增强。2 N0组的IL-4和IL-10基因表达量很高,T0组、R0组和L0组与N0组相比,IL-4和IL-10基因的表达量降低(p0.05)。添加不同浓度茶多酚之后IL-4和IL-10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且随浓度的增加上升更为明显。3 T0组、R0组和L0组与N0组相比各靶点磷酸化表达被明显抑制;N50、N100与N0组相比,AMPK磷酸化表达增强,且N100比N50效果明显;T50、T100与T0组相比,AMPK、Sirt1、NF-κB(p65)、Foxo3a、P53和C-JUN磷酸化表达被抑制,添加茶多酚之后,AMPK、Sirt1、NF-κB(p65)、Foxo3a、P53和C-JUN磷酸化表达明显上升,且T100比T50效果更为明显;R50、R100与R0组相比,R50、R100组AMPK磷酸化表达比R0组高,且R100比R50效果更明显;L50、L100与L0组相比,L50、L100组AMPK磷酸化表达上调,且L100组比L50组上调明显。只有各靶点磷酸化表达被抑制,组间总蛋白无差异。结论:茶多酚对炎症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可以通过AMPK/Sirt1途径发挥抗炎作用,通过降低相关促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及升高抗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发挥作用,且随茶多酚浓度的增加抗炎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经LPS脂多糖诱导过后,可以更好的刺激脂肪细胞分泌促炎性因子。
【学位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以巨噬-脂肪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茶多酚的抗炎作用机制SIRT1 激活后,SIRT1 导致 LKB1 的未乙酰化,促进它进入细胞质及其活化,导致 AMPK 的磷酸化和激活[64]。 敲低 SIRT1 导致 AMPK 激活减少,AMPK 激活剂白藜芦醇因其抑制作用需要 SIRT1 和 LKB1 的存在[65]。AMPK 也可激活正反馈环中的SIRT1[66]。在热量限制时 NAD+可能会增加,最可能通过减少糖酵解和增强来自存储脂肪酸的 B 氧化的氧化磷酸化[67],将通过 SIRT1 导致 AMPK 激活,从而有助于抗炎作用[68]。 如图 1 中示出。
3T3-L1 前脂肪细胞 3T3-L1 成熟脂肪细胞图 2 3T3-L1 脂肪细胞的分化Figure.2 3T3-L1 adipocytes differentiation同浓度 TP 对脂肪细胞中 IL-1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介素 1(IL-1)是由许多类型的哺乳动物细胞(包括骨细胞)产生。 进淋巴细胞增殖,并参与炎症和伤口愈合。IL-1 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和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IL-1 由 IL-1α和 IL-1β构成,酸性的 IL-1 称为 ILIL-1 称为 IL-1β[87]。IL-1α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 可以细胞、参与抗体产生、促炎症反应和协同刺激胸腺细胞增殖,呈现激素样作同样是促炎性因子作为前炎症中的一级因子,对炎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能够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外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加重炎症反应。TNF-α同时还是与炎症严重程度有
以巨噬-脂肪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茶多酚的抗炎作用机制相比,IL-1α的基因表达量并无差异性;T50、T100 与 T0 组相比,添加茶多,IL-1α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且 T100 比 T50 基因表达量下降明显茶多酚可以抑制T组IL-1α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R 与 R0 组相比,R50、R100 组 IL-1α的基因表达量比 R0 组低(p<0.05),且 R1 R50 组 IL-1α的基因表达量更低,说明茶多酚可抑制 R 组 IL-1α的表达且呈现系。L50、L100与L0组相比,L50、L100组IL-1α的基因表达量比L0组低(p<0.0500 组比 L50 组 IL-1α的基因表达量更低,说明茶多酚可抑制 L 组 IL-1α的表达量效关系。
本文编号:2830588
【学位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以巨噬-脂肪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茶多酚的抗炎作用机制SIRT1 激活后,SIRT1 导致 LKB1 的未乙酰化,促进它进入细胞质及其活化,导致 AMPK 的磷酸化和激活[64]。 敲低 SIRT1 导致 AMPK 激活减少,AMPK 激活剂白藜芦醇因其抑制作用需要 SIRT1 和 LKB1 的存在[65]。AMPK 也可激活正反馈环中的SIRT1[66]。在热量限制时 NAD+可能会增加,最可能通过减少糖酵解和增强来自存储脂肪酸的 B 氧化的氧化磷酸化[67],将通过 SIRT1 导致 AMPK 激活,从而有助于抗炎作用[68]。 如图 1 中示出。
3T3-L1 前脂肪细胞 3T3-L1 成熟脂肪细胞图 2 3T3-L1 脂肪细胞的分化Figure.2 3T3-L1 adipocytes differentiation同浓度 TP 对脂肪细胞中 IL-1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介素 1(IL-1)是由许多类型的哺乳动物细胞(包括骨细胞)产生。 进淋巴细胞增殖,并参与炎症和伤口愈合。IL-1 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和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IL-1 由 IL-1α和 IL-1β构成,酸性的 IL-1 称为 ILIL-1 称为 IL-1β[87]。IL-1α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 可以细胞、参与抗体产生、促炎症反应和协同刺激胸腺细胞增殖,呈现激素样作同样是促炎性因子作为前炎症中的一级因子,对炎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能够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外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加重炎症反应。TNF-α同时还是与炎症严重程度有
以巨噬-脂肪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茶多酚的抗炎作用机制相比,IL-1α的基因表达量并无差异性;T50、T100 与 T0 组相比,添加茶多,IL-1α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且 T100 比 T50 基因表达量下降明显茶多酚可以抑制T组IL-1α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R 与 R0 组相比,R50、R100 组 IL-1α的基因表达量比 R0 组低(p<0.05),且 R1 R50 组 IL-1α的基因表达量更低,说明茶多酚可抑制 R 组 IL-1α的表达且呈现系。L50、L100与L0组相比,L50、L100组IL-1α的基因表达量比L0组低(p<0.0500 组比 L50 组 IL-1α的基因表达量更低,说明茶多酚可抑制 L 组 IL-1α的表达量效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建国;周明明;蒋正英;李蕊;;IL-10联合生长抑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J];医学综述;2014年23期
2 赵军;赵美琴;史长征;陈红辉;;基于SIRT1轴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NAFLD大鼠脂肪性肝炎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4年11期
3 张晓明;林玲;艾青;张力;;Sirtuin1:抗炎治疗新靶点[J];生命的化学;2014年02期
4 代洁;张晓明;林玲;艾青;张力;;能量敏感的AMPK-SIRT1通路与炎症调控[J];生命科学;2014年04期
5 胡阳黔;李静;刘坚;欧阳静萍;宋杰;;黄芪多糖通过活化AMPK和促进骨骼肌FAT/CD36转位改善成肌细胞FFAs代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年04期
6 张晓梦;倪艳;李先荣;;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3年02期
7 姚烽;汲广岩;张力;;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炎症调控新靶点[J];生理学报;2012年03期
8 史记;孟爱民;侯琦;;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与肺部疾病[J];药学学报;2012年04期
9 王毅群;董怡;涂治才;姚明辉;;吡啶羧酸铬通过AMPK信号通路促进3T3-L1脂肪细胞脂肪酸转位酶CD36的转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邬新荣;王岳飞;张士康;徐平;杨贤强;;茶多酚保健功能研究进展与保健食品开发[J];茶叶科学;2010年S1期
本文编号:2830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3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