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bEnd.3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02 10:04
   目的:1.通过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研究在不同氧糖剥夺(OGD)模型时间下,bEnd.3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选择最优OGD时间;2.在最优OGD时间下,探究不同浓度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bEnd.3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与细胞自噬的关系,并完善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为活血定眩胶囊的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取生长状况良好的bEnd.3细胞,传代后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OGD 3h组、OGD 6h组、OGD 9h组和OGD 12h组。先将其放在正常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6h后,再按照上述分组将细胞进行OGD处理。OGD处理方法如下,首先将无糖DMEM培养基置于37℃,5%C0_2、94%N_2、1%0_2及饱和湿度的三气细胞培养箱中低氧预处理30min。弃去各OGD组的旧培养基并置换成已低氧预处理的无糖DMEM培养基,然后将它们置于上述三气细胞培养箱中分别培养3h、6h、9h和12h。正常对照组即为OGD 0h组,因而在共培养36h后,将其培养液更换为无糖DMEM,并直接进行检测。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bEnd.3的细胞形态并拍照,比较对照组与OGD各处理组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并使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2.采用血清药理学理论方法制备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取生长状况良好的bEnd.3细胞,在同一代下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不同浓度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OGD组(5%、10%、15%)、不同浓度空白血清OGD对照组(5%、10%、15%),先将其放在正常的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增殖到80%-90%密度时,再将各组的基础培养基更换为无糖DMEM培养基,其次根据各组分组方式不同加入相应的血清,其中模型对照组中不放任何血清,并根据上一部分的结果,所得到OGD最佳时间,将各组放入三气细胞培养箱中共培养OGD最佳时间后取出,吸取细胞培养基上清液,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释放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硝酸根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自噬指标LC3Ⅱ/LC3Ⅰ、P62、Beclin 1蛋白的表达,运用qPCR法检测各组P62及Beclin 1 mRNA的表达,综合以上结果分析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bEnd.3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与细胞自噬的关系。结果:1.在光学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中bEnd.3细胞为长条状、梭型且分布规则,彼此相连,并呈丝网状有序排列,而在OGD模型组(3h、6h、9h及12h)中,随着时间的延长,bEnd.3细胞由原来的梭型逐渐往椭圆型发展,并在12h时,bEnd.3细胞大量死亡;通过CCK-8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OGD模型组在4个时间点OD值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表明活随着时间的延长,bEnd.3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并且结合光学显微镜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bEnd.3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且在OGD 12h时,细胞大量死亡。根据线性回归方程:y=-0.1186x+1.7375(R2=0.9881)可得,当活细胞占比为50%时,OGD诱导时间大约需要7.3小时,根据本实验结果,结合文献可得,在本实验中OGD诱导的最佳时间为6小时,确定6小时为OGD最佳时间。2.OGD诱导6小时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组及不同浓度空白血清组均能在不同程度降低LDH的释放并增加细胞内NO分泌从而减轻由于OGD模型造成bEnd.3细胞损伤从,表明大鼠血清能够缓解细胞的损伤,并且降低细胞膜通透性;不同浓度空白血清组与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组相比,在相同剂量下,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细胞上清液中LDH的增加,并增强NO的量从而保护细胞,10%、15%的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10%含药血清组NO含量较其余各组最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凋亡检测中,我们发现模型对照组中bEnd.3细胞凋亡为35.5%。5%、10%、15%含药血清组中bEnd.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4%、5.7%、11.2%;而5%、10%、15%空白血清组中bEnd.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7%、20.7%、15.3%。同等剂量的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相比,各含药血清能够较好的抑制OGD诱导的bEnd.3细胞的凋亡率,且与其他各组相比,10%含药血清组能够明显抑制bEnd.3细胞凋亡的进程。Western Blot的结果可知:(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5%、10%、15%的含药血清组及5%、10%空白血清组中P62/β-Actin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15%空白血清组P62/β-Actin相对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而10%含药血清组中P62/β-Actin相对表达量比其余各组都低(P0.05);(2)在LC3-Ⅱ/LC3-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10%含药血清组较其他各组有明显升高(P0.05);5%、15%含药血清组中LC3-Ⅱ/LC3-Ⅰ的比值较5%、15%空白血清组有所上升(P0.05);(3)在Beclin 1/β-actin中,10%含药血清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其他各组有显著性的上升(P0.05),5%药血清组中Beclin 1/β-actin的相对含量小于5%空白血清组(P0.05),而在15%含药血清组中,其含量高于15%空白血清组(P0.05)。qPCR结果表明:(1)含药血清组中Beclin 1 mRNA(BECN-1)的含量高于同等剂量的空白血清组;在P62mRNA中,空白血清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含药血清组,(2)模型对照组中P62mRNA表达量降低而BECN-1的表达量上升。结论:1.在不同OGD时间诱导下,6小时为bEnd.3细胞最佳诱导时间2.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可显著对抗OGD诱导的bEnd.3细胞损伤,明显增强NO的含量,降低LDH的释放,减少bEnd.3细胞凋亡的数量,促进bEnd.3细胞增殖。3.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能够通过上调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及下调P62蛋白的表达,来减轻OGD诱导的bEnd.3细胞的损伤,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学位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形态图,细胞的,形态,细胞


3)热循环设置为:预变性 95℃ 5min,变性 95℃ 30s,退火 60℃ 15s,延伸 72℃ 32s,共 40 循环,溶解曲线分析温度 60-95℃。记录 CT 值。3.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21.0 软件,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多组之间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 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4.实验结果4.1 镜下观察不同 OGD 时间诱导下 bEnd.3 细胞的形态正常组对照组中 bEnd.3 细胞呈梭型且分布规则,彼此间紧密相连,呈丝网状有序的分列;在光镜下,OGD 3h 组和 6h 组中 bEnd.3 细胞无明显、肉眼可见的变化;OGD 9h组中,bEnd.3 细胞由原来的梭型逐渐往多边型、椭圆型上发展,细胞整体呈膨胀状态,细胞间隙增宽,排列不紧密;bEnd.3 细胞 OGD 干预 12h 后,部分细胞死亡,培养基中漂浮着大量的死细胞。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OGD 能够诱导 bEnd.3 细胞的损伤。

细胞活性,细胞缺氧,自噬,含药血清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 bEnd.3 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5、图 2)表 5. 不同 OGD 时间对 bEnd.3 细胞活性的影响( ± ,N=6)Table 5. Effect of different OGD time on the activity of bEnd.3 cells组别 OD 值 活细胞占比(%) F 值 P 值常对照组 1.701±0.113 100%288.255 P<0.GD 3h 组 1.462±0.066*86%GD 6h 组 1.016±0.110*60%GD 9h 组 0.595±0.052*35%GD 12h 组 0.355±0.040*21%常组比较,*P<0.05

含药血清,血清组,空白,细胞缺氧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 bEnd.3 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表 6. OGD 诱导的 bEnd.3 细胞中 NO 和 LDH 的结果( ± ,N=3)Table 6. OGD-induced results of NO and LDH in bEnd.3 cells组别 NO(μmol/L) LDH(U/L)5%含药血清组 54.487±8.725*△473.783±13.545*△10%含药血清组 63.462±9.172*△360.674±11.731*△15%含药血清组 60.256±3.377*406.742±30.791*5%空白血清组 42.949±2.022△529.588±27.346△10%空白血清组 47.436±7.217*△472.659±18.946*△15%空白血清组 53.846±8.382*441.199±18.128*模型对照组 33.974±2.938 557.303±33.708注:*表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P<0.01;△表示同等剂量的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组相比 P<0.01(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思茂;周越菡;;细胞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8年35期

2 刘爱玲;吕红;钱家鸣;;细胞自噬和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年04期

3 李枫;袁永旭;;国内外细胞自噬研究相关主题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年09期

4 路帆;刘万林;;细胞自噬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92期

5 赵书毅;;细胞自噬机制,不可或缺的细胞质量控制系统——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中学生物学;2016年11期

6 吴劲松;;细胞自噬摭谈[J];生物学教学;2017年04期

7 苏杜林;王健;;对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解读与讨论[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07期

8 韩翠翠;;细胞自噬及相关试题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09期

9 奇云;;细胞自噬机制研究缘何摘得诺奖?——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生命世界;2016年12期

10 王海杰;谭玉珍;;细胞自噬机制开启疾病治疗新途径[J];解剖学报;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赤;陈文捷;杨杨;李华;易述红;陈规划;;老年大鼠肝脏细胞自噬及其移植后改变[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刘杰民;纪云西;蒋历;黄贵华;郑超伟;郭超峰;;细胞自噬是探索中医药微观机制的新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郭一;韩海啸;;细胞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A];第三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杨键;邓玉杰;张晓燕;吕鹏飞;徐俊;杨颖;宁光;;脂肪细胞自噬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探讨[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赵琳娜;林德贵;;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A];第六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陈宁;;运动干预对健康促进的分子生理机制:从细胞自噬角度的阐释[A];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7 代重山;汤树生;肖希龙;;细胞自噬调控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田铃;李康;杨蓉;钟仰进;王玉洁;郭三友;曹阳;李胜;;20E诱导的细胞自噬及其介导的脂代谢[A];中国蚕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C];2017年

9 夏福灿;郭振红;姜岩岩;邓常文;屈玉兰;邓捷文;蔡志坚;曹雪涛;王建莉;;B细胞自噬在过敏性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6年

10 殷帆;陆利民;;细胞自噬在肾小管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A];庆祝中国生理学会《生理学报》创刊90周年专辑[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婧;细胞自噬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N];江苏科技报;2019年

2 记者 张梦然;细胞自噬关键蛋白突变可延寿[N];科技日报;2018年

3 记者 刘海英;美找到刺激细胞自噬新策略[N];科技日报;2018年

4 记者 严粒粒;细胞自噬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N];浙江日报;2016年

5 记者白毅;介入细胞自噬过程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记者 张建琛 通讯员 李静;我科学家发现细胞自噬密码[N];科技日报;2012年

7 ;细胞自噬的奥秘被发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小亦;日发现细胞自噬奥秘[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常丽君;英发现控制细胞自噬过程分子开关[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钱铮;细胞自噬作用有“油门”“刹车”[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抗HuD抗体阳性血清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陈源汉;氨基酸缺失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色氨酸途径影响足细胞自噬的效应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胡利莎;消退素D1对小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王鹏;胡桃楸中活性成分胡桃醌诱导肝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5 范庆;细胞自噬通过上调MCT1表达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转移以及糖酵解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6 康成容;PI3K/Akt/mTOR介导的细胞自噬在钽颗粒促成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7 马梅生;人源PI3KC3复合物结构及其膜结合特征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8 苗超峰;Foxd3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9 王荔娜;HBO1乙酰化酶复合体参与调控线粒体功能以及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朱峗;MSCs调控STAT3影响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自噬通量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天煜;禽流感病毒H5N1诱导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D];扬州大学;2019年

2 沈芹;干扰YAP和干扰TAZ表达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抑制RA-FLS的迁移和侵袭[D];扬州大学;2019年

3 首姣琴;替唑尼特抑制炎症并诱导细胞自噬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4 郑子龙;亮氨酸调节细胞自噬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5 何玉龙;运输应激对生猪空肠组织氧化损伤和细胞自噬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6 谢平;Wnt经典通路对MSC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7 李敏敏;细胞自噬通过葡萄糖代谢调控气道干细胞功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8 黄凯;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bEnd.3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侯红燕;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ODG环境下bEnd.3细胞自噬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潘州浩;酿酒酵母中Snf7参与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2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32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