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是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药用历史非常悠久,最早记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挥发油是艾叶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已有研究报道,艾叶挥发油在治疗疼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依据传统的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和现代的制剂方法,从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药理药效、止痛微乳凝胶制剂的制备及评价几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制备了一款安全、有效、无刺激、载药量适宜的艾叶挥发油复方止痛微乳凝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研究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首先单因素考察,得到了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初步的提取工艺参数范围,然后采用了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蕲艾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0.8h,提取时间3.29h,料液比1:9.12(mg/mL),预测最佳得油率为1.023%。汤阴艾叶挥发油得率参数为:提取时间3.86h,浸泡时间1.21h,料液比1:11.28(mg/ml),预测最佳得油率为0.917%。四川艾叶挥发油得率参数为提取时间3.19h,浸泡时间0.56h,料液比1:10.60(mg/ml),预测最佳得油率为0.961%。江西艾叶挥发油得率参数为提取时间2.99h,浸泡时间1.15h,料液比1:9.45(mg/ml),预测最佳得油率为0.963%。通过验证3批挥发油的提取率,其结果表明各个产地艾叶挥发油得油率的实验值与预测值很接近。考察的4个产地当中,蕲春艾叶的得油率(1.023%)的值最大,其次是江西艾叶(0.963%)、四川艾叶(0.961%)及汤阴艾叶(0.917%)。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地的艾叶挥发油成分丰富,其共有成分是桉叶油醇、樟脑和氧化石竹烯。其中桉油精的百分含量为蕲艾挥发油中最多,且为41.36%,其次分别是汤阴艾叶35.95%、江西艾叶29.04%及四川艾叶26.88%;樟脑的百分含量为江西艾叶挥发油中最多,且为12.84%,其次分别是蕲春艾叶7.52%、汤阴艾叶5.28%及四川艾叶4.68%;氧化石竹烯的百分含量为江西艾叶挥发油中最多,且为21.19%,其次分别是蕲春艾叶3.76%、四川艾叶2.78%、汤阴艾叶1.48%。2.止痛微乳凝胶的制备及评价依据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制备得到止痛微乳凝胶。对艾叶挥发油复方止痛微乳凝胶的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证明该微乳粒径符合要求,且艾叶挥发油复方止痛微乳凝胶的其他理化参数,如电导率、pH值、折光率等都较为稳定;同时对止痛微乳凝胶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进行了考察,包括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加样回收率,结果如下:专属性结果表明空白凝胶对止痛微乳凝胶中桉油精和薄荷酮的测定没有影响;桉油精和薄荷酮分别在50.18~802.88μg/mL和50.23~251.1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桉油精和薄荷酮精密度考察的RSD(n=6)分别为1.192%和2.04%,均小于3%,说明此方法的精密度良好;桉油精和薄荷酮稳定性考察的RSD(n=6)分别为0.652%和1.82%,均小于3%,说明此方法的稳定性良好;桉油精和薄荷酮重复性考察的RSD(n=6)分别为0.361%和1.66%,均小于3%,说明此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在加样回收率实验中,此方法下桉油精和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的RSD(n=6)分别为1.99%和1.64%,均满足要求。根据线性得到了凝胶中桉油精和薄荷酮的含量,其中桉油精的含量为187.13μg/mL,薄荷酮含量为175.88μg/mL。3.止痛微乳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及皮肤刺激性研究对止痛微乳凝胶体外经皮渗透量进行测定,建立了止痛微乳凝胶接收液中桉油精和薄荷酮的标准曲线,桉油精和薄荷酮对照品分别在1.21~300.05μg/mL和1.07~374.91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同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表明止痛微乳凝胶在12h内桉油精和薄荷酮的释放均接近Higuchi方程,表明止痛微乳凝胶具有缓释的作用效果。按照皮肤刺激性研究试验要求,以家兔为实验对象,采用自身左右对照法研究止痛微乳凝胶的皮肤刺激性。结果表明止痛微乳凝胶对完整皮肤单次或多次给药对家兔皮肤用药部位未见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刺激反应。4.止痛微乳凝胶镇痛药效学研究通过冰醋酸扭体实验和二甲苯致耳肿胀试验,考察止痛微乳凝胶的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醋酸扭体实验结果表明,高、中、低浓度的止痛微乳凝胶在一定的程度上都能对小鼠的扭体反应都起到了抑制的作用。止痛微乳凝胶可以通过提高小鼠的痛阈,延长小鼠对痛刺激反应的潜伏时间,从而减少扭体次数。其中,中等浓度组止痛微乳凝胶对抑制小鼠扭体最具抑制作用,疼痛抑制率为40.28%。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表明,高、中、低浓度的止痛微乳凝胶在一定的程度上都能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起到抑制作用,高、中、低浓度止痛微乳凝胶的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2.63%、57.89%和15.79%。其中中等浓度组对小鼠的抑制率在3个浓度给药组中表现出了最为显著地抑制耳肿胀的效果,对降低实验组小鼠的右耳肿胀度最为突出。
【学位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3.6;R285.5
【部分图文】: 13蕲春艾叶响应面曲面图
14汤阴艾叶响应面曲面图
15四川艾叶响应面曲面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王文泉;卢诚;王海燕;陈新;;艾叶研究进展概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2 卢秀霞;潘婷婷;洪于琦;许宏磊;谢宇;龙晓英;;茶树油微乳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中草药;2015年13期
3 章烨雯;王琼;于竞新;李辉;康倩;张庆;谭鹏;吴清;;止痛微乳凝胶膏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赵志鸿;王丽阳;郑立运;耿楠;赵雪杰;李锦玉;王桂芳;张壮丽;张小俊;;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2期
5 伍振峰;王赛君;杨明;王芳;张帅杰;;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与装备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14期
6 周倩;孙立立;江波;戴衍朋;;RP-HPLC法同时测定艾叶及其炮制品中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3年47期
7 逄冰;刘文科;周强;刘洪兴;仝小林;;芳香药物效用探析[J];中医杂志;2013年18期
8 刘顺怡;陈东煜;;经筋理论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08期
9 刘江;樊钰虎;王泽秀;张涛;陈慧敏;;响应面法优化姜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10 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振科;痹证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彩会;姜黄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性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
2 陶欢;指拨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肩颈软组织劳损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李波;艾叶油的抗炎活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隆雪明;艾叶挥发油的免疫作用及其对部分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840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4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