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软化丸调控miRNA-467b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初步机制研究
【部分图文】:
LPL蛋白表达阳性信号为棕黄色或棕褐色,以模型组斑块形成处最为明显。对照组主动脉厚薄均匀,内膜光滑平整,各层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管径厚薄不均匀,内膜不光滑,有明显的AS斑块形成,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呈阳性表达;miR-467b mimic组AS斑块不明显,棕黄色颗粒较少;中药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各层结构清晰,血管细胞排列较整齐,AS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棕黄色颗粒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pri-miR-467b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LP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467bmimic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pri-miR-467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P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见图1、表4。3.5 5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剑;林莉;王翔;;滨蒿内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J];现代实用医学;2020年01期
2 方鉴;;通心络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7年06期
3 薛文隽,吴国忠;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06期
4 张云香;王家富;;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机制[J];医学综述;2008年02期
5 李秀才;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年04期
6 张昭华;庞敏;刘晶;武晓琳;刘禾;;辽藁本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年03期
7 秦合伟;李彦杰;李斯锦;;血管软化丸调控CD40-CD40L系统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年06期
8 杨蒙香;张乐;刘聪;;小檗碱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20年04期
9 刘承;钟毅;冯健;李家富;;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作用与机制回顾[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年02期
10 吴敏;王阶;;黄连有效成分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芬;黄连人参对药通过调节胰岛细胞转录因子改善糖代谢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清仲;补肾解毒方治疗猴艾滋病模型疗效及对胃肠道粘膜天然免疫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长江;培元固本健脑法对元气亏虚大鼠肾、脑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石咏梅;基于内质网应激探讨脑泰方对局灶性脑缺血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景伟超;抗支糖浆对CVA豚鼠模型Th17/Treg失衡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石贵军;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蒲春霞;补肾活血方防治冠心病药效实验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王加谋;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胡文军;复方脑康胶囊治疗Alzheimer's病的药效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谢利;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洋;益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蒋思怡;菝葜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王丽;ApoA-Ⅰ模拟肽重组并包载丹参酮ⅡA的HDL纳米脂质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4 傅智丽;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量效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5 陈敏;姜黄属中药及姜黄素活血化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整理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延菲;益母草碱(SCM198)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曲超;桦褐孔菌多糖对AOM/DSS诱导的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延边大学;2019年
8 张海虹;基于黄疸和TK-TD模型的栀子肝毒性“量—时—毒”关系及体内毒性物质基础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耿昊;基于p62-Keap1-NRF2通路的通腑养髓方对Wilson病模型TX小鼠神经元Ferroptosis的调控机制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秦莉霞;参芪益智颗粒通过MAPK/ERK通路调控miRNA15a/107抗AD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0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5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