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三种来源杂色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7:39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从中国南海海底淤泥中分离得到的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的次生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罕见的15个线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进行了生源途径探讨;第二章就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内生菌杂色曲霉(A.versicolor)次生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展开研究;第三章是对从武汉长江大桥的江边淤泥中分离得到的杂色曲霉次生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第四章主要综述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真菌来源具有bicyclo[2.2.2]diazaoctane环的吲哚生物碱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杂色曲霉(A.versicolor)为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曲霉属中的一种常见种。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腐败的植物体、贮藏的粮食和多种工、农业产品上。菌落绒状或絮状,中心颜色变化范围相当广泛,边缘白色,丝绒状,反面无色至棕黄色或玫瑰色;营养菌丝似根状,有隔,分生孢子梗粗大,孢子球形、表面粗糙。分生孢子头呈疏松的放射状,无色或者略黄。前人对杂色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即宿主的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培养条件不同都会引起杂色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不同,一方面表明杂色曲霉产的代谢物丰富,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杂色曲霉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分别对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来源(海洋来源,植物内生菌以及陆生菌)分离得到杂色曲霉进行大米固体发酵培养,提取分离,分析次生代谢产物。在海洋来源的杂色曲霉中,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技术,波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包括24个新化合物。该来源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生物碱,包括线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和角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以及核酸衍生物。我们首次发现一系列多类型(共6类型15个)的线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首次提出了线型和角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概念),同时对这类生物碱进行了抗炎活性筛选,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所分到的8个杂萜中有7个新的,其中化合物16和17(asperversins A和B)形成新的四氢呋喃环,为5/6/6/6环系杂萜,之前报道的仅是6/6/6/6和7/6/6/6环系的杂萜,化合物18(asperversin C)为A环断裂的6/6/6环新化合物。在对杂萜进行的活性筛选中,只有部分化合物有温和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石蒜内生杂色曲霉的大米固体发酵物中,我们共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主要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有3个新化合物。新化合物1(21-epi-taichunamide D)为角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被确定为第二个自然界中含甲基磺酰基的天然产物,并为第一个的C-21差向异构体。在对陆生菌杂色曲霉(长江淤泥来源)的代谢产物研究中,我们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有10个新化合物。包括4个新的倍半萜衍生物,倍半萜部分为drimane类倍半萜,衍生部分为N-乙酰基-β-苯丙氨酸,衍生部分为天然产物中首次报道。1个稀少的甾体新化合物(目前仅报道4个)具有6/6/6/5/5环系,且为同时发现的已知物MerNF8054X(12)的C-5差向异构体。另外6个为新的线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与海洋来源相同。并对部分倍半萜衍生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没有发现显著活性。本文对三种不同来源的杂色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为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和杂萜化合物。线型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的种类,也为后续的生物合成以及全合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具有新的5/6/6/6环系杂萜的发现也丰富了杂萜的种类和骨架类型。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4
【部分图文】:

三种来源杂色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图11日别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智慧,董悦生,路新华,张华,林洁,杨健,石英,崔小兰,金莹;微生物来源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F99-909A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2852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52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