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及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3 10:25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进一步完善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从肝癌微环境角度探讨健脾益气法的疗效机制,初步阐释健脾益气法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干预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1.用药规律研究: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这三大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近3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含有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医学文献,并对其进行逐篇阅读,从中选取附有医案的相关文献总计519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总计107篇,从中收集完整处方总计124首。然后,将所纳入的处方用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2.动物实验: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模型组(n=20)、实验组(健脾组)(n=20)、对照组(清热组)(n=20)。除正常组外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模型。造模第12周开始,健脾组和清热组按1ml/100g的剂量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1次/天,连续给药12周,正常组和模型组按同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的日常活动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CXCL12、CXCR4、IL-6、TNF-a、TGF-β1表达情况。使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对肝癌微环境的影响。结果1.用药规律研究:(1)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常用药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白术(100次)、茯苓(89次)、黄芪(75次)、党参(59次)、甘草(50次)、薏苡仁(50次)、陈皮(47次)、麦芽(45次)、白花蛇舌草(44次)、柴胡(42次)。(2)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药物中,温性药(668次)、寒性药(611次)和平性药(522次)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凉性药(106次),使用频次最少的是热性药(6次)。(3)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用药中,甘味药(1101次)使用频次最多,其次是苦味药(922次)和辛味药(637次),酸味药(139次)、咸味药(104次)和涩味药(65次)使用频次相对偏少。(4)基于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统计结果可知,归脾经的药物最多,其次为肝经。(5)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所纳入处方中共有28条常见药物组合。其中含有白术的药物组合占50%(共14条);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党参-茯苓-白术。(6)基于熵聚类算法,最终获得7个治疗肝癌的新处方。2.动物实验:(1)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组与清热组CXCL12、CXCR4表达均有降低,其中健脾组降低程度较为明显,健脾组与模型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清热组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健脾组与清热组相比,健脾组CXCL12、CXCR4表达明显低于清热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1)。(2)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组、清热组IL-6、TNF-a、TGF-β 1表达均有降低,其中健脾组IL-6、TNF-a、TGF-β 1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清热组与模型组相比IL-6、TGF-β1降低明显(P0.01),TNF-a降低不明显(P0.05)。健脾组与清热组相比,健脾组IL-6、TNF-a、TGF-β1表达均低于清热组,但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中,“白术”是其核心药物;“白术-茯苓”是使用最多的药物组合;“党参-茯苓-白术”是关联程度极强的药物组合;甘苦共用,寒温并用,肝脾同调是临床组方用药中遵循的重要原则。2.健脾益气法是中医治疗肝癌的有效治法,可有效调整肝癌微环境中趋化因子(CXCL12、CXCR4)、细胞因子(IL-6、TNF-a、TGF-β1)的水平,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缓肝癌发展的作用。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柱状图,药物使用,归经,四气五味


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频次统计”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24首处方共涉及中药240??味,药物使用频次总和为1948次。其中,使用频次不小于20次的中药共28味,按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图1为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中药使用中频次??位于前10的柱状图展示。??表1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药物频次(频次彡20)??排序?中药名称?使用频次??1?白术?100??25??

柱状图,四气,柱状图,药物


Illllnfi??S??SS?S#?HS?¥7XC?5S?.5??B5ESS?SS??次名称??图1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药物使用频次柱状图(前]〇位)??四气五味归经??2.2.?1四气统计??对240味中药的四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所纳入的124首处方中使用温性药??668次,寒性药共611次,平性药共522次,凉性药共]06次,热性药共6次。如图??

柱状图,归经,五味,柱状图


?次,苦味药共922次,辛味药共637次,酸味药共139次,咸味药共104次,涩味药共??65次。如图3。??五味频次??"120°?iioi?.??1000?922??800??637??-^?_??400??2:?■?A?A??甘?苦?辛?酸?咸?涩??图3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药物五味频次柱状图??2.2.?3归经统计??对124首处方中240味中药的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脾经药使用频次最多,??共1094次,其次是肝经和胃经。具体分布如图4。??归经频次??1200?1094??1000?轉??ll{?Z??800?;?J?7:7??I??脾?奸?n?抽?心?r?!丨「?Ui'i膀fR?'i、肠心乜?'鬼??图4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药物归经频次柱状图??2.3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统计??按步骤进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组方规律”功能板块,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0,即??药物组合在处方中出现的频次不小于30,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出28条药物组合,其中??药对组合22条,3味药药物组合6条。共涉及10味中药(白术、茯苓、黄芪、陈皮、??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葱;涂晓璇;吴伟;童舟;张航瑜;刘璐璐;郑怡;赵鹏;蒋微琴;方维佳;;晚期肝癌综合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8年21期

2 代智;杨怡;;肝癌诊断标志物的新进展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年04期

3 吴洋洋;王爱平;董岚;孙亚臣;王瑶;王海莉;郝锐;;单独与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9期

4 关文龙;;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能恶化肝癌[J];抗癌之窗;2016年06期

5 王兴生;钱丽琼;;手术切除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地位[J];健康之路;2017年08期

6 李晓文;;卢国栋:“八桂大地”的肝癌科学工作者[J];科学中国人;2017年25期

7 薛开先;肝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和表遗传学研究[J];癌症;2005年06期

8 程黎明,王思元,林菊生;PTEN和p5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癌症;2003年01期

9 上田启次;凋亡抑制与肝癌发生[J];日本医学介绍;1997年07期

10 王富根;沈德美;刘亦法;朱伟萍;许良中;;肝癌高发家族中1例患者染色体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8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MyD88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王鸿;肝癌罹患与干支运气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宋庆峰;7q21.13基因组区域HBV相关肝癌易感位点的鉴定及调控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李晓龙;增强和抑制SMP30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5 丁凯;SOX9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6 马冬;BCA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7 郭智贤;MicroRNA-346通过靶向BRMS1调控肝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8 孙继红;PDHA1通过ROS/PI3K/Akt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9 王慧玲;miR-33b调控Fli-1抑制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10 杨国华;TET2/E-cadherin/β-catenin调控环路在肝癌演进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康伟;B淋巴细胞对肝肿瘤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2 孙燕;肝癌细胞中Gab2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张淑彩;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及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钟泽兰;电针对肝癌化疗小鼠自发性活动节律及节律基因Per1、Per2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李军飞;C臂CT-PBV技术在肝癌TACE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孙婷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对肝癌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8年

7 张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8 张怡;miR-1228参与p53正反馈调控并促进肝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徐丽霞;转录组动态分析氨对肝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8年

10 郭亚男;基因表达与甲基化关联分析挖掘肝癌的表观诱导的潜在肿瘤标志物[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2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52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