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温中方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拆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05:43
目的 从细胞骨架破坏、炎症反应和缺氧环境角度开展清肠温中方的拆方研究,阐明该方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治疗中,针对不同病机更加有效的药物组成单元,为其药物配伍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9只SD大鼠随机分10组,其中空白组7只,模型组、温中健脾组、清热燥湿组、凉血化瘀组、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组、清热燥湿合凉血化瘀组、全方组和美沙拉秦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连续7天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以建立急性UC模型。随后7天按不同分组灌胃给药,与此同时,除空白组外的所有大鼠,仍继续饮用1%DSS溶液以维持小剂量刺激引起的病变。通过组织学病变评分、结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电泳、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角蛋白8(cytokeratin 8,K8)免疫组化染色、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Elisa检测,开展清肠温中方拆方的拆方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清热燥湿、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温中健脾合凉血化/K8蛋白表达比值,其中以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组效果更明显(P0.05)。全方及拆方各组均能减少血清中IP10含量,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除凉血化瘀组外各组均能降低血清CXCR3含量,其中以清热燥湿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组降低更多,且联合组疗效优于美沙拉秦(P0.05)。全方及拆方各组均能减少结肠中HIF?1α表达,以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和全方组的下降趋势更明显,但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清肠温中方全方的作用优于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而两组又比单用温中健脾、清热燥湿或凉血化瘀有更明显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在UC的治疗中,清热燥湿或凉血化瘀的祛邪治法,只有在联合了温中健脾的扶正药物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修复细胞骨架、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缺氧环境的作用。提示在UC的临床治疗中,需要重视顾护正气,即温中健脾,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部分图文】:
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HIF-1α,结果发现虽然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模型组HIF-1α表达趋势高于空白组,各拆方组在治疗后也有减少的趋势,其中,以全方组减少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见图4、表4。3 讨论
模型组可见炎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黏膜结构破坏,治疗后清热燥湿、温中健脾联合清热燥湿、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全方和美沙拉秦组均能缓解组织学病变并降低病变评分见图1、表1。2.2 清肠温中方拆方对急性UC大鼠肠黏膜中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影响
角蛋白8(K8)在各组大鼠肠黏膜中表达量整体偏低,模型组几乎未见到阳性表达,治疗后除清热燥湿和清热燥湿合凉血化瘀组,其余药物均能促进表达,且与模型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见图3。此外,VIM/K8比值在DSS诱导的急性UC模型大鼠中明显升高,经各组药物干预后,该比值均有下降见表2。图3 各拆方组大鼠肠黏膜中K8蛋白的IHC染色图(200×)
本文编号:2859676
【部分图文】:
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HIF-1α,结果发现虽然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模型组HIF-1α表达趋势高于空白组,各拆方组在治疗后也有减少的趋势,其中,以全方组减少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见图4、表4。3 讨论
模型组可见炎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黏膜结构破坏,治疗后清热燥湿、温中健脾联合清热燥湿、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全方和美沙拉秦组均能缓解组织学病变并降低病变评分见图1、表1。2.2 清肠温中方拆方对急性UC大鼠肠黏膜中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影响
角蛋白8(K8)在各组大鼠肠黏膜中表达量整体偏低,模型组几乎未见到阳性表达,治疗后除清热燥湿和清热燥湿合凉血化瘀组,其余药物均能促进表达,且与模型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见图3。此外,VIM/K8比值在DSS诱导的急性UC模型大鼠中明显升高,经各组药物干预后,该比值均有下降见表2。图3 各拆方组大鼠肠黏膜中K8蛋白的IHC染色图(200×)
本文编号:2859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5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