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大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8:44
   目的:从NP发病机制中抗炎与促炎平衡角度,观察不同剂量大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的镇痛效果及对其脊髓背角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干预情况,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CCI模型组(C)、高剂量大黄素组(H)、中剂量大黄素组(M)、低剂量大黄素组(L)、普瑞巴林组(P)。从术后第1天开始分组进行灌胃治疗,其中高、中、低剂量大黄素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0mg/kg、50mg/kg、25mg/kg,普瑞巴林组15mg/kg,每日1次。并于术前2天以及术后3、7、11、15天灌胃后检测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L)。分别于术后3天、7天、15天每组取材6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及qPCR法检测大鼠损伤侧脊髓IL-1β、TNF-α以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检测结果:各组大鼠术前MWT与PWL值无显著差异,术后第3天经CCI手术的大鼠MWT与PWL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1)。术后7天时,各个给药组MWT与PWL值升高,均与CCI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1天及15天时,各个给药组痛阈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大黄素组MWT值与普瑞巴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PWL值与普瑞巴林组无显著差异(P0.05)。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术后3天模型组IL-1β、TNF-α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普瑞巴林组IL-1β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IL-1β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IL-1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模型组IL-1β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IL-1β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组IL-10较模型组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15天模型组IL-1β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3.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术后3天时模型组IL-1β、TNF-α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普瑞巴林组IL-1β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7天时模型组IL-1β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普瑞巴林组IL-1β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低剂量组TNF-α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中、低剂量组IL-10较模型组显著升高;术后15天时,模型组IL-1β仍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及普瑞巴林组IL-1β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1.结合MWT和PWL两项行为学测试结果来看,大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CCI模型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目前认为中剂量大黄素对热痛过敏症状的改善程度更佳。2.从不同剂量大黄素组间的比较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抑制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但低剂量大黄素不排除在损伤早期促进炎症介质表达的可能,故最终认为中剂量的干预作用相对更显著、更确切,这一结论也与行为学结果相一致。3.本研究中,大黄素通过调节抗炎性细胞因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发挥作用。从作用时间来看,大黄素起效时间较晚,后期作用相对显著,从术后7天开始起效,持续至术后15天,首先出现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最终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而对于TNF-α的蛋白表达无显著的干预作用。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5.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NP产生的机制
        1.1.1 以敏化机制为基础形成的疼痛状态
        1.1.2 细胞因子在NP中的不同作用
    1.2 中医对NP的认识源流及现代研究
        1.2.1 疼痛形成的病因病机
        1.2.2 中药从抑制神经炎症角度治疗NP
    1.3 大黄及大黄素的作用
        1.3.1 大黄素抗炎、调节免疫的分子机制
        1.3.2 大黄素抗炎作用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1.3.3 大黄素代谢的药理学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不同剂量大黄素对CCI大鼠行为学影响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2.1.4 实验结果
    2.2 不同时间点大黄素对CCI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因子表达影响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
        2.2.3 qPCR检测不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
        2.2.4 实验数据分析
        2.2.5 统计方法
        2.2.6 检测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大黄素对CCI大鼠行为学干预结果分析
    3.2 CCI术后对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因子变化情况
    3.3 大黄素对CCI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因子干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小军;郜朝霞;王传明;;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药物分析杂志;2015年12期

2 齐文杰;张淑文;王红;张苗苗;文艳;;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舌组织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年06期

3 马春芳;王寅;沈爱娟;蔡宛如;;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后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06期

4 雷荣辉;王青秀;颜贤忠;吴纯启;廖明阳;肖小河;王全军;;利用~1H-NMR技术研究大黄素染毒后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J];药物评价研究;2015年01期

5 刘理静;钱红;张平;;大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年02期

6 张艳超;张新颜;程敬民;马原;余思逊;孙志勇;顾建文;;大黄素对缺氧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7期

7 杜丹;吴小艾;范成中;梁勇;辛光;张瑞;刘燕;吴晓华;何杨;黄文;;~(131)I-标记大黄素在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8 李学娟;陈泽彬;魏红;王国兵;刘敏;黄河清;;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GMC增殖、FN表达及p38MAPK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年02期

9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年12期

10 孟繁伟;;大黄素对小鼠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心淋巴管再生过程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树升;大承气汤及大黄素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Nrf2/Src/MAPKs通路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谌凌燕;升降散加味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和相关炎性介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杨涛;大黄素通过炎症信号通路调控癫痫发生及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周伏喜;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齐维;升降散加味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刘晗;大黄素对初级感觉神经元P2X_(2/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吴兵;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痛证(疼痛)证型特点、证候要素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0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60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