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中药五味的量化表征及其物质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09:02
   中药的四性(气)五味是指中药的药性(寒凉温热)和药味(甘苦辛酸咸),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中药五味存在各种医学典籍记载不一致,药味强度划分不规范,五味物质基础不清楚等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在中药药性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近红外全息化学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客观、科学的中药五味量化模型。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初步研究了中药材水和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物质群(组)与中药五味之间的“量-味”关系。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概述了中药五味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医、藏医和蒙医对五味的认识及五味的功效、五味的量化表征及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核磁共振氢谱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中药五味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路线、研究内容、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第二章选取40种中药饮片和33种对照药材,按照药味分为甘味、苦味、辛味、咸味和酸味等五组。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漫反射附件采集中药全息化学指纹图谱,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筛选五味模式中药作为基准,计算中药的欧氏距离相似度计算进行药味量化,并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中药主成分五味量化近红外定量模型。获得了40种中药饮片及33种对照药材的近红外光谱五味量化指标,根据模式中药的五味量化指标绘制了中药五味五行图。第三章分别采用水和70%丙酮对24种中药饮片进行超声提取,将提取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采集中药核磁共振氢谱指纹图谱。将中药核磁共振指纹图谱信息与中药五味量化表征的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初步考察了中药五味的甘、苦、辛药味与中药化学物质水溶性成分群之间的“量-味”关系及中药化学物质70%丙酮成分群之间的“量-味”关系。建立了数个基于中药核磁共振氢谱指纹图谱的五味量化数学模型。本文通过中药近红外全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中药五味的“量-味”关系研究,建立了几个实用的中药五味量化预测模型,为中药五味客观科学的定量表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有效途径,为将来进一步阐明中药五味的化学物质基础和完善中药五味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5.1
【部分图文】:

中药饮片,漫反射光谱,叠加图


图 2.1 中药饮片的 FT-NIR 漫反射光谱叠加图(a)甘味中药饮片;(b)苦味中药饮片;(c)辛味中药饮片;(d)咸味和酸味中药饮片1 0.9 0.8 0.7 0.6 0.50.511.522.533.5波数(cm-1) ×104射率(%透)(a)

饮片,欧氏距离,图谱,桉叶


辛味对照药材及饮片的 FT-NIR 图谱欧氏距离分析 2.6 辛味对照药材及饮片的辛味等级量化辛味 ED 饮片 辛味 ED 辛味等级*0-0.6095 干姜(YP) -6.0390 43.961-0.6155 细辛(YP) -6.0300 43.97-7.8867 白芷(YP) -6.3650 43.635-4.7740 川芎(YP) -6.3140 43.606-4.5310 徐长卿(YP) -5.9520 44.048-3.2815 藁本(YP) -6.7110 43.209-1.8560 香叶(YP) -8.4980 41.502-5.3305 紫苏叶(YP) -10.6380 39.362-12.4395 桉叶(YP) -9.6120 40.308

饮片,主成分分析,药材,图谱


2.12 辛味中药对照药材及饮片 FT-NIR 图谱主成分分析(PC表 2.13 主成分分析累积解释方差主成分 累积解释方差(%) 样本集特征值 Horn 规则PC 1 66.89 20.82 保留PC 2 94.34 8.54 保留PC 3 96.9 0.83可见,根据Horn规则选择保留2个主成分时,累积解释方差可均大于 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琴;杨洋;周雅琴;胡振兴;袁经权;;中药甘味成分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5年11期

2 盛良;唐德才;王光耀;张亚;王兴华;陈建伟;徐陆周;何敏;张继;;电子鼻检测量化清热药四气五味的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年11期

3 盛良;陈建伟;王光耀;唐德才;王兴华;张亚;徐陆周;;电子鼻舌检测量化解表药四气五味的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4 杨天鸣;张璐;付海燕;李鹤东;姜杜;周蓉;;不同产地甘草的近红外指纹图谱模式识别鉴别方法[J];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14期

5 杨天鸣;苏蕊;付海燕;孙东磊;马银霞;张璐;黄国贞;;茶叶品种鉴别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模式识别方法[J];甘肃科技;2015年11期

6 樊英;李乐;于晓清;刘恩孚;李天保;许拉;叶海斌;;免疫增强剂党参对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年02期

7 张铁军;刘昌孝;;中药五味药性理论辨识及其化学生物学实质表征路径[J];中草药;2015年01期

8 赖昌生;张蕙缨;;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分析[J];河南中医;2015年01期

9 张利;;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29期

10 梁晓光;吴飞;王优杰;富臻;王源;冯怡;梁爽;;基于现代电子舌技术的传统苦味中药黄连的苦味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17期



本文编号:2873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73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