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中国美味蘑菇驯化栽培及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0:42
   宫颈癌不仅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欠发达国家宫颈癌的3年至5年生存率50%。虽然化疗或新辅助化疗已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化疗对人体的毒性和耐药性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确定来自食用和药用真菌的抗氧化剂和其他活性化合物可能有助于预防癌症,来自食用和药用真菌的天然化合物可被视为宫颈癌治疗中的补充药物。近年来,部分蘑菇属的新品种被不断发现和报道,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是蘑菇属中近年来报道的一个新物种,是一种体型巨大的蘑菇,且已驯化栽培成功,若能从中找到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药物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是采集于新疆的一种个体巨大的野生蘑菇-“中国美味蘑菇”。本文首先以中国美味蘑菇菌丝体为研究材料,对中国美味蘑菇菌丝体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以及营养成分进行研究;其次,以中国美味蘑菇野生子实体的粗提物为材料,通过细胞迁移、克隆、细胞增殖、细胞凋亡、ROS的释放、PARP的表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等检测来评价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的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美味蘑菇提取物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美味蘑菇野生子实体的提取物对Hela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然而,中国美味蘑菇提取物是混合物,具有许多成分不明的活性物质,且发挥主要活性作用单体物质很难找到。因此,后续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鉴定,并从中分离得到一种单体化合物麦角甾醇,并对其进行抗宫颈癌活性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葡萄糖为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大豆蛋白胨为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氮源;而最适合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是25℃,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6。初步驯化显示,芦苇栽培基质第一潮菇平均每棒产量为0.245kg,生物学效率达38.5%;中国美味蘑菇不仅高蛋白质、低脂肪,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丰富,还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菌。2.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均能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克隆形成,细胞的增值,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可促进PARP蛋白表达和ROS释放。其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上调Bax,Bad,P53,AIF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cl2,pro-capase-3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3.采用HPLC和NMR方法,来鉴定中国美味蘑菇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中起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经鉴定石油醚提取物中的组分A为麦角甾醇。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石油醚提取物和麦角甾醇对Hela细胞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石油醚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麦角甾醇。本研究掌握了中国美味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将其驯化栽培成功;同时对中国美味蘑菇野生子实体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对Hela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来调控的。从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一种活性物质为麦角甾醇,并且麦角甾醇也可以抑制Hela细胞增值。由此可见,此研究可为中国美味蘑菇今后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国美味蘑菇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美味蘑菇活性成分有可能发展成为潜在的抗宫颈癌治疗的化疗药物。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646.11;R285
【部分图文】:

中国美味蘑菇驯化栽培及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不同温度对中国美味蘑菇菌丝体形态特征影响

中国美味蘑菇驯化栽培及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不同pH对中国美味蘑菇菌丝体形态特征影响

中国美味蘑菇驯化栽培及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不同碳源培养基上中国美味蘑菇菌落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云虹;张淑华;;四孢蘑菇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2年03期

2 陈龙;郭晓晖;李富华;夏春燕;明建;;食用菌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年11期

3 周明;史德芳;郭鹏;杨德;谷文英;丁霄霖;徐航;高虹;;食药用菌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分析比较(综述)[J];食药用菌;2012年02期

4 周蓓莉;梁强;邹妍;明建;赵国华;;食用菌的益生元效应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年15期

5 吕彩莲;赵磊;陈有君;李立民;;野蘑菇菌丝生长培养基的优化筛选[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6期

6 王春丽;张琳;祖元刚;黄岩;;双孢菇水提物抗疲劳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5期

7 任美萍;刘明华;李蓉;肖顺汉;李华;李茂;;黄芪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03期

8 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文华安;图力古尔;李泰辉;;中国食用菌名录[J];菌物学报;2010年01期

9 庞茂旺;赵淑芳;万鲁长;高霞;田召玲;;双孢蘑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0年01期

10 侯志江;李荣春;;蘑菇属主栽种栽培特性比较及驯化展望[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勇;深层发酵双孢菇胞外多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倢;一株野生双孢蘑菇的鉴定、形成子实体的条件和机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2 王玉润;海峡两岸饮食名称差异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3 吴萍民;几种祁连山野生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及分类鉴定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4 高磊;新疆南疆野生双孢蘑菇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驯化栽培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2年

5 吕彩莲;野蘑菇菌丝体培养条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8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88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