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阿胶通过抵抗免疫细胞凋亡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11-22 05:30
   阿胶是一味传统中药,在中国具有2000多年食用历史。阿胶一直被公认为治病圣药,曾被李时珍记入本草纲目誉为补血圣药。阿胶主要由黑驴皮熬制而成,它的基本成分为胶原蛋白的降解产物。阿胶止血补血促进造血的功能已被广泛接受。然而,阿胶对细胞,动物模型,人体免疫系统的药理学机制没有被报道过。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体内细胞凋亡及细胞再生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细胞凋亡出现异常时,疾病就会伴随发生。目前无论是细胞凋亡或是氧化应激在临床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例如败血症,它是由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败血症的治疗主要依赖抗生素及其他辅助治疗措施,而这些手段往往因抗药性和抗生素毒性及疾病复杂性等不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败血症患者的免疫系统易发生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阿胶是否可以促进细胞培养物,小鼠败血症模型及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氧化应激的抗性,进而将阿胶用于临床常见病的治疗。首先,我们发现阿胶对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无毒副作用;在无血清饥饿处理条件下,阿胶能促进体外培养细胞的分裂繁殖能力。其次,在氧化应激压力下,阿胶对RAW264.7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为证明阿胶保护作用的普遍性,选择其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进行实验,我们发现阿胶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免疫细胞特异性。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阿胶能显著降低Caspase-3和PARP1(Cas3的底物)等凋亡蛋白的表达量。此外,阿胶不仅能降低细胞内ROS的水平同时也能改善线粒体膜功能。在百草枯诱导果蝇氧化应激模型中,我们再次证明了阿胶的直接抗氧化应激作用。在体内为进一步验证阿胶的抗凋亡作用,我们通过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通过DNA ladder实验和TUNEL染色我们发现阿胶能显著降低败血症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细胞凋亡的数量。通过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ELISA检测表明,在败血症早期阿胶能显著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使败血症小鼠积极抵抗炎症反应进一步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HMGB1的水平,从而提高败血症小鼠的幸存率。最后,由于双氧水刺激会造成人免疫细胞快速死亡,所以采用Etoposide、Staurosporine、LPSplusNigericin进行凋亡的诱导进而检测阿胶对人免疫细胞(THP1cell和PBMCcell)的保护作用。通过Caspase3/7活性检测,ATP检测及凋亡蛋白PARP1的断裂情况检测,我们发现阿胶对人免疫细胞仍然具有抗凋亡的作用效果,且这种保护作用不随凋亡诱导剂的变化而改变。败血症引起的细胞凋亡会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宿主的免疫功能,例如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凋亡、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大量表达等。此外,氧化应激诱导的免疫细胞凋亡在衰老及辐射损伤诱导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阿胶作为一种免疫保护剂有望成为能应用于临床的抗凋亡药物,进而治疗多种由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引起的疾病。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免疫缺陷病,生物体,机体,细胞死亡


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20-23]。对于高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指间适??量的细胞凋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过程的细胞凋亡可以将手指彼此分开进而??增加手的灵便性和抓握能力(图1.3A)。当生物体在发育过程中为去除不再需要的??组织细胞时,也会对正常细胞进行可控的程序性死亡过程[24]。如蝌蚪尾巴变态发??育过程;哺乳类雄性动物乳房器官的发育;果蝇发育过程中唾液腺的消失等(图??1.3B)。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过多的细胞,山十机体内细胞再??生和死亡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当细胞生产过量时就会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25](阉??1.3Ch然而此过程一旦发生异常可能伴随着肿瘤的发生,所以机体进行止常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必要。当生物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时,如辐射、紫外线、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刺激时就会对受损细胞启动程序性死亡。除此以外,A机体受到??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时,免疫系统就会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杵噬和清楚,A??些免疫细胞存在过度免疫时机体也会对这部分细胞进行程序性死亡伯兮的激活。??这是竹椎动物对自身免疫调控的一种重要保护措施。??细胞死亡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体内细胞死亡和细胞再生维持着动态平衡

核纤层,固缩,染色质,细胞


图1.4细胞不同的死亡方式(Hotchkiss?and?Strasser,2009)??Fig?1.4?Classification?of?cell?death?methods.?(Hotchkiss?and?Strasser,2009)??随后细胞核膜下的核纤层逐渐分解,核内染色质固缩成不均一的点状结构(图1.4),??其主要原因是核酸内切酶切断了核小体间连接的DNA,最终产生寡聚核小体片段,??其片段大小为120?180bp。DNAladder检测时条带呈梯状分布。随着细胞核的改变,??相邻细胞间连接复合体消失;但此时,细胞膜的形状仍保持完整,但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内质网)出现泡状结构与细胞膜融合并形成凋亡小体,其次核被膜也会膨??大等[33,?36];形成的凋亡小体以出泡的形式离开正在死亡的细胞。凋亡小体很快就??会被周围邻近的巨噬细胞和间质细胞吞噬,而不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细胞??发生凋亡时其自身的生化反应也会发生改变。首先是钙离子和蛋白激酶的改变:细??14??

途径,线粒体,直接活化,应激性


Caspase-8单体以活性较弱的酶原形式存在,当被Fas受体胞浆内侧的FADD死亡??结构域招募后,在胞浆局部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诱导自身激活从而激活细胞凋亡转导??通路。此外,FADD也能通过Caspase-8直接活化Caspase-3?(图1.7)。??内源性凋亡途径:也称为线粒体途径或应激性凋亡途径,该途径是通过激活??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宁宁;靳广毅;;一种富勒烯衍生物活化免疫细胞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年04期

2 张雷;聂春兰;侯莹;严波;李贺群;徐晖;黄大福;;胸腺肽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34期

3 广和;;认识免疫系统[J];金秋;2016年22期

4 ;免疫疗法奏效与否可早判断[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年05期

5 刘玉先;石少桂;;武宁:奔向“体系化治疗”新征程[J];留学生;2017年07期

6 ;免疫细胞——我们身体里的“安全部队”[J];当代学生;2016年03期

7 胡泽斌;吴朝晖;任秀宝;高尚先;;我国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4年05期

8 ;研究发现V_D是免疫细胞“司令员”[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3期

9 ;研究人员发现特殊的免疫细胞有助于控制HIV[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年04期

10 章静波;;能介导小鼠同基因型肿瘤消退的T细胞之体外分化[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晶;阿胶通过抵抗免疫细胞凋亡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徐鹏辉;肠黏膜上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宋春辉;模拟HCV HVR1免疫7肽对人不同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贺艳杰;中华眼镜蛇毒组分联合活化免疫细胞对hu-Balb/c-nu-KG1a白血病的治疗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胡亮杉;植物多酚提高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被活化免疫细胞杀伤的敏感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博;组织浸润免疫细胞对消化系统肿瘤进展的影响及潜在机制[D];中山大学;2012年

7 祁淑红;免疫治疗过程中肿瘤微环境内免疫细胞可视化活体光学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杨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中性粒细胞运动及趋化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刘映霞;重型乙型肝炎免疫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周建华;电离辐射对免疫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和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长松;卡路里限制对小鼠能量代谢和脂肪组织中免疫细胞分布影响的初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2 周雪;锦灯笼果实多糖荧光标记及其与免疫细胞表面TLR2、TLR4的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兴艳;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朱慧旸;γ射线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效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蓝素珍;浸润性免疫细胞亚型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预后评估的相关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6 杨密清;小鼠免疫细胞对HepG2细胞糖代谢及其水平的影响[D];福州大学;2014年

7 刘海亮;三种免疫细胞联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应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8 何免;甘草水煎剂中miRNA的提取、高通量测序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9 孙华君;肾移植排斥反应动脉内膜炎浸润免疫细胞类型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向静;甘草miRNA对人免疫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94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894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