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白头翁皂苷和刺芒柄花素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15 12:21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因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低成本和易于制备等特点,已逐步开始在天然产物前处理领域得到应用。其中,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壳-核结构的MIPs不仅具有更快的吸附动力学及更多的识别位点,而且便于在MIPs中引入磁性等多种性能,故此备受青睐。目前,复杂样品的前处理往往需要多步的富集和纯化过程。本文旨在对分子印迹材料在复杂样品前处理应用中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体外应用大鼠肠道内生菌对白头翁皂苷B4(AB4)进行生物转化,参考24,48,72和96 h 4个孵育点,并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AB4通过氧化及去糖基化等效应,可以得到10种代谢产物。另外,通过对比大鼠小肠和大肠内生菌引发的AB4的不同代谢途径可推知,大肠内生菌的数量更加庞大、种类更加繁多,可以引发更全面的代谢,得到更丰富的代谢产物。(2)以Fe3O4为磁性载体、D-葡萄糖为模板、多巴胺(DA)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出具有糖配基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并将该MM...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白头翁皂苷和刺芒柄花素研究中的应用


图1.1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Fig.1.1thedevelopmentofmolecularimprintingtechnology

示意图,示意图,模板分子,印迹


图 1.2 分子印迹原理示意图[10]Fig.1.2 Schematic depi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1.1.3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根据预组装过程中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力不同,MIT 分为共价法印迹[5,24,25],非共价法印迹[26-28],半共价法印迹[8],金属离子络合物印迹[29-31]等。共价键法印迹由 Wulff 研究小组提出,又称为预组装聚合法,是指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复合物,之后通过化学方法使共价键断裂除去模板分子[32]。这类方法得到聚合物能精确的识别模板分子的大小、形状以及官能团,作用力比较强,具有高亲和识别专一性。然而,由于共价键作用力比较强,结合牢固,使得模板分子不易洗脱;其次,在预组装及识别过程中,模板分子与位点结合速率较慢,导致识别能力较弱;最后,该方法仅限于容易结合和解离的共价键。因此,共价键法印迹发展缓慢,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目前,该方法常选用的共价键主要包括缩醛酮[33,34]、硼酸酯[35]、希夫碱[36,37二硫化合物[38, 39]。

功能单体,非共价,印迹,结构式


图 1.3 非共价法印迹中常用的功能单体结构式Fig.1.3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functional monomers in non-covalent polymeriza共价法印迹又称为“牺牲空间法”,由 Whitcombe课题组提出[8],是共价法结合起来的制备方法。在预组装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而在识别过程中,依靠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共价点均一、具有精准的空间结构、选择性好的优点;又具有非共价键法度快、条件温和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46]。属离子络合物印迹是利用金属离子与药物分子或生物配体的鳌合作用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47]。在水溶液中,静电和氢键作用非常弱,而金很少受到溶剂的影响;另外,与非共价法相比,底物和金属离子具有,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入过量的功能单体,减少了非特异性产生,增加了选择性。目前该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具有很好的应用 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头翁皂苷B4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其凋亡[J]. 王海侠,郑新勇,郜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10)
[2]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质量标准研究[J]. 冯果,刘文,冯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3)

博士论文
[1]新型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样品前处理和传感中的应用[D]. 张忠.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5
[2]白头翁皂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罗颖颖.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
[3]白头翁皂苷主要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亚丽.苏州大学 2014
[4]白头翁质量评价与五环三萜皂苷类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 许慧君.河北医科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红车轴草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D]. 于海涛.济南大学 2016
[2]红车轴草异黄酮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王晓燕.西北大学 2013
[3]白头翁汤质量控制方法及药动学研究[D]. 曲龙妹.沈阳药科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78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978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