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观的地黄“九蒸九制”质/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06:18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α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常用品有生地黄和熟地黄,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经炮制后的熟地黄,性温,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传统炮制方法较为认可的是"九蒸九制",《雷公炮制论》、《成方切用》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有上千年历史,其科学内涵有待深入研究。本论文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结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采用基于色-质联用技术的非靶标中药次生代谢物组学和靶标中药糖组学方法分别表征生、熟地黄次生代谢物组和糖组,阐明"九蒸九制"地黄整体"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基于色-质联用技术的效应代谢组学方法表征内源性代谢产物组,并结合多种经典药效指标,阐明"九蒸九制"地黄整体"效"的变化规律;为客观诠释地黄"九蒸九制"传统炮制工艺的科学内涵和创新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一、论文选题依据及相关文献综述本章归纳总结了地黄炮制化学、药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以地黄"九蒸九制"为研究对象,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结合中药"多...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地黄炮制化学研究进展
2 地黄炮制药理研究进展
3 地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4 中药整体质效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5 本课题的总体构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中药次生代谢物组学和中药糖组学的地黄炮制化学研究
第一节 生、熟地黄样品制备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基于非靶标次生代谢物组学的生、熟地黄比较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三节 基于靶标中药糖组学的生、熟地黄比较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总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地黄炮制过程化学转化机制探讨
第一节 基于次生代谢物组学和糖组学的生、熟地黄化学标志物发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地黄炮制过程化学转化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总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效应代谢组学的生、熟地黄补血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效应代谢组学的生、熟地黄滋阴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黄多糖的化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王志江,魏国栋,马思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6)
[2]女贞子酒蒸过程中5种苯乙醇类成分的变化规律[J]. 姜秋,蒋海强,李慧芬,张学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6)
[3]中药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 吴昱铮,王广基,郝海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4(02)
[4]鲜地黄及保鲜加工品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凉血止血药效比较[J]. 贾秀梅,张振凌,吴瑞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06)
[5]HPLC测定不同品种怀地黄中地黄苷A、D的含量[J]. 刘炯,张杰,张华锋,杨云,冯卫生,卫冰. 药物分析杂志. 2014(02)
[6]鲜地黄加工炮制后新成分含量变化研究[J]. 宋志前,曾林燕,王淳,张琳琳,杜智勇,刘振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02)
[7]地黄的化学成分研究[J]. 刘彦飞,梁东,罗桓,郝志友,王艳,张春磊,陈若芸,于德泉. 中草药. 2014(01)
[8]怀山药、怀地黄及其“对药”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比较[J]. 徐辉,朱金花,刘绣华,郭海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3)
[9]RP-HPLC-RID法同时测定怀地黄中单糖、低聚糖的含量[J]. 于雷,李晓坤,张华锋,张杰,刘炯,杨云. 药物分析杂志. 2013(06)
[10]地黄不同炮制品组成的增液汤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作用的对比研究[J]. 段卫娜,张振凌,孔莹莹,陈智钦,李敏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6)
本文编号:2980311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地黄炮制化学研究进展
2 地黄炮制药理研究进展
3 地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4 中药整体质效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5 本课题的总体构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中药次生代谢物组学和中药糖组学的地黄炮制化学研究
第一节 生、熟地黄样品制备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基于非靶标次生代谢物组学的生、熟地黄比较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三节 基于靶标中药糖组学的生、熟地黄比较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总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地黄炮制过程化学转化机制探讨
第一节 基于次生代谢物组学和糖组学的生、熟地黄化学标志物发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地黄炮制过程化学转化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总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效应代谢组学的生、熟地黄补血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效应代谢组学的生、熟地黄滋阴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黄多糖的化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王志江,魏国栋,马思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6)
[2]女贞子酒蒸过程中5种苯乙醇类成分的变化规律[J]. 姜秋,蒋海强,李慧芬,张学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6)
[3]中药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 吴昱铮,王广基,郝海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4(02)
[4]鲜地黄及保鲜加工品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凉血止血药效比较[J]. 贾秀梅,张振凌,吴瑞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06)
[5]HPLC测定不同品种怀地黄中地黄苷A、D的含量[J]. 刘炯,张杰,张华锋,杨云,冯卫生,卫冰. 药物分析杂志. 2014(02)
[6]鲜地黄加工炮制后新成分含量变化研究[J]. 宋志前,曾林燕,王淳,张琳琳,杜智勇,刘振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02)
[7]地黄的化学成分研究[J]. 刘彦飞,梁东,罗桓,郝志友,王艳,张春磊,陈若芸,于德泉. 中草药. 2014(01)
[8]怀山药、怀地黄及其“对药”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比较[J]. 徐辉,朱金花,刘绣华,郭海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3)
[9]RP-HPLC-RID法同时测定怀地黄中单糖、低聚糖的含量[J]. 于雷,李晓坤,张华锋,张杰,刘炯,杨云. 药物分析杂志. 2013(06)
[10]地黄不同炮制品组成的增液汤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作用的对比研究[J]. 段卫娜,张振凌,孔莹莹,陈智钦,李敏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6)
本文编号:2980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98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