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五味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1-31 04:15
  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五味标定方法的研究;二是中药五味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经考察发现,前者忽视了传统中药药味多元确定方法;后者出现了以药效指标解读药味及以偏概全解读药味的思维混乱问题,使得五味理论的现代诠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笔者认为,明确传统药味确定的多元属性,根据药味确定的多元方法分类归纳药物是开展五味理论现代研究的基本前提,再基于不同药味分类开展实验研究,才可能逐步找到五味理论与现代研究的契合点。 

【文章来源】:新中医. 2020,52(1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五味理论研究现状
    1.1 五味标定方法研究
    1.2中药五味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 五味理论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传统中药药味多元确定方法
    2.2 以药效指标解读药味
    2.3 以偏概全解读药味
3 五味理论研究思路与对策
    3.1 阐明传统药味确定的多元属性
    3.2 根据药味确定的多元方法分类归纳药物
    3.3 基于药味分类开展药味实验研究的思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象思维的中药五味理论解析[J]. 姜开运,梁茂新.  中医杂志. 2017(16)
[2]伞形科辛味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研究[J]. 郭宇飞,杨洪军,王燕平,黄颖,于国华,何子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12)
[3]中药辛味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J]. 孙玉平,张铁军,曹煌,许浚,龚苏晓,陈常青,刘昌孝.  中草药. 2015(06)
[4]基于现代电子舌技术的传统苦味中药黄连的苦味物质基础研究[J]. 梁晓光,吴飞,王优杰,富臻,王源,冯怡,梁爽.  中国中药杂志. 2014(17)
[5]五味子酸性组分的主要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研究[J]. 李丽,肖永庆,刘颖,顾雪竹,于定荣,李文,朱明贵,殷小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06)
[6]电子舌对中药滋味的区分辨识[J]. 杜瑞超,王优杰,吴飞,冯怡,徐德生,洪燕龙,阮克锋.  中国中药杂志. 2013(02)
[7]中药五味标准化检验方法的建立[J]. 管冬元,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刘小美,梁超,吴中华,苟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12)
[8]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刘群,杨晓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5)
[9]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及其配伍探讨[J]. 于培明,田智勇,林桂涛.  时珍国医国药. 2005(01)
[10]中药“辛”味、挥发油、表证与炎症的关系[J]. 沈映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04)



本文编号:3010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010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