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总黄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通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5 22:58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及造模组75只。造模组小鼠采用6 mg/ml链脲佐菌素溶液0.1 ml/10 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予以柠檬酸缓冲液(pH=4.2)0.1 ml/10 g腹腔注射。将造模成功的小鼠依据血糖水平均匀分为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和葛花总黄酮低、中及高剂量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予以0.9%氯化钠溶液0.1 ml/10 g,1日1次;羟苯磺酸钙组小鼠灌胃予以0.1 g/ml羟苯磺酸钙溶液0.1 ml/10 g,1日1次;葛花总黄酮低、中及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予以5、10及20 mg/ml葛花总黄酮溶液0.1 ml/10 g,1日1次。各组小鼠均给药10周。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血糖水平,视网膜血管密度,玻璃体VEGF、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视网膜HMG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血糖水平、视网...
【文章来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20(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六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00)
葛花总黄酮是提取自葛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解酒护肝、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胃黏膜保护、抗过敏、抗幽门螺杆菌、抗氧化应激及细胞保护等多种作用[13]。在DR的治疗方面,艾明等[14]已经用不同剂量的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进行干预,发现葛花总黄酮能通过提高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来保护DR小鼠视网膜。本研究采用STZ注射法成功建立了小鼠DR模型,之后采用不同浓度的葛花总黄酮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血糖水平较低,且葛花总黄酮低剂量组>葛花总黄酮中剂量组>葛花总黄酮高剂量组和羟苯磺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升高是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是逆转早期非增生性视网膜损伤、晚期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的主要手段[15]。本研究结果表明,葛花总黄酮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降糖效果越好。视网膜病理性血管增生是增殖期DR的主要特征,新生血管可生长伸入玻璃体腔内,破坏视网膜屏障,引起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被牵引可最终出现失明[15]。抑制血管增生是改善病情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变化,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密度均较低,且葛花总黄酮高剂量组和羟苯磺酸钙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浓度的葛花总黄酮能有效抑制D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陈丹丹,帅天姣,李娟,孙小航,王瑞英,朴天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5)
[2]葛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J]. 裴香萍,王瑶,杨文珍,张雅鸿,张琪,刘海霞. 山西中医. 2018(03)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 董文,颉瑞萍,刘勤.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02)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调查与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汪东生,杨金奎.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06)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唐涵锋,赖慈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16(24)
[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J]. 张思琴,余叶蓉. 现代临床医学. 2016(06)
[7]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VEGF表达的影响[J]. 杨芳,白晨,余锦强,李凌,谭可,李岱. 临床眼科杂志. 2016(05)
[8]高迁移率蛋白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机制[J]. 姜双,徐海月.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5)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 刘玉华,高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6 (02)
[10]高迁移族蛋白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 李东慧,李伟,刘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01)
本文编号:3065998
【文章来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20(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六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00)
葛花总黄酮是提取自葛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解酒护肝、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胃黏膜保护、抗过敏、抗幽门螺杆菌、抗氧化应激及细胞保护等多种作用[13]。在DR的治疗方面,艾明等[14]已经用不同剂量的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进行干预,发现葛花总黄酮能通过提高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来保护DR小鼠视网膜。本研究采用STZ注射法成功建立了小鼠DR模型,之后采用不同浓度的葛花总黄酮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血糖水平较低,且葛花总黄酮低剂量组>葛花总黄酮中剂量组>葛花总黄酮高剂量组和羟苯磺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升高是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是逆转早期非增生性视网膜损伤、晚期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的主要手段[15]。本研究结果表明,葛花总黄酮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降糖效果越好。视网膜病理性血管增生是增殖期DR的主要特征,新生血管可生长伸入玻璃体腔内,破坏视网膜屏障,引起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被牵引可最终出现失明[15]。抑制血管增生是改善病情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变化,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密度均较低,且葛花总黄酮高剂量组和羟苯磺酸钙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浓度的葛花总黄酮能有效抑制D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陈丹丹,帅天姣,李娟,孙小航,王瑞英,朴天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5)
[2]葛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J]. 裴香萍,王瑶,杨文珍,张雅鸿,张琪,刘海霞. 山西中医. 2018(03)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 董文,颉瑞萍,刘勤.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02)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调查与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汪东生,杨金奎.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06)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唐涵锋,赖慈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16(24)
[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J]. 张思琴,余叶蓉. 现代临床医学. 2016(06)
[7]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VEGF表达的影响[J]. 杨芳,白晨,余锦强,李凌,谭可,李岱. 临床眼科杂志. 2016(05)
[8]高迁移率蛋白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机制[J]. 姜双,徐海月.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5)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 刘玉华,高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6 (02)
[10]高迁移族蛋白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 李东慧,李伟,刘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01)
本文编号:3065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06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