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性状特征及常见混伪品鉴别
发布时间:2021-04-06 07:51
目的总结野山参性状特征,鉴别野山参常见混淆品及伪品。方法以GB/T18765-2015标准为检验依据,总结了野山参"五形"(芦、体、皮、纹、须)特征,分析市场上常见的野山参混淆品及伪品,通过性状对比,归纳出野山参的性状及经验鉴别要点。结果野山参的鉴别要点包括芦长,芦碗堆叠;主根短小支根长,体态灵动;外皮精壮饱满有绢皮光泽;纹细密多集中于肩部;须清长柔韧,珍珠疙瘩众多。结论野山参鉴别时,应充分结合生长环境"野"和生长年限"老"的客观要素,从芦、体、皮、纹、须全面衡量,综合判断。
【文章来源】:中成药.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野山参性状特征
林下山参是模拟自然条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这类人参是将人工采集的园参或林下野生人参的种子播撒在适合野山参生长的树冠下的土壤里,并使其在该地生长多年所获得的人参产品[7]。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人参项下规定,林下山参指人工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而成的人参[8]。由此可见,林下山参和野山参的播种方式、生长环境均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参龄的长短。林下山参的鉴别要点,芦细长芦碗稀疏个数不足;体形小多为疙瘩体或顺笨体,质地松泡,枣核艼罕见;皮光滑但不紧结;肩部横纹稀疏浮浅,但无跑纹;腿多为2~3条,细短而下垂;须清长不乱,珍珠疙瘩较少,质脆而易断。由于同样生长于野外,且参龄一般在10年左右,不超过15年,所以林下山参的实际形态自然、灵动、多变,需结合多个特征综合判断,见图2。2.2 趴货
应属于园参的一种,也叫“簾子货”,指的是选择一块较为贫瘠的砂质土壤,人工伐木除林并松土,搭上棚子后栽种的人参品种,一般会将参池棚撘于斜坡上,经过10年以上才开土采挖[7]。趴货一般分为籽趴和秧趴,但为了使趴货形态上更接近野山参,常将趴货移栽至山林继续生长,正是这个移栽的操作使得不少地区将这类移动过的趴货也纳入移山参,甚至与移山参中的“觅货”混为一谈[8]。根据移山参国家标准,凡“移栽在山林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人参”[9]均可纳入移山参,因此移山参包含的品种实际是很广的,只是受到移栽难度、产量规格等限制,野山参混淆品实际集中在趴货和池底参两类。趴货的鉴别要点是,芦的生长方向常出现骤然转向,称为“回脖芦”或“转芦”,后期芦碗常见骤然放大,呈上粗下细[10];体普遍较长较粗,多呈顺体或笨体;皮老粗糙,无光泽;纹浅而疏,常见半边纹,且有明显跑纹现象;腿较长粗细不均,下部浮胖明显,须多而乱,珍珠疙瘩明显。见图3。2.3 池底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野山参的外观鉴定方法及分析[J]. 孙媛. 湖北农机化. 2019(08)
[2]探讨野山参的鉴别及其相关问题[J]. 綦特.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9)
[3]林下参的种植技术[J]. 李鑫.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12)
[4]野山参及其相似品的来源及鉴别要点[J]. 陈军力,李跃雄,吴咏梅,王士祥. 中成药. 2015(11)
[5]方土福 情缘野山参[J].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5(04)
[6]野山参生长年限的初步探讨[J]. 关艳玲,田成刚.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3(01)
[7]野山参的来源、形态、产地、类别及鉴别[J]. 李世洋,王爽. 亚太传统医药. 2008(01)
[8]山参及其异变类型[J]. 寿小燕,陶铎,赵维良. 浙江中医杂志. 2002(08)
[9]野山参参芦的鉴别[J]. 屠梅芳. 中草药. 2002(04)
本文编号:3121075
【文章来源】:中成药.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野山参性状特征
林下山参是模拟自然条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这类人参是将人工采集的园参或林下野生人参的种子播撒在适合野山参生长的树冠下的土壤里,并使其在该地生长多年所获得的人参产品[7]。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人参项下规定,林下山参指人工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而成的人参[8]。由此可见,林下山参和野山参的播种方式、生长环境均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参龄的长短。林下山参的鉴别要点,芦细长芦碗稀疏个数不足;体形小多为疙瘩体或顺笨体,质地松泡,枣核艼罕见;皮光滑但不紧结;肩部横纹稀疏浮浅,但无跑纹;腿多为2~3条,细短而下垂;须清长不乱,珍珠疙瘩较少,质脆而易断。由于同样生长于野外,且参龄一般在10年左右,不超过15年,所以林下山参的实际形态自然、灵动、多变,需结合多个特征综合判断,见图2。2.2 趴货
应属于园参的一种,也叫“簾子货”,指的是选择一块较为贫瘠的砂质土壤,人工伐木除林并松土,搭上棚子后栽种的人参品种,一般会将参池棚撘于斜坡上,经过10年以上才开土采挖[7]。趴货一般分为籽趴和秧趴,但为了使趴货形态上更接近野山参,常将趴货移栽至山林继续生长,正是这个移栽的操作使得不少地区将这类移动过的趴货也纳入移山参,甚至与移山参中的“觅货”混为一谈[8]。根据移山参国家标准,凡“移栽在山林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人参”[9]均可纳入移山参,因此移山参包含的品种实际是很广的,只是受到移栽难度、产量规格等限制,野山参混淆品实际集中在趴货和池底参两类。趴货的鉴别要点是,芦的生长方向常出现骤然转向,称为“回脖芦”或“转芦”,后期芦碗常见骤然放大,呈上粗下细[10];体普遍较长较粗,多呈顺体或笨体;皮老粗糙,无光泽;纹浅而疏,常见半边纹,且有明显跑纹现象;腿较长粗细不均,下部浮胖明显,须多而乱,珍珠疙瘩明显。见图3。2.3 池底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野山参的外观鉴定方法及分析[J]. 孙媛. 湖北农机化. 2019(08)
[2]探讨野山参的鉴别及其相关问题[J]. 綦特.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9)
[3]林下参的种植技术[J]. 李鑫.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12)
[4]野山参及其相似品的来源及鉴别要点[J]. 陈军力,李跃雄,吴咏梅,王士祥. 中成药. 2015(11)
[5]方土福 情缘野山参[J].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5(04)
[6]野山参生长年限的初步探讨[J]. 关艳玲,田成刚.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3(01)
[7]野山参的来源、形态、产地、类别及鉴别[J]. 李世洋,王爽. 亚太传统医药. 2008(01)
[8]山参及其异变类型[J]. 寿小燕,陶铎,赵维良. 浙江中医杂志. 2002(08)
[9]野山参参芦的鉴别[J]. 屠梅芳. 中草药. 2002(04)
本文编号:3121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12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