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芍药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0:22
赤芍总苷是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赤芍总苷具有保护肝脏、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赤芍总苷当中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等单萜苷类成分。本次实验以赤芍总苷为研究对象,研究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在正常大鼠体内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此外,药物进入血液后会不同程度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这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发挥等作用。芍药苷是赤芍总苷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课题开展了芍药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探究其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芍药苷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和规律,为赤芍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如下:1.赤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次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LC-MS/MS的检测方法,以栀子苷作为内标,采用质谱电喷雾电离(ESI)源负离子形式,进行多反应离子(MRM)的定量监测分析。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氧化芍药苷均在0.02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实验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赤芍的主要化学成分
0.1.1 单萜苷类
0.1.2 鞣质类
0.1.3 黄酮及其苷类
0.1.4 芳香酸及其酯类
0.1.5 挥发油类
0.1.6 其他
0.2 赤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
0.2.1 对血液系统作用
0.2.1.1 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0.2.1.2 抑制血小板聚集
0.2.1.3 对红细胞的作用
0.2.1.4 抗内毒素作用
0.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0.2.2.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0.2.2.2 保护心脏作用
0.2.2.3 对微循环的影响
0.2.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0.2.3.1 改善学习记忆作用
0.2.3.2 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0.2.4 抗肿瘤作用
0.2.5 保护肝脏作用
0.2.6 抗氧化作用
0.2.7 其他药理作用
0.3 赤芍总苷对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0.4 中药药代动力学概述
0.4.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0.4.1.1 体内药物浓度法
0.4.1.2 生物效应法
0.4.2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0.4.3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0.5 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0.5.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0.5.2 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0.5.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0.5.2.2 荧光光谱法(FS)
0.5.2.3 圆二色谱法(CD)
0.5.2.4 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法
0.5.3 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0.5.3.1 荧光猝灭
0.5.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0.5.3.3 作用力类型
0.5.3.4 结合距离
0.5.3.5 结合部位的确定
0.5.3.5.1 用已知特定部位的探针与小分子药物进行置换
0.5.3.5.2 对HSA上的氨基酸残基进行修饰
0.5.3.5.3 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结合部位
0.5.3.6 小分子药物对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影响
0.6 立题依据
第1章 赤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赤芍的鉴定
1.1.3 药品与试剂
1.1.4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质谱条件
1.2.3 标准溶液配制
1.2.4 赤芍总苷的制备以及芍药苷含量测定
1.2.5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
1.2.6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
1.2.7 血浆样品预处理
1.2.8 方法学考察
1.2.8.1 标准曲线建立
1.2.8.2 专属性
1.2.8.3 精密度和准确度
1.2.8.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1.2.8.5 稳定性考察
1.3 结果与讨论
1.3.1 赤芍总苷中芍药苷的含量
1.3.2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标准
1.3.3 方法学考察分析
1.3.3.1 专属性
1.3.3.2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1.3.3.3 准确度和精密度
1.3.3.4 提取回收和率基质效应
1.3.3.5 稳定性
1.3.4 药代动力学数据分析
1.4 小结
第2章 芍药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2.1 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溶液配制
2.2.2 荧光光谱测定
2.2.3 紫外光谱测定
2.2.4 探针试剂竞争性结合测定
2.2.5 圆二色光谱测定
2.2.6 分子模拟对接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荧光猝灭机理
2.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2.3.3 作用力方式
2.3.4 结合位点确定
2.3.5 能量转移
2.3.6 构象变化影响
2.3.6.1 三维荧光光谱
2.3.6.2 圆二色光谱
2.3.7 分子模拟对接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陆小华,马骁,王建,朱云,周宗元,陈哲,赵艳玲,王伽伯. 中草药. 2015(04)
[2]赤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陶春,宣丽颖,林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3]GC-MS分析川赤芍挥发油成分[J]. 黄兰芳,贺云彪,王玉林,冯晓亮. 光谱实验室. 2013(06)
[4]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J]. 张建军,李伟,王丽丽,黄银峰,王淳,王景霞,黄斌,高学敏. 中国中药杂志. 2013(20)
[5]维吾尔药新疆赤芍的定性分析[J]. 杨媛媛.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9)
[6]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 韩玲. 中国中药杂志. 2008(21)
[7]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 朱蕾,魏伟. 中国药学杂志. 2007(20)
[8]赤芍超临界萃取、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J]. 尚通明,谢天柱,仲慧,吕金顺. 食品科学. 2007(10)
[9]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及应用[J]. 张英霞,张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1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 余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07)
硕士论文
[1]赤芍降血糖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D]. 卜璟.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2]氯氮平和马兜铃酸I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 吴新虎.兰州大学 2011
[3]赤芍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的研究[D]. 王云涛.吉林大学 2009
[4]抗脑血栓片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桂玲.华中科技大学 2006
[5]赤芍拮抗内毒素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 魏利召.第三军医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873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赤芍的主要化学成分
0.1.1 单萜苷类
0.1.2 鞣质类
0.1.3 黄酮及其苷类
0.1.4 芳香酸及其酯类
0.1.5 挥发油类
0.1.6 其他
0.2 赤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
0.2.1 对血液系统作用
0.2.1.1 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0.2.1.2 抑制血小板聚集
0.2.1.3 对红细胞的作用
0.2.1.4 抗内毒素作用
0.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0.2.2.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0.2.2.2 保护心脏作用
0.2.2.3 对微循环的影响
0.2.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0.2.3.1 改善学习记忆作用
0.2.3.2 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0.2.4 抗肿瘤作用
0.2.5 保护肝脏作用
0.2.6 抗氧化作用
0.2.7 其他药理作用
0.3 赤芍总苷对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0.4 中药药代动力学概述
0.4.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0.4.1.1 体内药物浓度法
0.4.1.2 生物效应法
0.4.2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0.4.3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0.5 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0.5.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0.5.2 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0.5.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0.5.2.2 荧光光谱法(FS)
0.5.2.3 圆二色谱法(CD)
0.5.2.4 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法
0.5.3 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0.5.3.1 荧光猝灭
0.5.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0.5.3.3 作用力类型
0.5.3.4 结合距离
0.5.3.5 结合部位的确定
0.5.3.5.1 用已知特定部位的探针与小分子药物进行置换
0.5.3.5.2 对HSA上的氨基酸残基进行修饰
0.5.3.5.3 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结合部位
0.5.3.6 小分子药物对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影响
0.6 立题依据
第1章 赤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赤芍的鉴定
1.1.3 药品与试剂
1.1.4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质谱条件
1.2.3 标准溶液配制
1.2.4 赤芍总苷的制备以及芍药苷含量测定
1.2.5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
1.2.6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
1.2.7 血浆样品预处理
1.2.8 方法学考察
1.2.8.1 标准曲线建立
1.2.8.2 专属性
1.2.8.3 精密度和准确度
1.2.8.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1.2.8.5 稳定性考察
1.3 结果与讨论
1.3.1 赤芍总苷中芍药苷的含量
1.3.2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标准
1.3.3 方法学考察分析
1.3.3.1 专属性
1.3.3.2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1.3.3.3 准确度和精密度
1.3.3.4 提取回收和率基质效应
1.3.3.5 稳定性
1.3.4 药代动力学数据分析
1.4 小结
第2章 芍药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2.1 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溶液配制
2.2.2 荧光光谱测定
2.2.3 紫外光谱测定
2.2.4 探针试剂竞争性结合测定
2.2.5 圆二色光谱测定
2.2.6 分子模拟对接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荧光猝灭机理
2.3.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2.3.3 作用力方式
2.3.4 结合位点确定
2.3.5 能量转移
2.3.6 构象变化影响
2.3.6.1 三维荧光光谱
2.3.6.2 圆二色光谱
2.3.7 分子模拟对接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陆小华,马骁,王建,朱云,周宗元,陈哲,赵艳玲,王伽伯. 中草药. 2015(04)
[2]赤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陶春,宣丽颖,林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3]GC-MS分析川赤芍挥发油成分[J]. 黄兰芳,贺云彪,王玉林,冯晓亮. 光谱实验室. 2013(06)
[4]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J]. 张建军,李伟,王丽丽,黄银峰,王淳,王景霞,黄斌,高学敏. 中国中药杂志. 2013(20)
[5]维吾尔药新疆赤芍的定性分析[J]. 杨媛媛.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9)
[6]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 韩玲. 中国中药杂志. 2008(21)
[7]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 朱蕾,魏伟. 中国药学杂志. 2007(20)
[8]赤芍超临界萃取、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J]. 尚通明,谢天柱,仲慧,吕金顺. 食品科学. 2007(10)
[9]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及应用[J]. 张英霞,张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1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 余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07)
硕士论文
[1]赤芍降血糖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D]. 卜璟.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2]氯氮平和马兜铃酸I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 吴新虎.兰州大学 2011
[3]赤芍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的研究[D]. 王云涛.吉林大学 2009
[4]抗脑血栓片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桂玲.华中科技大学 2006
[5]赤芍拮抗内毒素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 魏利召.第三军医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17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