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桑黄与牛樟芝菌丝体抗癌活性成分的筛选与作用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7 16:37
  桑黄和牛樟芝作为极珍贵的药用真菌,其杰出的生理功效备受世人关注。目前主要是针对桑黄和牛樟芝的子实体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真菌在野外生长缓慢,数量稀少,不利于大规模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利用实验室固态发酵或液态发酵培养的桑黄和牛樟芝菌丝体,提取其中的多糖和三萜类物质,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药物作用时间、安全性、抗细胞迁移等活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各活性组分对肿瘤细胞内TOP1/TDP1介导的DNA损伤通路的抑制作用。主要结果如下:由桑黄和牛樟芝菌丝体中分离纯化获得以下四种活性物质:由固态发酵桑黄菌丝体提取获得粗多糖组分PS;由液态发酵牛樟芝菌丝提取纯化得到均一纯化多糖组分ACPS-1;由固态发酵牛樟芝菌丝体提取获得的三萜类混合物ACT-I和ACT-N。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PS能抑制Hep G2、HeLa、Lovo、S180、H22细胞的体外增殖,最大抑制率为65.00%,92.38%,36.30%,61.83%,94.83%。ACPS-1能抑制A431、HeLa、S180、H22细胞的体外增殖,最大抑制率为36.89%,74.09%,70.61%,69.07%。ACT-I能抑制HeLa、S18...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概述
    1.2 癌症的常用治疗手段
        1.2.1 手术治疗
        1.2.2 放射治疗
        1.2.3 化学治疗
        1.2.4 生物治疗
        1.2.5 中医治疗
        1.2.6 综合治疗
    1.3 抗肿瘤天然资源
        1.3.1 桑黄
        1.3.2 牛樟芝
    1.4 天然抗肿瘤活性组分
        1.4.1 多糖类
        1.4.2 三萜类
        1.4.3 黄酮类
        1.4.4 生物碱类
        1.4.5 其他类
    1.5 天然活性组分抗肿瘤作用机制
        1.5.1 提高免疫力
        1.5.2 诱导细胞凋亡
        1.5.3 影响信号传递
        1.5.4 影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1.6 TOP1/TDP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通路
    1.7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2 材料方法
    2.1 菌种和细胞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试验仪器
    2.4 方法
        2.4.1 桑黄粗多糖(PS)的获取
        2.4.2 牛樟芝多糖(ACPS-1)的获取
        2.4.3 牛樟芝三萜(ACT)的获取
        2.4.4 肿瘤细胞培养
        2.4.5 体外抗肿瘤活性
        2.4.6 药物作用时间
        2.4.7 药物安全性检测
        2.4.8 肿瘤细胞蛋白浓度检测
        2.4.9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10 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分析
        2.4.11 划痕实验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PS的多糖含量
    3.2 ACPS-1的结构特点
    3.3 PS的抗肿瘤活性
        3.3.1 PS对HepG2细胞的影响
        3.3.2 PS对HeLa细胞的影响
        3.3.3 PS对H22细胞的影响
        3.3.4 PS对S180细胞的影响
        3.3.5 PS对Lovo细胞的影响
    3.4 ACPS-1的抗肿瘤活性
        3.4.1 ACPS-1对A431细胞的影响
        3.4.2 ACPS-1对HeLa细胞的影响
        3.4.3 ACPS-1对H22细胞的影响
        3.4.4 ACPS-1对S180细胞的影响
    3.5 ACT-I和ACT-N的抗肿瘤活性
        3.5.1 ACT对HeLa细胞的影响
        3.5.2 ACT对S180细胞的影响
    3.6 各活性组分安全性分析
        3.6.1 PS的安全性分析
        3.6.2 ACPS-1的安全性分析
        3.6.3 ACT-I和ACT-N的安全性分析
    3.7 各活性组分对TOP1/TDP1的影响
        3.7.1 PS对TOP1/TDP1的影响
        3.7.2 ACPS-1对TOP1/TDP1的影响
        3.7.3 ACT-I和ACT-N对TOP1/TDP1的影响
    3.8 各活性组分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3.8.1 PS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3.8.2 ACPS-1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3.8.3 ACT-I和ACT-N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3.9 各活性组分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4.2.1 各活性组分基本特性
        4.2.2 各活性组分的抗肿瘤效果
        4.2.3 各活性组分的安全性
        4.2.4 TOP1/TDP1通路
        4.2.5 多种抑癌途径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拟层孔菌属中7种羊毛甾烷型三萜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J]. 史帧婷,包海鹰,冯爽.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5)
[2]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肝癌患者“带瘤生存”的目标[J]. 严明.  健康之路. 2016(05)
[3]酪氨酰-DNA磷酸二酯酶: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J]. 胡翥,王浩文,安林坤.  药学学报. 2016(02)
[4]中医药在乳腺癌化疗副作用中的临床应用概况[J]. 孙放,王如峰,胡秀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2)
[5]认知行为治疗和症状特异性药物治疗伴焦虑和抑郁的喉切除术后咽喉癌患者的回顾性比较(英文)[J]. 陈静,陈传成,支胜利.  上海精神医学. 2014(02)
[6]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 毛建平,陈立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3(02)
[7]带瘤生存是中医治癌的优势所在[J]. 杜仲平,杜渐,王巧娥,王瑞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3)
[8]晚期肺癌“带瘤生存”的中西医结合调治思路[J]. 周珂,刘伟胜.  新中医. 2011(05)
[9]14种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和测定[J]. 武晓英,侯冬岩,回瑞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10]七种天然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严淑,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2010(06)

博士论文
[1]牛樟芝抗肝癌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 李红玉.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2]黑灵芝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分子机制初探[D]. 张莘莘.南昌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三萜类抗肿瘤中药单体对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孙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桑黄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D]. 胡启明.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CAPE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及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蒋超.南华大学 2011
[4]“桑黄”的鉴定、人工培养及优良菌株的选育[D]. 曾念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
[5]黄芪多糖调控胃癌细胞COX-2表达和凋亡的研究[D]. 谢少茹.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2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192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