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双参补虚健脾止汗颗粒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07:36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来源于石竹科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具有益气补脾和生津润肺的功效,临床上常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小儿体弱、气阴不足、自汗、肺燥干咳等症。蓝花参,来源于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marginata(Thunb.)A.DT.,以根或全草入药。具有补虚健脾,补虚损,止自汗、盗汗,除虚热;止咳化痰等功效。双参补虚健脾止汗颗粒(SSG)以福建道地药材太子参、蓝花参为原料,在中医药传统理论的指导下,合理组方;二者配伍共奏益气养阴、补虚健脾,具有治疗气虚自汗盗汗之功效。结合现代制剂制备工艺的方法,制成一种疗效好、服用方便并且依从性和安全性都好的治疗自汗药物。其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为进一步开发双参补虚健脾止汗产品,为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其制剂、药效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1采用水提醇沉法,参照前期研究发明专利(ZL201310018999.8)制备得到黄棕色颗粒剂,采用香草醛冰乙酸显色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提取...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双参补虚健脾止汗颗粒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图2-2双参补虚健脾止汗颗粒

标准曲线,葡萄糖,标准曲线


双参补虚健脾止汁颗粒的制备??转移率基本符合要求。??多糖含量测定,根据葡萄糖的标准曲线见图2-3,经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总提??取物中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总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为11.56%。??葡萄糖标准曲线??0.?6?V?=?6.?4x?-?0.?0842??〇?5?!?I?2?=?0.?999>^^??r.4??〇?丨??0?0.02?0.?04?0.06?0.08?0.1?0.?12??浓度(mg/ml)??图2-3葡萄糖标准曲线??Fig2-3?The?standard?curve?of?glucose??2.?4讨论??煎煮法是中药提取的传统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其可跟随病人症??状的变化来加减药味,这是中医治病精髓的体现,吸收快、奏效迅速是它的特点,??而使用恰当的煎制方法是药物疗效的重要保证。清代名医徐灵胎云:“煎药之发,??最易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颗粒剂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制备工艺发展起来的新剂型。颗粒剂继承了汤剂的优点:吸收快、作用迅速,又??克服了汤剂的不足:煎煮不便、服用量大、易霉腐变质。本实验采用传统的水煎??方法来提取药液,再结合现代制备工艺技术制成的颗粒剂。通过测定中间产

止汗,补虚,颗粒,乙酰胆碱受体


Fig.5-1?The?result?of?Western?Blot?of?AchR??计算乙酰胆碱受体的相对灰度值,采用公式:乙酰胆碱受体的相对灰度值=??乙酰胆碱受体灰度值/肌动蛋白灰度值,计算结果见表5-4及图5-2。??表5-4?双参补虚健脾止汗颗粒对自汗模型大鼠AChR蛋白表达灰度值的影响??Table?5-4?Effect?of?SSG?on?the?relative?grey?value?of?AchR?expression?in?zihan?rats??组别?正常组?模型组?SSG-L?SSG-M?SSG-H??灰度值?0.6452±0.?0187**?0.6952?+?0.?0319?0.?6675±0.?0346?0.6529?+?0.0188**?0.?6480±0.?0098**??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〇.?05;?**户<0.?01。??以上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自汁模型组人鼠脑组织AchR蛋闩的表??达明显增加,不同剂量双参补虚健脾I丨:汗颗粒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chR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SSG组AchK蛋白的表达明M下??降(尸?<0.01,图?5-2)。??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活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汗证验案四则[J]. 潘樱稚,吴昆仑.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S2)
[2]民族药蓝花参的止咳化痰药效研究[J]. 曾茂贵,罗兰,邓元荣,张宽,叶华.  海峡药学. 2016(03)
[3]从营卫探讨中医出汗机理[J]. 唐存祥.  中国乡村医药. 2015(15)
[4]张铎老中医治疗汗证的经验[J]. 高云霞,张铎.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7)
[5]盗汗宁颗粒治疗盗汗和自汗的临床疗效评价[J]. 吴文飞,李玉平,张青,李俊,徐瑛.  中国药房. 2015(02)
[6]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太子参核苷类成分Q-TRAP-LC-MS/MS分析[J]. 马阳,侯娅,邹立思,刘训红,徐力,兰才武.  中草药. 2015(01)
[7]自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J]. 艾志福,徐义勇,丁敏,吴莹莹.  中医药导报. 2014(10)
[8]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刘东,韩邦兴,姚厚军,戴军,陈乃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6)
[9]自汗病治疗药物关联规则分析[J]. 艾志福,徐义勇,丁敏.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8)
[10]论多汗症[J]. 浦同锋.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6)

硕士论文
[1]蓝花参保肝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D]. 周向文.云南中医学院 2016
[2]太子参抗T2DM多糖及递药轨迹研究[D]. 史文涛.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5
[3]基于指纹图谱太子参成分的研究[D]. 白少伟.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
[4]抗疲劳太子参保健酒的研制与开发[D]. 徐媛.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
[5]闽产柘荣太子参多糖抗糖尿病药效筛选及结构表征[D]. 陈锦龙.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
[6]仲景汗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研究[D]. 冯博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
[7]太子参镇咳药效活性研究[D]. 林泗定.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1
[8]张仲景辨治汗出的规律研究[D]. 贾萧荣.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9]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超微结构观察及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表达的临床意义[D]. 叶建刚.福建医科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9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09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