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载去甲斑蝥素TPP-PEG-PCL纳米胶束促肝肿瘤细胞凋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2 06:33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3-丙羧基)三苯基溴化膦(TPP)-聚乙二醇-b-聚己内脂(PEG-PCL)纳米胶束,研究其体外释放、细胞内转运及促肝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去甲斑蝥素TPP-PEG-PCL纳米胶束,测定粒径、Zeta电位及显微电镜形态分析,同时对胶束进行稳定性、体外释放、药代动力学和临界胶束浓度测定;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评价TPP-PEG-PCL纳米胶束在肝肿瘤细胞内的摄取、溶酶体逃逸及线粒体靶向功能;采用给药剂量等同条件下,评价去甲斑蝥素TPP-PEG-PCL纳米胶束促肝肿瘤细胞凋亡效果。结果去甲斑蝥素TPP-PEG-PCL纳米胶束粒径为(16.8±0.2)nm,Zeta电位为(14.3±0.2)m V,透射电镜图片该纳米胶束呈规则圆球型;荧光试验结果显示,TPP-PEG-PCL纳米胶束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逃逸溶酶体的捕获,最终靶向聚集在线粒体部位;细胞存活率和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去甲斑蝥素TPP-PEG-PCL纳米胶束具有很好的促肝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去甲斑蝥素TPP-PEG-PCL纳米胶束可以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
【文章来源】:中草药. 2020,51(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TPP-PEG-PCL聚合物的氢核磁图谱
吸取少量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溶液,添加蒸馏水进行稀释,采用Zetasizer Nano ZSE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该胶束的粒径、ζ电位;采用激光笔从胶束溶液中照射一侧,可见明亮的光束,表现为良好的丁达尔现象。采用移液枪吸取少量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溶液,滴加在200目铜网上,用吸耳球轻微吹干,置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纳米胶束的形态。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6.8±0.2)nm,Zeta电位为(14.3±0.2)m V,电镜图片显示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呈现为颗粒规则的圆球形。2.4 包封率及载药量
取1 mg去甲斑蝥素、NCTD@PEG-PCL纳米胶束(含1 mg去甲斑蝥素)和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含1 mg去甲斑蝥素)置于Spectrum Labs透析袋(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中,采用塑料夹密封透析袋两端,将其置于100 m L p H 7.4 PBS缓冲溶液中,添加1.0 g聚山梨酯80作为表面活性剂,确保去甲斑蝥素在释放过程中达到漏槽条件。设定水温为37℃,于预定的时间点1、2、5、8、10、12、16、18、24、48、72、96 h采用移动枪取样,每次吸取0.5 m L,并补充等体积的PBS,计算去甲斑蝥素在胶束中的累积释放率。结果见图3,去甲斑蝥素释放较快,NCTD@PEG-PCL纳米胶束(含1 mg去甲斑蝥素)和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均呈缓慢释放趋势,三者比较,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释药速率最慢,表现为良好的缓释性能。2.6 药动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粒体功能紊乱与肿瘤[J]. 徐冰洁,何昌龙,赵静,任婷婷,张璟.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5)
[2]靶向线粒体的载体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徐鹏程,于鑫,郭兆明,张义木,钮松召,吕晓洁,刘佳,盛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3]FRET技术研究PEG-PCL胶束跨MDCK细胞单层转运的完整性[J]. 李瑞,宋晓宁,张华,代文兵,何冰,郑颖,张强,王学清. 药学学报. 2016(08)
[4]去甲斑蝥素干扰HL-60肿瘤细胞周期及其机制研究[J]. 李金龙,蔡于琛,胡志明,高基民,冼励坚. 中草药. 2010(08)
[5]去甲斑蝥素通过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J]. 李先茜,邵世和,韩晓红,范忠泽,孙珏,殷佩浩,孙燕妮,高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0(07)
[6]去甲斑蝥素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李柏,凌昌全. 中草药. 2002(02)
本文编号:3226138
【文章来源】:中草药. 2020,51(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TPP-PEG-PCL聚合物的氢核磁图谱
吸取少量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溶液,添加蒸馏水进行稀释,采用Zetasizer Nano ZSE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该胶束的粒径、ζ电位;采用激光笔从胶束溶液中照射一侧,可见明亮的光束,表现为良好的丁达尔现象。采用移液枪吸取少量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溶液,滴加在200目铜网上,用吸耳球轻微吹干,置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纳米胶束的形态。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6.8±0.2)nm,Zeta电位为(14.3±0.2)m V,电镜图片显示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呈现为颗粒规则的圆球形。2.4 包封率及载药量
取1 mg去甲斑蝥素、NCTD@PEG-PCL纳米胶束(含1 mg去甲斑蝥素)和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含1 mg去甲斑蝥素)置于Spectrum Labs透析袋(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中,采用塑料夹密封透析袋两端,将其置于100 m L p H 7.4 PBS缓冲溶液中,添加1.0 g聚山梨酯80作为表面活性剂,确保去甲斑蝥素在释放过程中达到漏槽条件。设定水温为37℃,于预定的时间点1、2、5、8、10、12、16、18、24、48、72、96 h采用移动枪取样,每次吸取0.5 m L,并补充等体积的PBS,计算去甲斑蝥素在胶束中的累积释放率。结果见图3,去甲斑蝥素释放较快,NCTD@PEG-PCL纳米胶束(含1 mg去甲斑蝥素)和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均呈缓慢释放趋势,三者比较,NCTD@TPP-PEG-PCL纳米胶束释药速率最慢,表现为良好的缓释性能。2.6 药动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粒体功能紊乱与肿瘤[J]. 徐冰洁,何昌龙,赵静,任婷婷,张璟.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5)
[2]靶向线粒体的载体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徐鹏程,于鑫,郭兆明,张义木,钮松召,吕晓洁,刘佳,盛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3]FRET技术研究PEG-PCL胶束跨MDCK细胞单层转运的完整性[J]. 李瑞,宋晓宁,张华,代文兵,何冰,郑颖,张强,王学清. 药学学报. 2016(08)
[4]去甲斑蝥素干扰HL-60肿瘤细胞周期及其机制研究[J]. 李金龙,蔡于琛,胡志明,高基民,冼励坚. 中草药. 2010(08)
[5]去甲斑蝥素通过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J]. 李先茜,邵世和,韩晓红,范忠泽,孙珏,殷佩浩,孙燕妮,高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0(07)
[6]去甲斑蝥素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李柏,凌昌全. 中草药. 2002(02)
本文编号:3226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2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