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中的显微鉴定技术及标准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1-06-21 22:14
目的:对《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修订过程中的显微鉴定技术和显微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法:通过对增修订的91个品种的中药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及显微标准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类,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结果:传统显微鉴定技术的操作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存在方法单一、实用性差的问题。结论:显微鉴定具有较强技术性,需要掌握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达到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目的。本试验总结的方法,在中药标准起草过程中可以简便、高效、稳定、准确地控制中药品种、质量,其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
【文章来源】:中国药事. 2020,34(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方法及实例图
徒手切片的另一难题就是片中气泡较多,按照传统的方法在载玻片上透化,由于饮片切片的空隙较多,透化后,会留下很多气泡。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3种解决办法:第一,将切好的薄片放在纯乙醇中浸泡,待润透后,放在载玻片上透化,再滴加稀甘油,镜检,气泡会减少很多。第二,将切好的薄片放在试管里,加水合氯醛,在酒精灯上透化,待煮沸5~7次,滴加稀甘油,再倒出,镊子夹取薄片放于载玻片上,滴加稀甘油,加盖玻片。薄片在试管里透化的过程中,气泡被排出,此时几乎无气泡,效果非常明显。第三,将粘液质多、糖分多、药材断面裂隙多的显微薄片进行超声处理,待透化好后,置于盛有稀甘油溶液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超声仪中超声3~5分钟,取出薄片装片观察,此时气泡几乎全部被去除。1.3 叶类中药表面制片
传统教学称其为“表皮撕片”,此类制片问题类似“1.2”节下的方法,只因为教学中使用的是新鲜叶,很容易用镊子撕取叶表皮,而现实中却是干燥的叶,此时叶质硬、易破碎,即使用水泡开,也很难撕取表皮。解决方法有3种:第一,对于纸质性叶片(龙葵叶、薄荷叶、马鞭草叶、墨旱莲叶等),取叶碎片,在试管中用水合氯醛透化,待叶片近无色,倒出,置于事先滴加有稀甘油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如3-3a所示。第二,对于革质或叶片稍厚的叶类中药(如石楠叶、构骨叶、功劳叶、四季青等),取叶碎片,在试管中用1%氢氧化钠溶液透化,待煮沸5~7次,倒出,用蒸馏水冲洗。用刀或者盖玻片刮,轻轻刮去(上表皮或下表皮)及叶肉,刮到露出薄薄的一层皮,装片镜检,看到的就是要观察的上表皮或下表皮,如图3-3b所示。第三,在遇到叶片极脆、颜色非常深的叶类中药(甜叶菊、青钱柳叶、蒲公英叶等),建议直接用研钵磨粉,在粉末里观察叶表皮显微特征。如图3-3c所示。1.4 木类饮片三切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栽培与野生北柴胡的粉末显微鉴定比较[J]. 刘冬珠,骆晓寒,龚又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4)
[2]不同产地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J]. 俞敬波,冯学锋,王文全,付桂芳,程明,格小光,简在友,杨连菊,杨京玉,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2010(19)
[3]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J]. 冯学锋,付桂芳,格小光,杨京玉,薛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22)
[4]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J]. 付桂芳,冯学锋,格小光,李化,杨京玉,吴学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11)
[5]不同生长年限野生与栽培黄芩的药材鉴定研究[J]. 杨冬野,蔡少青,王璇,杨文莲,谿忠人,山路诚一,难波恒雄. 中国中药杂志. 2005(22)
本文编号:3241512
【文章来源】:中国药事. 2020,34(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方法及实例图
徒手切片的另一难题就是片中气泡较多,按照传统的方法在载玻片上透化,由于饮片切片的空隙较多,透化后,会留下很多气泡。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3种解决办法:第一,将切好的薄片放在纯乙醇中浸泡,待润透后,放在载玻片上透化,再滴加稀甘油,镜检,气泡会减少很多。第二,将切好的薄片放在试管里,加水合氯醛,在酒精灯上透化,待煮沸5~7次,滴加稀甘油,再倒出,镊子夹取薄片放于载玻片上,滴加稀甘油,加盖玻片。薄片在试管里透化的过程中,气泡被排出,此时几乎无气泡,效果非常明显。第三,将粘液质多、糖分多、药材断面裂隙多的显微薄片进行超声处理,待透化好后,置于盛有稀甘油溶液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超声仪中超声3~5分钟,取出薄片装片观察,此时气泡几乎全部被去除。1.3 叶类中药表面制片
传统教学称其为“表皮撕片”,此类制片问题类似“1.2”节下的方法,只因为教学中使用的是新鲜叶,很容易用镊子撕取叶表皮,而现实中却是干燥的叶,此时叶质硬、易破碎,即使用水泡开,也很难撕取表皮。解决方法有3种:第一,对于纸质性叶片(龙葵叶、薄荷叶、马鞭草叶、墨旱莲叶等),取叶碎片,在试管中用水合氯醛透化,待叶片近无色,倒出,置于事先滴加有稀甘油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如3-3a所示。第二,对于革质或叶片稍厚的叶类中药(如石楠叶、构骨叶、功劳叶、四季青等),取叶碎片,在试管中用1%氢氧化钠溶液透化,待煮沸5~7次,倒出,用蒸馏水冲洗。用刀或者盖玻片刮,轻轻刮去(上表皮或下表皮)及叶肉,刮到露出薄薄的一层皮,装片镜检,看到的就是要观察的上表皮或下表皮,如图3-3b所示。第三,在遇到叶片极脆、颜色非常深的叶类中药(甜叶菊、青钱柳叶、蒲公英叶等),建议直接用研钵磨粉,在粉末里观察叶表皮显微特征。如图3-3c所示。1.4 木类饮片三切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栽培与野生北柴胡的粉末显微鉴定比较[J]. 刘冬珠,骆晓寒,龚又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4)
[2]不同产地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J]. 俞敬波,冯学锋,王文全,付桂芳,程明,格小光,简在友,杨连菊,杨京玉,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2010(19)
[3]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J]. 冯学锋,付桂芳,格小光,杨京玉,薛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22)
[4]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J]. 付桂芳,冯学锋,格小光,李化,杨京玉,吴学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11)
[5]不同生长年限野生与栽培黄芩的药材鉴定研究[J]. 杨冬野,蔡少青,王璇,杨文莲,谿忠人,山路诚一,难波恒雄. 中国中药杂志. 2005(22)
本文编号:3241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4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