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宗药材防风的种子鉴定及质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18:26
目的:了解市场上售卖的防风种子的真实性及种子品质,并对防风种子的品质进行测定,并尝试对防风种子的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防风种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收集29份防风种子,对种子进行净度、发芽率、生活力、千粒重、含水量指标的检测,评价市售防风种子的质量情况;通过显微鉴定法、蛋白质电泳法、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鉴别法对防风种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收集的29份防风种子净度均不高,最高值为84.31%,最低值为51.72%;千粒重最高值为5.85g,最低值为3.41g;种子生活力相差最大,最大值为98%,最小值为0;种子发芽率相差较大,最高值为59%,最低值为0%;含水量差异较大,最高值为14.85%,最低值为5.99%;根据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320.10-2010),收集的29份防风种子均不合格。29份防风种子的显微特征与文献描述基本一致,各份防风种子没有明显的差别。防风种子总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可以分离出16条条带,其中有8条蛋白质条带颜色深,易于辨认,可以作为防风种子的特异性蛋白,不同地区的防风种子蛋白条带差异不大。防风种子的PCR测序结果...
【文章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各份防风种子质量检测数据图
安徽 75.140 5.240 92.000 29.000 9.100黑龙江 62.695 4.205 84.000 20.500 8.855图31 各地区防风种子质量检测数据对比图
11-10号防风种子蛋白质电泳条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PLC-Q-TOF-MS法分析防风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J]. 任晓蕾,霍金海,孙国东,魏文峰,王伟明. 中国药房. 2019(03)
[2]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J]. 黄彧,吴桐,刘春明,李赛男,王乐奇,李森林.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7)
[3]防风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J]. 刘亚娟,任晓蕾,霍金海,王伟明.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3)
[4]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防风药材市场调查研究[J]. 罗丹丹,方海兰,李杨,段宝忠. 大理大学学报. 2018(02)
[5]中药防风质量评价的现状与思考[J]. 杨景明,姜华,孟祥才. 中药材. 2016(07)
[6]防风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 李文慧,贯春雨,张玉柱. 防护林科技. 2016(08)
[7]防风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J]. 初丽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13)
[8]基于DNA条形码(ITS2)的中药材防风与其混伪品的鉴定[J]. 林好,钱洁颖,李斯璐,欧辉鸿,夏海珊,刘镛. 中国当代医药. 2016(15)
[9]防风妙用之药理阐发[J]. 韩晶晶,王晖. 浙江中医杂志. 2015(02)
[10]伞形科杀虫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吴娇,张卫云,周利娟. 农药. 2015(01)
博士论文
[1]防风药材化学成分及其与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 孙晶波.吉林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防风及其近缘种的DNA指纹分析及质量相关研究[D]. 王大威.东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45437
【文章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各份防风种子质量检测数据图
安徽 75.140 5.240 92.000 29.000 9.100黑龙江 62.695 4.205 84.000 20.500 8.855图31 各地区防风种子质量检测数据对比图
11-10号防风种子蛋白质电泳条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PLC-Q-TOF-MS法分析防风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J]. 任晓蕾,霍金海,孙国东,魏文峰,王伟明. 中国药房. 2019(03)
[2]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J]. 黄彧,吴桐,刘春明,李赛男,王乐奇,李森林.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7)
[3]防风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J]. 刘亚娟,任晓蕾,霍金海,王伟明.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3)
[4]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防风药材市场调查研究[J]. 罗丹丹,方海兰,李杨,段宝忠. 大理大学学报. 2018(02)
[5]中药防风质量评价的现状与思考[J]. 杨景明,姜华,孟祥才. 中药材. 2016(07)
[6]防风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 李文慧,贯春雨,张玉柱. 防护林科技. 2016(08)
[7]防风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J]. 初丽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13)
[8]基于DNA条形码(ITS2)的中药材防风与其混伪品的鉴定[J]. 林好,钱洁颖,李斯璐,欧辉鸿,夏海珊,刘镛. 中国当代医药. 2016(15)
[9]防风妙用之药理阐发[J]. 韩晶晶,王晖. 浙江中医杂志. 2015(02)
[10]伞形科杀虫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吴娇,张卫云,周利娟. 农药. 2015(01)
博士论文
[1]防风药材化学成分及其与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 孙晶波.吉林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防风及其近缘种的DNA指纹分析及质量相关研究[D]. 王大威.东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45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4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