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淡豆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与生产工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5:45
本文对中药材淡豆豉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介绍了淡豆豉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从淡豆豉的功能与主治着手,对古文与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将大豆异黄酮游离型苷元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作为淡豆豉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成分,同时阐明了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建立了同时测定淡豆豉中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含量的HPLC法。考察了样品处理方法,以及不同流动相等因素对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时间短,分离度、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虽然提取工艺复杂,耗时长,但结果稳定可靠。本方法可作为淡豆豉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用于实际生产中淡豆豉生产工艺的监测和内在的质量标准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淡豆豉质量标准的补充与提高提供依据。第三章:采用纯种发酵法取代传统的自然发酵法,以2015版《中国药典》中淡豆豉的质量标准为指标,补充了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测定指标,进行生产工艺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原料大豆与辅料煎液的比例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确定本实验最佳生产工艺。该工艺缩短了发酵时间,简化了生产过程,为淡豆豉的规...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染料木素(A)和大豆苷元(B)紫外吸收光谱图
体系对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峰形和保留时间的影响,色谱图见图 2-2。结果 A 作为流动相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峰形较好,而体系 B 作为流动相时峰形定流动相体系为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
1:染料木素;2:大豆苷元图 2-3 流动相中甲醇加入比例对保留时间(A)和峰面积(B)的影响Fig.2-3 The effect of methanol ratio on the retention time(A) and peak area(B).1.3 流速的选择实验考察了不同流速(0.5,0.8,1.0 mL/min)对各色谱峰的分离度和保留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淡豆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研究[J]. 冯薇,刘敏彦,李琛,田宇柔,赵丽军,牛蓓,王鑫国,牛丽颖. 中国药学杂志. 2016(03)
[2]21种不同产地中药淡豆豉中5种活性成分的对比[J]. 王鹏娇,吴运莉,张敏,高秀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9)
[3]HPLC法测定红车轴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芒柄花黄素的含量[J]. 陈悬悬,栾锋,刘惠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2)
[4]淡豆豉炮制至“黄衣上遍”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J]. 李刚,龙凯,苏明声,梁永红,杨安金,谢小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1)
[5]再闷过程影响淡豆豉炮制工艺研究[J]. 李刚,梁永红,龙凯,杨安金,苏明声,谢小梅. 中草药. 2014(08)
[6]静态顶空-气质联用分析淡豆豉中挥发性成分[J]. 柴川,于生,崔小兵,张爱华,朱栋,单晨啸,文红梅.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14)
[7]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的优化[J]. 郭夏丽,狄源宁,王岩.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03)
[8]三种大豆发酵制品——豆豉、纳豆及天贝的比较[J]. 张佳琪,吕远平,谭敏.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9)
[9]大豆异黄酮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张蕊,姜义宝,杨玉荣,梁宏德. 动物营养学报. 2011(11)
[10]多菌种低盐分段发酵生产豆豉工艺[J]. 高玉荣,刘晓燕. 农业工程学报. 2010(S1)
本文编号:3247377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染料木素(A)和大豆苷元(B)紫外吸收光谱图
体系对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峰形和保留时间的影响,色谱图见图 2-2。结果 A 作为流动相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峰形较好,而体系 B 作为流动相时峰形定流动相体系为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
1:染料木素;2:大豆苷元图 2-3 流动相中甲醇加入比例对保留时间(A)和峰面积(B)的影响Fig.2-3 The effect of methanol ratio on the retention time(A) and peak area(B).1.3 流速的选择实验考察了不同流速(0.5,0.8,1.0 mL/min)对各色谱峰的分离度和保留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淡豆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研究[J]. 冯薇,刘敏彦,李琛,田宇柔,赵丽军,牛蓓,王鑫国,牛丽颖. 中国药学杂志. 2016(03)
[2]21种不同产地中药淡豆豉中5种活性成分的对比[J]. 王鹏娇,吴运莉,张敏,高秀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9)
[3]HPLC法测定红车轴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芒柄花黄素的含量[J]. 陈悬悬,栾锋,刘惠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2)
[4]淡豆豉炮制至“黄衣上遍”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J]. 李刚,龙凯,苏明声,梁永红,杨安金,谢小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1)
[5]再闷过程影响淡豆豉炮制工艺研究[J]. 李刚,梁永红,龙凯,杨安金,苏明声,谢小梅. 中草药. 2014(08)
[6]静态顶空-气质联用分析淡豆豉中挥发性成分[J]. 柴川,于生,崔小兵,张爱华,朱栋,单晨啸,文红梅.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14)
[7]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的优化[J]. 郭夏丽,狄源宁,王岩.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03)
[8]三种大豆发酵制品——豆豉、纳豆及天贝的比较[J]. 张佳琪,吕远平,谭敏.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9)
[9]大豆异黄酮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张蕊,姜义宝,杨玉荣,梁宏德. 动物营养学报. 2011(11)
[10]多菌种低盐分段发酵生产豆豉工艺[J]. 高玉荣,刘晓燕. 农业工程学报. 2010(S1)
本文编号:324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24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