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白头翁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30 06:20
  目的探讨白头翁煎剂对实验性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头翁煎剂高剂量组、白头翁煎剂低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8只。治疗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A、IL-10水平变化,取结肠标本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以及血清IL-17A含量水平显著增加,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结肠HE染色病理切片示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煎剂高、低剂量大鼠模型组大鼠评分以及血清IL-17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IL-10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肠病理组织切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甚至消失,结肠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白头翁煎剂... 

【文章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20,47(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白头翁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


各组血清IL-17A水平

血清,黏膜,粒细胞


光镜下观察发现,NC组结肠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完整且清晰可见,隐窝结构及杯状细胞存在,无充血水肿,固有层可见毛细血管和散在淋巴细胞。UC组黏膜表面糜烂伴渗出,局部后壁小血管增多,间质大量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与UC组比较而言,各干预组治疗后结肠组织病理学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白头翁煎剂高剂量组和SASP组改善明显,趋于正常。光镜下可见充血、水肿减轻,炎症细胞侵润程度减轻,炎症呈局限性。见插页Ⅴ图3。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J]. 张文远,韩盛玺,杨红.  中华消化杂志. 2004(09)
[2]白头翁中皂苷成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J]. 钟邱,倪琼珠.  中药材. 2004(08)
[3]白头翁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 曹景花,李玉兰,邱世翠,孟玮,孙旭红.  时珍国医国药. 2003(09)
[4]白头翁糖蛋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J]. 戴玲,王华,陈彦.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0(05)
[5]17种清热中药抗活性氧作用的研究[J]. 龙盛京,罗佩卓,覃日昌.  中草药. 1999(01)



本文编号:3415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415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